第七章 平型关大捷历史疑点再考

姜克實
·
·
IPFS
第七章,对现行研究中存在争议的几个问题,如“小寨村救援与关沟村危机”的关联,9月25日八路军布防时间,一一五师是否进入过正面战场,敌机来袭与八路军肉搏的故事是否真实等,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考证。


7.1. 小寨村救援与关沟村危机

图表7-1  灵丘烈士陵园的纪念碑,立于1965年9月25日。可见到之后将歼敌三千,改为一千的痕迹。笔者拍摄
图表7-2 1962年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中的《平型关大捷》

关于平型关大捷的“歼敌”人数,在国内已从当初的4000人,3000人几经辗转,今日定论于“歼敌1000人”。此数据,基于部分“第五师团后续部队”及其同行辎重部队全员被包围,歼灭的认识基础上。可是现存日军多种档案资料均可证实,9月25日八路军大捷当日,并没有来自灵丘方面的主力部队,和“后续部队”存在,且实际进入战斗的日军两个兵站自动车中队虽受损严重,但并没有被“歼灭”,人员大部分撤回出发地关沟村。即林彪布下了所谓 “口袋阵”,却没有能收住袋口,使落网的两个自动车中队大半人员逃脱。协助自动车中队撤退成功的,是从关口方面来援的步21平岩第三大队第十二中队的一小队步兵,由内藤孝一郎少尉指挥。战斗开始一小时的1030,携带步兵炮一门到达中西中队的后方现场[1]

至今并没有国内的研究触及到以上日军“救援”事实,都认为三浦部队派出的大量増援部队(被认为两个中队以上)在关沟村出发前已受阻,而自动车部队被一一五师收进口袋阵中“全歼”。相反、前述矢岛中队战斗详报明确地记载了步兵增援小队的到达时间,前述《支那事变忠勇列传》中关于盐野谷秀吉和黑川克己两人的事迹介绍中,也都触及到来援步兵小队的存在。军医豊田志郎的阵中日记中也有25日“接到自动车队遭到袭击的报告,三浦部队长派出增援部队(第十二中队)的记载。

为何国内研究,不承认日军增援小队存在?其实各种误解,都出于在国内流传的《滨田联队史》的叙述文中。此说的要点是:

1.为救援自动车队,在关口作战的平岩大队几乎全部出动,企图回援小寨村附近遭难的自动车部队。

2.救援队未能到达小寨村现场,反而出师前被前来的一一五师围困在后方基地关沟村。

国内研究者很少直接研究日军档案。偶尔作为证据引用的也多是联队史,小说,报告文学一类的第二手材料。以上《滨田联队史》说曾被国内不少研究论文引用,抄袭,至今仍作为“全歼”日军自动车队的主要论据。关于联队史类书籍的价值,本书已有解说,此处不复赘言。《滨田联队史》的确是描写过八路军战斗的仅少作品,并首先录用了生还者大贺春一证言,生动地“描绘”出曾不为人所知的行李队受难场面(后述),所以在国内被视为贵重资料,多见有人引用。但大多引用者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证实,弘扬八路军大捷的丰功伟绩,缺乏平型关战役存在的基本视角。忽视了关口前线的激战,一切以八路军的行动,功绩为中心出发思考。引用时不仅牵强附会,也几乎没有人对《滨田联队史》的资料价值性,叙述方法和资料来源进行过质疑,批判。实际上若与档案对照,可见此书的叙述,解说部分存在很多错误。很多处在虚夸受害程度,自行算出的伤亡统计和记录史料也格格不入[2]。叙述文颠三倒四,互相矛盾。笔者曾多次指出,联队史中最无价值的既使编者的叙述部分,缺乏严谨的史料根据。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没有其他史料),不能直接利用联队史进行研究战史,只能利用其作为资料索引。在存在相关文献记录时,首先应采用第一手记录史料(电报,命令文,战斗详报,个人日记,统计等)。

各种联队史类的书籍内容,一般有史料和叙述部分两类。叙述部分也是编纂者按史料部分内容自行归纳而成。所以利用联队史类资料时,必须核对史料部分,叙述部分并没有什么利用,引用价值。

《滨田联队史》中有关救援小队被阻挡在关沟村的记录来源,可判明大部分来自第九中队森山正曹长(当时职位),和第三机关枪中队指挥班长松丘德雄等人的 “体验记”。资料性质是回顾录,并不是当时的文字记录。且细看森山回顾的内容,也可知其内容并不是在叙述前线部队“救援汽车队”,而讲的是“掩护(关沟村)师团卫生队”[3]

《滨田联队史》此段叙述文中最大错误,在于把发生在午前10时的救援小寨村自动车队之件,和午后3时的关沟村危机之件混同到了一起。

对照下联队史中,作为资料部分出现的豊田军医日记可知,在接到车队被伏击的报告后,三浦旅团长先派出第十二中队(中的一部分)去救援,时间应该是在午前10时前后,即战斗开始一小时。而关沟村卫生队的危机发生在午后3时顷。即自动车部队的关沟村撤退(1500在该村集结完毕)引来了乘胜追击到来的大股国军,八路军,为此才发生了新的“关沟村危机”。两个事件之间至少相隔5个小时。以下是豊田日记中记载的25-26日间,事件发生的时间序列。

豊田军医午前1000顷,记录了旅团长下令派第十二中队(一小队)救援小寨村一件。之后,返回山上第十一中队本部,喝完粥,治疗了五名伤员。后前往昨夜激战的前线阵地(对面山顶的P高地)治疗看望伤员。途中因受敌火力阻击未成,绕路回到本道公路。在此,等待为进军大营镇集结中的第十一中队下山。此后又过了一段时间,才目击到,一部分关口战斗的步兵,奉命往关沟村方向调动(109 -110页)的事实(关沟村危机)。虽豊田日记没有录下各段的准确时间,但从前述过程看,此间至少应经过了四-五个小时。即约在午后3时,丰田军医看到在关口的平岩大队长,亲自带领大队本部的散兵,和第九,第十中队的一部分乘三辆卡车(最多能载60名士兵)急援关沟村出发之件。为了协助此关沟村保卫战,豊田军医也之后在治疗了负伤的山炮兵后,乘其他车辆赶到关沟村,此时已接近日暮。以上是原史料(豊田日记)中出现的小寨村救援(午前10时)和关沟村危机(午后三时)两件的时间序列。

可是,同样的关沟村危机,在《滨田联队史》(102页)和児岛襄的《平型关》(123页)中被错误地解释为,平岩大队长带领两三个中队去救援自动车队,途中在关沟村遭到阻击。 “救援队在开(关)沟东方被一一五师六八六团阻止,…战斗变为保卫伤病员和卫生队安全的防御战”(児岛襄《平型关》)。由于午前,午后两个事件在叙述中被错误衔接,自然午前作战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也被児岛襄描写为包围关沟村的主角。实际上,平岩大队长指挥的关沟村包围战主要发生在25日夜间。攻击者是否是一一五师,现在也不能断定。豊田日记云∶“敌彻夜吹号打鼓攻击”, 友军的弹药补充“在午夜三时到达”。从夜“袭战术”和鼓噪进攻(壮势,壮胆)的方法等看,进行夜袭的部队并不是八路军,而是晋绥军。

《滨田联队史》和児岛襄《平型关》的错误,都在于没有仔细阅读,分析豊田日记等原始资料。而国内研究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在一切都以共产党的平型关大捷为主轴出发,完全无视平型关战役(正面战场)的存在,把日军记录的所有行动,都牵强附会地和八路军的大捷联系到一起,好像前线并未发生过任何战斗。没有进行对史料的鉴别,批判,盲目信赖了联队史中最无用的部分(叙述文)。实际上,从派遣救援部队数量上也可知,午前救援自动车队时,大队长仅派出不足一小队步兵,对在前线战场苦战,焦头烂额的旅团本部来说,后方车队的危机,并不是头等大事,派出的是也仅仅是待机于关沟村的预备队,并未动用前线部队。而午后发生的关沟村危机,事关后方基地全体的存亡,所以平岩大队长亲自率队回援,并指挥战斗一日以上。从日军回援自动车队时旅团仅派出一小队步兵的数字面看,也可掌握正面战场(平型关口)和后方危机的程度不同。后方乔沟,既使自动车队全灭,也仅意味2中队兵员损失,而关口前线若沦陷,不仅关系到旅团本部和后方基地关沟村的安危,更象征着整个平型关战役的失败。

有关关沟村战斗,国军档案中也有记录。9月25日晚,第二战区长官部参议康玉书致电马鸿逵电中也触及到25日前线反攻部队打到关沟村时的战斗,但称敌方是从蔡家峪方向来援的“七千余名”。称

“今日拂晓攻击,适守蔡家峪一带之高军于今晨不支后撤。敌军七千余名尾追至平型关沟与我前进部队发生遭遇战,迄午我军一支迂回至蔡家峪,八路军亦绕至敌后方形成两段包围之势。平型关沟之敌有坦克数十辆大炮四五十门为日军精锐部队不久可全部解决…”[4]

此文为康玉书对此日战局的见解,因不知战场地形,又敌我情报不全(发电的18时,关沟村东跑池一带还在混战中),康的解释有很多错误。第一处的蔡家峪(高桂滋师撤退地点)应是1886.4高地的误解,所谓“平型关沟”的地点,可理解为是平型关至关沟村一带。即清晨奉命从关内反击到达平型关至关沟村一带的晋军部队,在此处遇到抵抗,康判断是追击高师撤退到来之敌,即攻击1930高地的日军主力。实际不然。此时清晨在高师背后尾追之敌(步11尾家大队)已前进到关内鹞子涧,而关沟村之敌是从前线返回救援的关口作战部队的一部(平岩大队)。关沟村基地有数十辆机动车是事实(从乔沟退回和留守关沟村的自动车队)但不是坦克。虽史料文意不清,難对号判断,25日午后至夜间,在日军后方基地关沟村附近发生了较大规模战斗是一个事实。此鸣笛鼓噪夜袭的部队,基本可判断和八路军无关。


7.2.《步兵第十一联队第一大队炮小队阵中日志》

 7.2.1. 有关平型关战役的档案资料

图表7-3步兵炮小队阵中日志封面。 此队25日晨8时顷,先于行李队前安全通过乔沟

关于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乔沟、小寨村伏击战)的档案资料,较为重要的有如下几件。

一是前述第六兵站自动车队第二中队(矢岛俊彦大尉)的《平荆关附近小寨子的战斗》,记载了此中队与一一五师在乔沟老爷庙附近对战约4小时的战斗内容。第二件是第五师团参谋樱田武大佐(1891-1942,陆大33期)事后做成的有关桥本顺正参谋死亡的调查报告《桥本参谋战死状况》,被收录到《第5师团(作战机密)(昭和12年8月-11月)》 的档案文件中[5]。第三件是前述《新庄中佐战死情况报告》,详细记录了第六兵站自动车部队本部长新庄淳中佐在乔沟伏击现场作战时情况。这三个文件都是在事件发生之后一个月内做成的档案记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还有一件是以下解读的《步兵第十一联队大队炮小队的阵中日志》。并没有直接经验或触及八路军的小寨村伏击战,但从其详细的行军记录中可以找出一些与小寨村伏击战有关联的重要情报。记录内容周全,严谨,从日期、天气、时间、地点到行军路线,活动概要等一一都有记录,对掌握部队行动情况非常重要。此节的目的,是以解读此资料为中心,了解一下日军在平型关战役全体过程中是如何通过小寨村西南乔沟天险道路的一般情况。

7.2.2.平型关战役日军部队概况

解读前首先介绍一下参战部队的概况。步兵第十一联队是广岛联队,本部驻屯于广岛市中心旧城址下,与第五师团本部隔街相望。此地在甲午战争期间为明治天皇坐镇的大本营。步兵第十一联队也是第五师团的最精锐部队之一,和福山(四十一)连队同属步兵第九旅团(国崎登少将)。第九旅团此时正奉北支那方面军命令从蔚县行军至河北保定,平型关大捷当日驻涞源县。一一五师杨成武独立团的腰站阻击(9月24-25日),即是和步11第九中队的与杨成武团的遭遇战。除了炮小队所在的步11第一大队以外,联队主力并没有参加平型关战役。预定和师团主力前往河北,参加十月初北支那方面军组织的“正定会战”。

进军平型关的三浦部队主力为三个不同联队的步兵大队。其中之一,即和步兵炮小队有关的步11第一大队(大队长尾家刢少佐)。此外的两个大队为步21第三大队(大队长平岩釚彦少佐,欠一中队半),步42第二大队(大队长折田一雄少佐)。

经战斗动员的步兵甲联队的一大队,兵员约1000名,由四个步兵中队,一个重机枪中队(九二式重机枪8挺)和一个大队炮小队组成。炮小队编制为兵员56人,马12匹,九二式步兵炮两门(70MM山炮)。小队之下为两个炮兵分队(各一门炮),一个弹药分队,一个指挥班。本文分析读解的史料,即是这个大队炮小队的日志。

该小队于卢沟桥事变后1937年7月30日在广岛兵营动员编成。动员前为平时编制,人数仅约为战时动员后的5分之3。所以动员令后第一阵出发的,仅仅是现役军人。据日志记录,出发时人员仅29名,马8匹、小队长三宅与一郎少尉[6]

8月1日从宇品港(广岛市的港湾名)出发,经釜山,安东,山海关,进入华北, 8月11日到达丰台。17日,在南口附近料子台首次参加战斗。之后经跑马川(8月21日),镇边城(8月22日),榆林堡(8月25日)各次战斗,进入怀来县整顿,9月7日再出发经新保安城,逐鹿,岔道子,大法子,大王城,到达蔚县附近(9月12日)(同前,1234-1278页)。

9月12日,三宅少尉在阁山附近遭遇戦中死亡,小队长由狩山曹长代理。此时人员26名、马6匹。9月19日,参加水土庵(灵丘东北35公里山地)附近战斗后向灵丘前进,于 9月21日清晨5时半到达灵丘县,在城外宿营。在灵丘得到追及主力部队前来的人员补充,规模扩大至50名,马10匹,基本接近战时编制状态。

7.2.3. 阵中日志的解读,分析


下面是日志中有关平型关战役部分:

9月22日 晴 于东河南镇

  一,午后5时半从灵丘出发,夜12时半到达东河南。二,车辆部队接到沿本道向大营镇方向前进的命令,在东河南露营。三,前进途中〈灵丘至东河南〉道路情况良好,行军顺利。四,人员:小队长以下50名 ,马9匹。

9月23日  晴 于平型关口东侧

  一,午前6时从东河南出发,与大行李及机关枪弹药小队,配属山炮小队的一部分同行,冒着来自东方高地的敌弹袭击顺坡路行进,午后4时半到达平型关口东北。二,(略)三,第一线部队(在关口附近)受阻,激战中。不得已在平型关口东北1000米处露营。四,(略) [7]

解读,分析:

1.可以看出进军命令下达时间为9月22日下午,行军目的为大营镇。如前述,此时三浦部队并没有进军太原的作战计划。进军大营镇的目的只是为了调往河北之前,就近惩罚一下内长城一线的山西军。

2. 9月23日午前6时,辎重等马车队从东河南镇出发,午后4时半到达平型关口东北1000米处。 停止原因为前线有激战。在前线激战中的是22日夜乘卡车先到达前线的步兵。后续的炮兵,弹药,辎重等车队,则在东河南镇(灵丘西25公里)宿营后,于9月23日结队通过小寨村沟底道路(乔沟本道)。可以考虑至9月23日晚,三浦部队的主力和大多数炮队,辎重已集结于长城线附近,进入总攻准备状态(命令为24日晚占领长城线)。

3.此时(9月22-23日)通过小寨村附近乔沟的本道上已出现敌军阻击(国军独立第八旅)。只是对大部队不至于构成威胁。按后文内容可知,此时与大部队先行的是大队炮小队第二分队,炮一门。

9月24日  晴转雨

一,本道由于敌军顽强封锁,已不能通过。二,午后3时,岩原伍长受命前来,命大队炮部队全力向主力所在方向急行。为此,第一分队将炮分解,炮身装驮,炮架装载于辎重车中,午后4时由东河南脱离本道,迂回向1930高地前进。剩余部队受命由古本伍长指挥,观望敌情,伺机通过本道〈向平型关口〉前进。三,(略)四,(车辆部队)午后7时到达东河南镇,准备夜行军。由于上流降雨河床增水,不得已在东河南露营[8]。

图表7-4炮小队的行军路线。蓝为23日第二分队,红为25日的弹药分队。迂回路线不详

解读,分析:

此段记录的是炮小队中落伍部分(步兵炮一分队及弹药分队)的行动。可读出

1. 9月24日,通过乔沟的“本道”已被敌军(国军独立第八旅)封锁,车队不能通过。

2.前方(平型关,1930高地)因战况紧急,令炮队急行,所以第一分队只得将炮分解装驮,选择山路迂回前进。[9]

3. 剩余部队为弹药分队等(辎重车,弹药车共4辆),由于车辆不能走山路。只能在东河南镇露营,待情况平稳后从本道继续前进。

4. 若夜行军通过本道是一个机会,但24日夜上流地区下大雨,河川涨水阻止了行军。

可得知,在平型关大捷战斗前一天,大部队通过之后汽车道路在乔沟附近已被国军部队封锁。虽有迂回路,但山路险峻车辆不能通过,所以车辆部队只能在东河南镇待机前进。

9月25日 雨后晴天

 一.(古本伍长指挥弾薬分队)午前6时,在岩原伍长引路下,从东河南出发,午后6时到达1930高地西方台地,与大队主力汇合。补充粮秣后,夜11时到达鹞子涧村北凹道。

图表7-5  9月25日最先通过乔沟的是炮小队

二.(本日行军中)古本一行于午前6时许遭到敌部队袭击,奋战中马匹“步张”中弹死亡。不得已将辎重车辆,装载步兵炮弹的弹药前车(弹药车分前车,后车两部分,各装载25发炮弹)及弹药箱4个,榴弹8发放置原地,前进驱敌。待敌退却后返回。见辎重车一辆,弹药车一辆,炮弹箱等受损,只得废弃。之后继续向平型关口西方长城线行进。(长城线附近之)敌仍在顽强抵抗,在离前线约500米处过夜。[10]

解读,分析:

1. 古本伍长指挥的弹药分队,于9月25日(平型关大捷当天) 清晨6时从东河南镇出发沿本道前进,出村不久(地点应在蔡家峪东方进入凹道前),遭到八路军小部队袭击。

2.此敌部队战斗力并不强。古本一行在驱敌成功后继续前进,于午后6时在1930高地西侧台地与大队本部汇合。

图表7-6 9月24日炮小队的构成。25日晨死亡马匹名为“步张” 为弹药分队所属

3. 此时第十一联队第一大队本部位置应于1930高地西侧鹞子涧村附近。从附录的简图看,攻击1930高地之前,大队本部的位置标志在1930高地之北。说明第十一联队尾家大队没有走本道的汽车路线(辛庄,东跑池,西跑池,鹞子涧),而选择的是铺西至团城口的道路(山间小路),战斗内容为从北方攻击1930高地。9月25日凌晨攻克1930高地后,大队主力沿长城线下山,经线洼梁隘口(汽车路)前进到鹞子涧村。此后到达的炮小队弹药队等,应是沿铺西道路经团城口到鹞子涧村附近与大队汇合的。

4. 由于记录中没有言明9月25日的行军路线,所以弹药分队走的是本道还是迂回道不明。从至少还有两台车辆和预备弹药这点看,应是通过了小寨村,乔沟本道。也就是说在午前8时之前,小寨村至平型关的道路,还未被一一五师封锁。即该师主力(六八六团)还未到达现场,或还未进入配置。

以下归纳整理一下大队炮各分队的行动情况。

1.第二分队(分队长西本哲男)编制为人员13名、炮1门、马3匹。9月22日午后5时半从灵丘出発,零点20分到达东河南镇露营,9月23日清晨6时从东河南镇出发沿本道于午后4时半到达平型关口东北方1000米处。24日以后位置于联队本部的平型关口附近(参考下图)。

2.第一分队(队长井上稔上等兵,人员12名,炮1门,马2匹),指挥班(人员9名、马1匹)。9月24日清晨由灵丘出発,由于本道被封锁不能通过,午后4时在东河南镇进入迂回路,向1930高地前进,最终到达鹞子涧(团城口内2公里处)北方道路凹地,到达时间不明(路线推测为东河南镇→蔡家峪路口→王庄堡→上下牛还→团城口)。

3.弹药分队,指挥者古本福雄伍长,带路者岩原伍长。人员合计15名,马4匹、辎重车2辆,弹药车2辆。9月25日清晨6时从东河南镇出发,不久遭遇袭击进入战斗,午后6时到达1930高地西侧台地与大队本部汇合, 深夜11时到达鹞子涧北方道路凹地与第一分队和指挥班汇合。可认为此弹药分队的12名,是9月25日“平型关大捷”之日,最先进入本道的日军部队。推测于清晨8时前,安全通过乔沟 ,到达长城线。此记录说明25日午前8时,一一五师在乔沟尚未做好伏击准备。弹药分队出发后不久(7时前)在东河南镇附近遭遇的敌部队,应是一一五师六八七团(负责阻击小寨村北方蔡家峪地段)的一部(先遣),从轻易将敌驱散的战斗结果看,敌方也未做好战斗准备。推测是刚到达此地的六八七团尖兵(侦查队)。     

7.2.4. 档案资料中的新情报

    从此资料可得到如下信息∶

一,三浦部队的进军命令下达在9月22日午后。目的是进军大营镇。其主力约4500名中的绝大多数,都在22-23日前通过本道,到达平型关前线。未能通过本道的只有一些后续的零星部队(如弹药队,行李队等)。

二,乔沟段本道(沟底道路)两侧,9月22日以来一直有晋军在阻击,只是战斗力不强,大部队(有步兵护卫)通过时不能构成实际威胁。大部队通过之后9月24日,道路基本被晋军控制。迫使一部分后续的零星部队走山路迂回前进。但由于车辆步队不可走迂回路,只得在东河南镇待机通过本道。

三,以上可证明,八路军一一五师9月25日晨,接替晋军独立第八旅封锁本道时,前线日军主力部队已集结完毕。所以25日的伏击战目的不会是阻止前往平型关前线的日军主力部队,或援军。而应是按晋军前线指挥傅作义命令,从侧背攻击,牵制平型关前线之敌,协助正面战场的晋军总攻[11]。傅作义期待一一五师从后方对前线(平型关口,东跑池)敌侧背出击,但林彪为了避免部队损失并没有执行出击命令,而采取了消极战法,即晋军在前线总攻时伏兵于后方乔沟天险东侧(并不是两侧),若国军总攻见效,可凭天险消灭从前线后退之敌。若国军总攻失败,日军会向关内大营镇前进,未有战场后方的八路军也不会出现损失。从25日0915,一一五师成功截住了从关口(前线)驶向蔚县(后方)接应援军的新庄自动车队这点看,林彪的企图是成功的。

四,此记录还可以证明,在乔沟天险截击日军的行动并不是林彪的“独谋”。而是一个普通的军事常识。之前晋军独立第八旅的小部队一直在此地封锁,骚扰日军的前进。只不过战斗能力不大,达不到封锁目的。一面,日军对此道路间骚扰也习以为常,从未把道路封锁的危险放到眼里。

图表7-7  六角星是旅团本部代号,IBiA是第一大队步兵炮。道路北侧为1930高地,南侧高地被称为三角山 日志的插图

五,通过以下附图,还可以掌握旅团本部和尾家大队本部的位置关系。旅团本部并不像部分国内学者主张的那样在东跑池,而设置在平型关口。而尾家大队本部在1930高地北侧(团城口,舖西道路)。附图中记载的士兵一名轻伤,马一匹死亡,辎重车一台并马具一套损坏,弹药箱四个损坏,都是弹药分队凌晨通乔沟本道前的战斗损失。在东河南镇或蔡家峪附近发生。骚扰此弹药分队的应是一一五师六八六团的先遣部队。

通过此档案文件的解读,可以掌握日军三浦部队的行动命令,出发日期,行军路线和道路封锁情况等很多贵重情报。并可佐证称伏兵乔沟天险是林彪独谋的说法,及9月25日清晨,八路军在此地截击并歼灭了从灵丘方向来犯的日军师团主力部队的说法都不正确。


7.3.   一一五师可曾进入平型关正面战场?

7.3.1.平型关战役正面战场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 “平型关大捷”的两个战场,都在离平型关口6-8公里后方道路上。在小寨村西南,和乔沟老爷庙附近共毙伤日军辎重部队约240名。实质上并没有和日军主力交战。下面引用的日军记录的“平型关”,描写的并不是与八路军的战斗,而是9月22-30日,每天都发生在平型关口前线的事实。也是日军之所以能铭记“平型关口”这个单词而不是“小寨村”的理由。

图表7-8 9月25日午后3时(大捷后)至深夜,一一五师前进路线(推测)。1930(1886.4)高地(大白圈处)。

步兵第四十二联队战斗详报记录:

守敌仗天险,赌荣誉死守平型关,团城口。如团城口南1930高地,敌反复五回逆袭,每次以数百新手猛攻夺还,为彼我争夺之要点。战场一带呈修罗鬼域,尸山血河之状惨不忍睹。视敌战法,皆先集中迫击炮火对我第一线阵地压制射击,掩护手榴弹部队接近。接之以照明弹侦查我阵地后,从相当远距离处开始投弹构成掩护弹幕。之后是夜袭部队主力的突击,进入有效投掷距离之敌,间不容发接连猛投,在我方退避之瞬间一举突入阵地占领之。其攻击多在日暮之后或黎明之前。当初,吹喇叭执火炬明攻,失利后渐行巧妙,夜间头顶毛毯等隐蔽物以匍匐姿态接近…[12]”

攻防最激烈的是能居高临下控制关口道路的几个要点高地。按日军记录,一处称“三角山”,一处“称1930高地” (国军地图标志为1886.4高地)。特别是1930高地,称此地激战中曾先后五次易手。类似记录在《晋阳日报》1937年10月15日号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撰 《我军从雁门关及平型关方面阵地退却原因》一文中也可见到。文曰 : 

 此役中最激烈之战斗为三个高地之争夺。一是处东跑池的1886.4高地。第八十四师高桂滋部第一回夺回后,第八路军林师又一回夺回,后七十三师夺还一回,独立第八旅夺还一回,七十二师第二〇八旅夺还一回。二是西跑池南高地,七十二师二〇八旅曾三回夺还。该部由于屡屡用于高地争夺,损失惨重,现仅存200余名(后略)[13] 。

《第七集团军战斗详报》中,也有林彪师长本人9月25日当日的战果报告:

我各纵队均于正午顷完全达成任务,在小寨村焚毁敌汽车八十余辆,并将敌步兵一营完全解决。迄黄昏时郭师仍无进展,午后四时林师一部将标高一八八六四敌军驱逐旋又被敌占领,入夜战斗中止[14]”。

9月26日 《朱德、彭德怀致蒋介石寝寅密电》中也称

“一一五师有(廿五)日八时进行战斗,至廿四时止尚在激战中,将平型关以北东跑池、辛庄、关沟及一八八六点四高地完全攻占”[15]。

7.3.2.  一一五师攻占过1930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资料都提到过1930高地曾一度被林彪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夺还一件,成为今日主张八路军一一五师曾进入平型关正面战场作战的根据。一面奇怪的是,虽然有此记录,但擅长描写大捷情景的八路军各种战史中,从来未见一个攻击,占领此敌最强阵地的战斗过程描写。到底是哪一部队担任过此任务,又出现过何种杀敌事迹等情况不明。

占领1930高地的情报来源于何处?阎锡山和其部队,并不会到现场监视。所以实际占领与否,全靠作战部队自行申报。以上出现的林彪对傅作义总司令的战果报告,应是此战果记录的根据。对国军方面的“报告”,不免有夸张,宣传战功之嫌。比上述如同文中出现的“完全攻占”关沟村的报告就是一例。按日军记录核实并不正确。此地(日军的后方基地)是日午后至26日昼间遭到晋军(不排除有部分八路军协力)包围,也有夜袭攻击记录,但结果并未攻克。从日军记录的“敲鼓吹号明攻”的夜袭方法判断,攻击者是晋军。所以林彪报告中出现的曾“攻击”关沟,辛庄为实,但“完全攻占”的战果报称属虚。

一面,此日八路军一部乘胜追击乔沟撤退敌军,进入东跑池村和北方1930高地之件,笔者认为是一个事实。可以见到多种同样记录。比如当时一一五师宣传部长肖向荣的《战地日记,火线上的写实》中也如下描写,记载了如下9月25日小寨村伏击成功后,主力部队的运动情况

 队伍没有停留的,已经走得很远了,沿着西北向去的马路,沿着马路北面的高山,继续向东跑池前进--那里是友军出击的一个目标。大约有二千左右的鬼子兵,占领着村庄,占领村庄东北的高山,向我平型关一带的阵地进攻。早晨,战斗还没有开始之前,我们就已经有一个队伍,从关沟方面打出去,此刻已经是下半天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看见友军的动作,未能得到适时的配合,所以那里还没有解决战斗。直到黄昏时候,当主力全部转到这个地方来时,终于夺取了敌人所占领的高山,把村庄里的敌人,完全放在包围之中,获得了最后决定胜负之权[16] 。

  从时间(25日黄昏),行动方向(沿着西北向去的马路),地点(村庄〈东跑池〉东北的高山),作战顺序(“小寨村大捷”,追击,前进)来看,这里出现的“东跑池东北的高山 ”无疑即是指1886.4(1930)高地。一一五师于当天傍晚,来到并占领了此高地。

再看配置在关沟村北高地的一一五师六八五团(杨得志)的战斗详报(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唯一文字记录),25日清晨,其部进入此地[17],应该是肖向荣日记中的“战斗还没有开始之前,我们就已经有一个队伍,从关沟方面打出去”这一节。但乔沟伏击战时(0915-1500),六八五团是否在此处(辛庄,东跑池)作战,由于战报没有记载,尚不明。从上述肖向荣日记看,由于不见期待中的“友军动静”(国军从正面的攻击),所以“直到黄昏时分”,东跑池攻击并无进展。

打开局面的时间是小寨村伏击战后。午后三时,老爷庙战场之敌(自动车部队两个中队),退回关沟村(两个自动车中队于1500,撤退到关沟村集结完毕),主战场的一一五师第六八六团也尾随追击至关沟村北,与六八五团一起乘胜向东跑池村一带前进。此时反攻中的国军(晋军)部队也来到东跑池村,关沟村附近,日军的关沟村危机即发生在此刻。推测八路军此时派兵一部到达占领了东跑池村和北方的1930高地。

即八路军到达过1930高地事实不假,​问题在此时,所谓“占领”1930高地的八路军是否真有过战斗行为。按攻克、并坚守此高地的日军尾家(刢)大队(步兵第十一联队第一大队)第三中队战斗详报,该部队9月25日凌晨0400经敢死突击占领全部高地(守军为国军第八十四师高桂滋部队)后,奉三浦旅团长的“进军大营镇”命令,放弃高地,向大营镇方向追击前进。25日午前,全大队已前进到关内鹞子涧村(高地西约4公里)一带。记录要旨如下:

 25日午前4时,中队实施敢死夜袭占领1930高地。此突击中,千田忠以下13名战死,准尉贞井春雄以下9名负伤。所剩兵员为宫内军曹以下92名(已无一名指挥将校)。9月25日“第一大隊集結を完了,向大营鎮开始前进”。至鹄子沟村接受了2日携帯口粮补给并补充了平田利男伍长以下35名兵员。[18]  

同样的记录还可在坂口幸敏(机枪中队)日记中得到佐证。

九月二十五日 午前三时接出発命令。大雨一直不停,寒気沁骨。…集结部队,小休后向大营镇出発。来到山下可望见的部落(鹄子沟)时,得到干面包补给[19]。   

7.3.3.   9月25日1930高地现状

两种史料,前者是个人日记,后者为中队日志。都是当时的记录,情报信息准确。指出的是一个事实。即25凌晨,尾家大队占领1930高地,在上级的进军大营镇命令之下,开始追及前进,放弃了刚刚占领的1930高地,沿长城线西行到山下鹞子涧(鹄子沟)村。

可能有人问,经血战刚刚夺取的1930高地,为何日军不坚守反而轻易放弃?其理由在9月25日,三浦旅团长下达的向大营镇追击前进的命令。

图表7-9 从鹞子涧村方向看线洼梁隘口附近高地。中间箭头处是1930高地

1930高地,是位于灵丘,繁峙道路北,与公路南的长城线可以形成对通往大营镇道路的两面夹击。所以占领长城线和1930高地的当初目标,既是为了开辟进军大营镇通路。此目的在25日晨达成。日军在内长城一线激战2日,步11尾家大队攻击道北1930高地,步42折田大队攻击道南跑池口长城线,25日凌晨最后攻克1930高地,并占领了平型关口至团城口一带约3公里长的长城线。守军高桂滋师(第八十四师)败退到大营镇附近上下台。

即对三浦部队来说,突破长城线的作战目的已经达到,下一步即是追击败敌“进军大营镇”的全线出击。在关口附近待机运兵的两个汽车中队,也早已准备就绪。在这种情况下,1930高地,和长城线阵地已失去了战略意义,一时成为日军后方。奉命后,三浦部队各部开始了进军准备。

由于同时,国军方面也开反攻,实际上仅出动了东跑池(折田大队),和1930高地(尾家大队)两部。尾家大队行动最快,天明后不久已追击第八十四师残兵到达了鹞子涧村。折田大队此时也从跑池口一带向南出动,由于史料限制,其所在位置不明,推测越过东跑池,西跑池间长城线隘口,前进到小西沟一线,位置于三浦部队最南端前线。即前述阎锡山所述七十二师二零八旅曾三次夺还的“西跑池南高地”。在平型关口攻击中的步21平岩大队,此时也向高地各中队下达“在道路上集结后向大营镇前进”的命令,第九中队的一部已来到道路上集结等待出发[20]。但由于国军的反攻和之后的关沟村危机,并能未出行,又返回高地坚守。

即日军的进军大营镇命令,在国军同时进行的全面的反击下受阻,战局急转直下。后方八路军在小寨村获大捷,前方步11行进中被晋绥军七十三师围困在鹞子涧村,和村西南六郎城台地。步42则被七十二师围困在小西沟附近“西跑池南高地”。自此,前线国军开始了长达三日,对孤立于三处被围日军的全面围剿(战役第二阶段)。

傅作义第七集团军9月23日开始向平型关方面紧急运输兵员。为部署下一阶段作战,傅作义总司令24日到达第六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东山底,与各部联络代表一起部署了 9月 25日的反击战。关于反击的战斗计划,《第七集团军战斗详报》中有如下记录:

二十四日午前九时傅总司令杨爱源总司令孙楚副总司令及林彪师长之连络代表开会,当时傅总司令极端主张应乘敌增援未到之前,我将总预备队增加于团城口方面,连同平型关方面所有各部队全线出击,迅速分段击破敌人。结果决定于二十五日拂晓以郭宗汾配合林彪师攻击团城口正面之敌并策定作战指导要领如左

一,正面攻击部队以第七十一郭宗汾师附新编第二金宪章师为主攻部队,高桂滋师仍在现地顽强抵抗敌之攻击。二,郭师四个步兵团…以一纵队(约一团)由团城口东(西)进二一四一.九六高地后,沿山麓向东攻击再向南(?)旋回,以蔡家峪小寨为攻击目标…。三,独立第八旅以一部协同郭师攻击,以辛庄为攻击目标。四,林彪师担任敌后方各地之攻击,应攻击之目标如左,蔡家峪,东河南[21]。

可见从整个平型关战役布局看,晋军于25日午前,开始了大规模反攻。八路军的小寨村伏击,大捷,其实即是此反攻计划的一部。

此反攻之举挫败了日军的大营镇进击,并导致了三浦部队的全面危机。在国军兵力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发出“进军大营镇”命令,可以说是第五师团辻政信参谋敌情判断的错误和强行指挥的结果。此时的日军再有锐气,仅凭3000余名寡兵(第一线步兵实际人数)不可能抵挡住近十倍于己(此时反击部队若除去败退的高桂滋师,也有三个师一个旅,合计约3万名)的中国军前进。尾家大队第三中队士兵中平义光称:

  此时侦察机的情报为‘敌部队大挙向太原方面退却’,我部队受命今夜(25日)下山,向1930高地眼下可见的大营镇进击。我用望眼镜向大营镇方向一望,敌军哪里是在退却?正沿着大营镇通向1930高地的阔路,黑压压地像蚁群一样向前线蠕动。从1930高地俯视,不管是左面的山头,右面的山头,棱线上都可见着黒色披肩似乎是指挥官的人影,挥动着指挥刀,督促大部队向山顶前进。此光景和我军情报完全相反!使我惊恐不已。[22]

 结果,9月25日昼间,战局急转直下。日军的各部队在前进,或在待机中被分割包围,陷入孤立和守势状态。尾家大队主力下山后不久,被晋军第71师(郭宗汾)部队分割包围在鹞子涧村和其西方六郎城台地。八路军的小寨村,乔沟老爷庙的伏击战胜利,也使日军的交通线被截断,侧后方的关沟村基地受到直接威胁。平岩大队在返回阵地,死守关口三角山的同时,25日午后三时,不得不将准备进军大营镇的第九,第十中队的一部分,调回关沟村防卫(=关沟村危机)。此时国军的各部队,从几个方向将三浦部队的三个步兵大队分别包围在三角山,关沟村(本部,平岩大队),鹞子涧西台地(尾家大队),西跑池南高地(折田大队)一带。

相比之下,八路军林师方面战斗进展顺利是一个事实。国军方面由于25日晨1930高地至团城口的守军高桂滋第八十四师阵地被日军尾家大队突破,向团城口方面出击的郭宗汾第七十一师,与进军大营镇的尾家大队在鹞子涧一带遭遇,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未能按计划向团城口方面进出。《第七集团军战斗详报》云

郭师行动因雨迟缓,午前八时该师各部正在准备攻击时,八十四师团城口附近阵地守敌猛攻不支,逐渐向后撤退。郭师之攻击遂增困难。该师一面拒堵突入之敌一面实施出击,迄正午十二时无大进展。[23]

结果郭师未能向团城口进出,一直在鹞子涧,六郎城台地一带与尾家大队作战。但最终达到了将日军主力一部包围在鹞子涧,六郎城一带的目的。其他部队,如七十二师(陈长捷)半部,独立第八旅,新编第二师等25日午后进入团城口,夺回长城线,并向东跑池一带前进,与乘胜前来的一一五师部队合流,收复了日军曾占领,之后又放弃的东,西跑池,1930高地,并一时包围了日军后方基地关沟村。

林彪报告的八路军占领1930高地,辛庄,东跑池,关沟村的战果,即发生在此时。可考虑在小寨村附近获胜的八路军一一五师的一部战斗后,尾追后退日军到达关沟村,东跑池一带。并于25日傍晚进入了1930高地。不仅1930高地,此日除三角山,平型关口(步21平岩大队长死守)以外的整个长城线,包括跑池口,线洼梁口(公路口),团城口此日也全部被国军控制。由于日军被分割包围,除了平型关口,关沟村外,长城线跑池口,西,东跑池村,辛庄,1930高地等地,此日并无日军部队防守。所以 25日黄昏时分一一五师进入1930高地不假,但结果应是无血占领。至今也未见一份该师部队在1930(1886.4)高地战斗的记录。

一面,由于9月25日后,日军转攻为守的战局变化,被放弃的1930高地和长城线,再次出现了防御面的战略价值。只是被死死围困在鹞子涧村附近的尾家大队,此时已无力再返回。尾家大队有关的各种记录中,并未出现过9月25日以后,大队在1930高地作战的记录。此后的1930高地,到底是由谁在控制?从目前所掌握的史料看,9月26日晨,一一五师退出1930高地后,此地应被国军某部(第七十二师?)控制。从平岩大队记录中,可以确认9月27日下午3时的一次夺还战。此时,由于被包围的尾家大队不能动身,坚守三角山的平岩大队长组织了由分队长山口正一上等兵指挥的1930高地夺还战。出动者仅为第九中队残余的23名士兵。攻击开始前,大队本部派吉川完一少尉赶到现场接替指挥。中队经激战再次占领了1930高地。但攻击中吉川少尉战死,山口分队长本人也身负重伤。最后全部人员只剩13名士兵,由齐藤忠夫军曹代理指挥,27日夜又击退了晋绥军数次夜袭后,坚守高地直至次日。9月28日午后,被来援的步21联队主力解救[24]

图表7-10  10万分之1的平型关地图中标的1930高地。和日军使用的地图类似(此图标为1980)

7.3.4.  1930高地的地理含义

​以上考证的是1930高地的争夺状况。在此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1930高地的地理含义。日军使用的10万分之一军用地图,是1921年由十几名测绘专员在支那驻屯军协助下,变装盗测绘制的地图。原本也是国军用10万分之一地形图(图2,1930年5月测绘)的前一代旧版。复制时虽经过修正,但精度,质量低下。以地形为例,在平型关口两侧,仅标志出1930(以上地图为1980)和“三角山”两个高地(参考图2)。可实际上,据日军战斗详报记载,仅“三角山”一处,就有 有a-d五个小山头。若参考图1的国军用5万分之一地图也可知道,现地地形绝不这么简单。为此日军以1886.4高地(白圈中心)为首,将本道西北的数个高地群,十几个山头都笼统地称为“1930”高地。不仅如此,在步兵第四十二联队战斗详报中,折田大队坚守的小西沟附近高地(西跑池南高地),也被日军称为“1930高地”。所以,日军所称1930高地,像10万分之一地图所描绘的一样,可以说是平型关口路北高地的统一代称。但其中可以确定,步11尾家大队攻击并占领的是真的1930高地主峰,国军战报称1886.4高地。断定理由是战斗详报中出现的高地和团城口,鹞子涧村地理位置关系的记录。而步42折田大队坚守的 “1930高地”,应是最南端西跑池,小西沟附近另一座山头,即阎锡山文中称七十二师二〇八旅曾三回夺还的“西跑池南高地”。至于平岩大队第九中队9月27日以后再次夺还的的“1930高地”,到底是否是高地主峰(1886.4高地)还是道南的大南山,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前载肖向荣日记中出现的9月25日“东跑池之敌,向着友军的方向“突围”的记载,是肖向荣对日军进军大营镇行动的误解,“友军方向”指的应是晋军后方的鹞子涧,涧头村,齐城村,大营镇的代广公路(灵丘,繁峙道)一线。放弃1930高地向大营镇进击的尾家大队,刚行进到山下鹞子涧村和附近六郎城一带台地时即被反击前来的的晋军团团包围,孤立近三天之久,后弹尽粮绝。

通过以上考证,至少可以确定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小寨村附近的伏击战胜利后,的确跟踪撤退之敌,来到过关沟村,东跑池一带关口前线,有过小规模战斗,并无血进入占领过1930(1886.4)高地,直到26日以后撤出战场。只是在此地(正面战场前线)并没有像“老爷庙”一样留下进行攻坚,或守卫的“激战”记录。从前述日军部署情况看, 1930高地一处是无血占领,东跑池,辛庄的占领亦然。因为日军在进军大营镇命令下,已移动到其它地域。

1930高地,在八路军撤退的9月26日以后又发生过两次激战。此时晋军已得知在前线被围困的三浦部队弹尽粮绝,危在旦夕。所以于27-28日,计划了两次总攻,准备歼灭三浦部队主力。从27日,平岩大队组织的1930高地夺还部队仅为第九中队分队长山口正一上等兵指挥的23人的部署(后增派一名少尉指挥)看,可以说日军至此已竭尽全力在最后挣扎。

在此最关键的时刻,按照毛泽东在对日作战中只能“充任战略的游击支队”,“坚持依傍山地不打硬仗的原则”[25]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却无视阎锡山司令长官的“平型关正面之敌连日与我激战,已被我击溃,…第六集团军应连同第十八集团军及总预备军迅速击破平型关之敌”的命令指挥[26] ,停留在平型关东南20公里处的冉庄村一带隔岸观火,开庆功会。国难当头,战局全体危殆,仅八路一师单独举捷意义到底何在?

 平型关战役结束于八路军撤退后第四天的9月30日。在日军的反攻,两面夹击下国军最终败北。最激烈的场面发生在9月28日。此日被晋军包围的日军前线各部队弹尽粮绝,平型关口的三浦部队本部,炮兵已经没有一发炮弹,刚夺还的 1930高地守军,也仅剩齐藤忠夫以下12名士兵。在三浦部队离“全灭”仅差一步之时,日军的两支援军部队于28日午后相继到达长城线。且此日后方的茹越口,铁角岭一线最终失守。繁峙,代县间汽车路被越过茹越口的关东军篠原兵团(混成第十五旅团)切断,导致战局的逆转,平型关战役国军前功尽弃,9月30日凌晨,不得不放弃所有阵地,经砂河镇退向五台山方面…。

7.4. 敌机来袭与肉搏战传说的考证

7.4.1. 敌机来袭与肉搏战传说

国内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各种回忆录中,经常出现日军飞机来袭的说法。八路军为躲避敌机轰炸,越入沟底与日军短兵相接、血战肉搏,混战一团,终于使日军飞机不能投弹发挥空中优势,云云。此故事经过种种加工,创作,已成为平型关大捷战斗中八路军一一五师官兵白刃血战,奋勇杀敌事迹中的一段有代表性的佳话。在此,敌机的来袭和白刃战为因果关系。更有日军白刃战中为避免自伤,拼搏时从枪膛退出子弹,使一一五师的勇士,能在肉搏战中占有优势的细节描写

遗憾的是,据笔者考证,平型关大捷的主要战斗现场(老爷庙附近)并不是在隘路沟底,都发生在沟顶部各地。“老爷庙”本身就是一个高地的名称。并没有出现过类似于孙浩油画《平型关大捷》描绘那样的,八路军在沟顶对沟底道路上的日军进行居高临下猛攻,并越入敌群进行惨烈肉搏战的场景。一一五师部队是正规军,拥有多数重机枪,迫击炮。人数面十倍于敌(推测在老爷庙作战的部队约3000余名),火力面也远远超过只有数挺轻机枪的日军的两个汽车中队(约300余名)。

经分析可知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的两个战场,主要战法同样,都是借优势兵力对日军的小阵地(数人)进行分割包围和重火器的逼近射击,消耗敌方弹药,在敌军弹药竭尽之际最终突击,各个击破。最后攻陷敌阵时,对不投降的日军会有小规模的短兵相接。但此时的各阵地之敌最多也只有4-5人,并没有出现过那种渲染中的漫山遍野的大肉搏战。相反,在平型关战场真正寻找与日军接近战和肉搏机会的是晋绥军,不惜牺牲试图以众制寡,而不是为了保存实力避战的八路军。这也是数千人八路军的重武装部队,对阵无重武器装备的约300余名汽车兵,却要作战近4小时才能将其击退的理由。若如同油画中的情景,10对1的肉搏战怎可能持续4个小时[27]? 

图表7-11 孙浩画《平型关大捷》中国美术馆,飞机被描绘在图上部述

大捷的宣传中更有“敌机来袭和八路军肉搏”的传说,两者被称为因果关系,即为了躲避敌机轰炸才接敌肉搏。可是日军飞机在9月25日当天,是否真出现在平型关的战场?据笔者调查结果,从国军档案和日军档案的两方面,都见不到日军飞机于当日(9月25日)出现在平型关战场的记录。有记录的仅仅是国军方面出动的飞行部队。不仅如此,在国内有权威性的聂荣臻关联的回忆录和传记中,也不曾见到这段对日军飞机来袭的描写,记录。即此佳话,很可能来自民间的传说。为何敌机会无中生有地出现在关平型关大捷战场?日军飞机来袭的段子有什么特征,又是怎样发生,传播的?下面对国内的各种有关记录做一个历史考证。由于篇幅有限,只取证几个有代表性的文章为例。

7.4.2. 传说途径的考证

最近的代表作,可见《党史博览》中传记作者舒云的文章[28]

在与敌人白刃格斗反复争夺制高点时,日军来了两架飞机,一看双方绞在一起,没法扔炸弹,转了两圈悻悻飞走了。国民党的飞机也来过,阎锡山事先给了对空联络信号,是个布板。林彪怕国民党飞机“高兴”起来扔个炸弹,马上让把布板摆开。

舒云的作品,参考了各种资料,是多种个人回忆录的汇总,可称为是一个综合性的报告文学。此段敌机来袭的描写又来自谁人之说?若上溯各种记录之源,可见平型关大捷战斗中一一五师六八五团长杨得志在1962年的回忆中曾提到过此件,称:

机翼上贴着两块膏药的飞机飞来吊丧了,他顺着公路来回乱飞,对我们却无可奈何。我们和敌人扭打在一起,难解难分,使得敌机既不能扫射,又不能投弹。我们只是狠打地上的敌人,对飞机连看也不看[29]。

杨得志当时是六八五团团长,其部队按一一五师部署,和当时杨作成的《战斗详报》记录(平型关大捷中唯一的一份战斗详报),被配置于“关沟以北高地,任务为由东南向西北(从辛庄至东跑池)攻击前进”,或“沿马路两旁向新庄突击”(六八五团战斗详报)。在肖向荣《北战场日记》中,也被描写布置于关沟村北,是预备“从关沟方面打出去”的另“一个队伍”,其部队的战场一带(关沟村北,辛庄,东跑池),由于没有得到友军(国民党军)支援,“直到黄昏”“没有解决战斗”。

从记录中可判断,9月25日,杨得志六八五团负责的作战地域在辛庄至东跑池一线,地点离六八六团的老爷庙战场约3-4公里远,并没有直接参与老爷庙战场的战斗。是否辛庄,东跑池一带的战场也发生过同样的现象?若细读当时做成的六八五团战斗详报,内容中也不曾见有一处提到过飞机出现。所以,杨得志这段回忆,是否真是自己或自己部队的直接体验,大有怀疑之余地。

有关各种敌飞机来袭与肉搏战传说发生的地点,大多都出现在主战场的老爷庙。在此地指挥作战的六八六团团长李天佑,于1957年发表的回忆录中,也有如下对飞机来袭的描写:

9月25日战斗中,“敌机老贴着山头威胁我们。…一个参谋有点沉不住气了。“团长,飞机!”“沉住气!敌人靠近了我们,它不敢扔炸弹!”[30]。

和杨得志回忆录一样,描写的也是肉搏中,日军飞机不敢投弹这个段子。此内容,是否又是李天佑的亲身体验?为什么在距离三,四公里远的两个不同战场指挥战斗的杨得志,李天佑两位团长,20余年后的回忆录中能出现同一种“记忆”?

图表7-12 左部圈内是杨得志685团作战地区,右黄圈是平型关大捷的686团的两个主战场

笔者分析,这是一种写回忆录之前“再学习”效果的表现。即在梳理,构成自己的几乎已不存在的“记忆”时,进行过调查研究,旁征博引,对现有其它记录,或他人的“回忆进行模仿,抄袭的结果。此为所谓“口述历史”中最常见的一种弊病,对某件事,多人不同时间,地点的回忆录中总会出现重复内容,哪怕使是明显的错误,也会有复数同时存在。在此,可认为1957年李天佑的回忆录内容在先,而1962年杨得志的回忆,抄袭了李的这个段子。

7.4.3. 肖向荣的日记

实际上,20余年后杨得志,李天佑的“肉搏战中,日军飞机不敢投弹”之回忆,并不是自己的“记忆”,都有一个内容同样的来源。若继续上溯有关平型关大捷的记录,最早可追溯到1937年11月24日,29日,共产党系《新中华报》的文章《平型关战斗纪实》。 其中有关飞机来袭的内容如下:

一阵威严的声音,振荡山谷,人们把头一望,知道敌机来了。在马路的周围绕着圈子,高傲地把身子侧着一一清楚的看见翅膀下面涂着三个大红圈——在侦察投弹,打机关枪。不要怕敌人飞机,注意地下的敌人,飞机是不能解决战斗,勇敢的往前冲呀! ”“冲到敌人的眼前,飞机越没有作用,冲呀![31]。

图表7-13 《新中华报》的文章

谁的文章?《新中华报》并没有署名。但若继续查找,可见同样内容,还出现在11月27日《解放》杂志肖向荣署名文章《战场断片》一文中。

一阵猛烈的声音,震撼着山谷,人们把头一望,知道敌机来了。可恶的敌机二架,这是正从北面的天空飞来,在马路的周围绕着圈子,高傲地把身子侧着一一清楚的可以看见翅膀下面,涂着三个大红圈一一在侦察,投弹,打机关枪。“不要怕敌人飞机,注意地下的敌人,飞机是不能解决战斗的,勇敢的往前冲呀! ” “越冲到敌人的眼前,飞机越没有作用,冲呀![32]

图表7-14 解放杂志的文章

作者为常年从事宣传工作的一一五师宣传部长。肖的有关平型关大捷的《战场断片,平型关战斗前后的日记》,写作于战斗结束后一个月以内,可以说是有关平型关大捷战斗的最早文字记录之一。因为立据于不会改变形态的报刊文字,所以对之后出现的各种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回忆录”,和英雄传说都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肖向荣传》本人云:

这些文章,国内许多报刊杂志纷纷转载发表,后来又陆续在《八路军军政杂志》、《解放》杂志上刊登,有的还被苏联的《红星报》所转载,…1938 年,上海中外编译社出版了林彪作序的《平型关战斗记》,里面收录了肖向荣的《平型关战斗前后的日记》。同期,武汉之初书店印行了《战地日记---火线上的记实》一书, 书中收录了肖向荣《北战场上的日记》…[33]

即可以考虑,肖向荣的文章,才是此此傳說的起源。实际上,在以上肖向荣文章出现之前,还有一篇报导平型关大捷的文章,登载于9月30日《救亡日报》,名为《对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纪详》,其中也描写了“日军飞机来袭与肉搏”,云:

第二回之战争最为激烈,八路军方面,以林师陈旅为最英勇。计与敌冲击肉搏,不下十余次,因在隘路,敌坦克车等重兵器皆失其效用。敌机虽出动甚多,因我军始终在与敌军冲击肉搏中,无法掷弹。故我军每当敌机来袭,即更逼近敌军以为屏障。[34][

图表7-15 救亡日报文章

此文应是对外公开的“敌机来袭与肉搏战”传说的鼻祖,文章没有署名,笔者考虑,消息源也同样应出自一一五师宣传部长肖向荣之口。即战斗后,是肖向荣向媒体提供了“敌机来袭与肉搏战”的细节描写。此时(9月30日)国军的平型关战役还未结束,各种情报错综复杂。身在上海的《救亡日报》记者,当然对发生在前线的战斗内情一无所知,情报源都应来自八路军的对外宣传报导机关。从 “此番战事,前后二日,敌死伤者近五千余人,被虏者在三千以上” 的玄乎内容也可看出,“敌机来袭与肉搏战”的内容,和平型关大捷战斗中歼灭,俘虏日军精锐主力总数近万,且日军方面还持有飞机,大炮,坦克的说法都文出一辙,不外乎是一种对外“宣传”,内容并不属实。

所以,到此基本可以结论,即有关“敌机来袭与肉搏战”各种传说,情报源都一样,即都来自肖向荣文章或经肖向荣之口(一一五师宣传部)的对外宣传。没解决的问题,是肖向荣描写的根据又来自于何处?是否只是肖自己的臆想?创作?

7.4.4. 林彪的战术指示

其答案,可以在同期《解放》杂志中登载的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的文章《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中寻见。按文章末尾记载,此文写于战斗结束后不久的10月17日。作为战斗经验总结的一条,林彪云:

为了避免他们的炮兵和飞机,战斗开始后要迅速接近敌人,投入肉搏,连续冲锋,使敌人的炮不好放,要放就连他自己的队伍也遭了殃”[35]。

最高指挥官林彪,在此段文章中也叙述了飞机,大炮和肉搏战的关系。从文字表现看,可知道这并不是实际战斗中的“经验”,而是事先的一种战术指示的假设,即如果敌方投入火炮,飞机时的战术见解。实际上,在老爷庙战斗中日军方面并没有一门炮,也没有出现飞机。在此林彪之所以提到大炮,飞机的目的,并不在叙述平型关大捷现场的战斗过程,而是通过媒体平台,把“我个人”的战术见解,“贡献于全国的抗战的友军与一切抗日民众”(同前)。

从此可得知,林彪很可能在战斗前布置任务,作指示时,对部下(李天佑,杨得志,肖向荣等高级指挥官)重复过同样见解。这是其内容能出现在肖向荣的文章中,也刻映于李天佑,杨得志记忆中的理由。

笔者不否认,肖向荣的《北战场的日记》,是迄今有关平型关大捷记录中价值较高的记录之一,至少其作于战斗结束的两个月内。比起之后出现的种种经年的回忆录,价值高得多。遗憾的是它本身并不是日记,也不是战斗详报,而是一篇事后归纳总结出的战场纪录,属于一篇对外宣传用的战地报告文学。因为是宣传品,其中的部署,歼敌数据等对外公开时均按上级指示统一过口径,并不能反映现实。9月25日日军的大炮,坦克,飞机曾来到平型关战场的描写,也只是一个为了歌颂八路军以弱胜强,取得“大捷”的宣传内容。据笔者考证,不仅平型关大捷战场的日军没有飞机,坦克,大炮,连重机枪也没有一挺。

有关日军的飞机是否此日曾来袭老爷庙,不能只听信八路军方面的一言堂,更需要看一看国军,和日军方面的档案记录。

7.4.5. 日军,国军史料的飞机记录[36]

日军飞机,9月25日是否在平型关战场出现?经笔者考证,在整个平型关战役过程中,协助第五师团和关东军察哈尔兵团作战的日军航空兵部队,是关东军所属的临时飞行队。指挥官为飞行第十联队第一大队长田坂国三少佐,由侦查机一中队(飞行第十联队属,中队长釜井耕三大尉,编制上9架),战斗机一中队(飞行第十一联队属,中队长能登义雄大尉)组成[37]

釜井中队于9月23日,接到临时飞行队组编命令。25日(平型关大捷当日),与能登中队一起集结于大同附近阳高(机场),进行战斗准备。27日以后,从阳高机场出发,首次出现在平型关战役的各战场。

27-29日,釜井中队主要活动在茹越口,铁角岭,繁峙一线,支援关东军察哈尔兵团(筱原兵团,由混成第15,第2旅团组成)切断国军退路的包抄迂回作战。9月29日-10月1日,又参入主战场平型关方面。但其中队没有记录27日至28日在平型关战场的战斗。推测此期间,在平型关战场支援三浦旅团作战的部队,是临时飞行队能登中队(没有留下作战记录)。即27日-29日,临时飞行队将两中队兵力分布于两个战场。釜井队的任务是援助茹越口方面关东军,能登队的任务是协助平型关战场的三浦旅团。

即所谓“平型关大捷”期间(9月25日),并没有日军航空部队出现在平型关战场或后方运输线的记录。平型关大捷战场(老爷庙)出现敌机的传说,并不是事实。

为了进一步检证以上的考证结果,笔者进一步查看了日军地面部队对敌、我飞机出现的记录。其结果如下:

一, 9月27日午后,敌机来袭三角山阵地(丰田,宫内,松丘,滨田联队史中有复数记录)。

二, 9月28日午前,敌机来袭中,关口鞍部的山炮队受到重大损失。丰田军医记录为8名负伤,其他另有重伤者30名。山口上等兵目击了遭到轰炸后山炮队军马肢体飞散的凄惨场景,《滨田联队史》也记录“马匹损失巨大”[38](步42战斗详报,丰田日记,滨田联队史中有复数记录)。时间为上午几时?步兵第四十二联队战斗详报最准确,记录为“午前0840敌机5架由东南方来袭,高度600米”。按以下独立山炮兵第三联队堀江军曹的战死记录,可知其死亡时间为午前10时,基本和其它记录吻合。

三,9月28日午后,友军飞机来援,对敌阵地进行编队爆击(步42战斗详报,丰田日记等)。

即复数资料都可以证明日军飞机在平型关战场出现的时间是9月27日以后。有关八路军一一五师9月25日的乔沟,小寨村附近的战斗,并没有一个部队,一个记录触及过有日军飞机出现。相反,有复数国军飞机出现的记录。日军的小寨村(25日,平型关大捷)战场回忆中,也出现过“敌机”来袭时的情景描写。目击者是大行李队(另有一小队卫兵共约百名)成员,辅助特务兵大贺春一。大贺是9月25日小寨村伏击战中的6名幸存者之一,同其它约70名辎重兵特务兵一样,并没有参加战斗。回忆录中写道:

战火中突然听到空中的爆音,抬头一看,标识着鲜明的支那军符号的飞机两架,正对着我军阵地进行俯冲[39]。

此是日方资料中,对9月25日战场上出现飞机的唯一记录。但不是日军,而是国军飞机。关于国军飞机于9月25日,在蔡家峪,小寨村附近出现的事实,还可以在以下国军的档案中得到佐证。即国军飞行队,此日在日军来援平型关的道路(蔚县经广灵,灵丘经过蔡家峪,小寨村,老爷庙通往大营镇)沿线,实施过空袭。如前线晋军《第71师战斗详报》中有关航空战的记录如下:

9月25日 ,“第八路军已占领蔡家峪老爷坡获敌唐克车、大炮其多;下午一时我飞机前来助战”[40]。

此国军飞机来援,为八路军助战之事。应是前述日军大行李队特务兵大贺春一目击的那两架来袭“敌机”,飞来时间和战斗时间吻合。

另外《抗日战史/太原会战1》中也记载了“9月25日,第71师攻击团城口时,“我空军亦飞临支援战斗至十八时将鹞子涧西南一带攻克…(28页)”

通过以上对日军,国军的各种档案记录的综合检证,可判明9月25日(平型关大捷当日),只有友军飞机,并没有日军飞机出现在平型关战场。

之所以出现今日平型关大捷各种演义中的“飞机与肉搏”描写,笔者考虑是友军飞机的引擎音和对友军未投炸弹的不思议举动,以及林彪师长事先作出的战术指示(若敌机来袭可实施接近作战)等,事后刺激了第一一五师宣传部长肖向荣的创作意欲,遂产出了事后宣传报道中的第一个敌机来袭与肉搏战的故事性联想,把未投弹的友军机拟为敌机,把未投弹的理由拟为本不存在的接近肉搏。此成文后广泛流行的故事脚本,之后被并无战场记忆存在的杨得志,李天佑等各种 “回忆录”所抄袭,模仿,又经平型关大捷的各种影视,故事渲染,最后化作为“敌机来袭与肉搏战”的传奇,流传至今。但终究,此传奇仅仅是一个实际上不存在的革命故事。

图表  7-16 右二为115师宣传部长肖向荣(《纪念罗荣桓》文物出版社,1990年)

[1] 盐野谷秀吉《支那事变忠勇列传』第二卷,759页。

[2] 例如关于平型关口平岩大队的死伤数称“此战斗平岩大队的戦死者270余名负伤者达到八百数十名”(106页),但据豊田军医的実名调查记录,死伤者仅为320名,此数不是第三大队,而是第五师团平型关战役全体日军死伤统计(1075名)的误用。

[3] 岸本清之『滨田联队秘史』非売品,1987年、70页,78页。

[4] 1937年9月25日康玉书电马鸿逵,台湾国史馆,数位典藏号116-010108-1056-027.

[5] JACAR:C11110924000,686页。

[6] 「阵中日志 歩兵第11连队第1大队炮小队」JACAR:C11111178500, 1217页。

[7] 「阵中日志 歩兵第11连队第1大队炮小队」JACAR:C11111178600, 1302页。

[8] 前出「阵中日志 歩兵第11连队第1大队炮小队」1303-1304页。

[9] 装驮时炮身等用三匹马,弹药用马一匹,可装三箱15发炮弹。使用弹药车牵引时,挽马一匹可拉前车,后车链接车辆一台,载10箱50发炮弹(「九二式歩兵炮弾薬车仮制式制定の件」JACAR:C01001325200)。

[10] 前出「阵中日志 歩兵第11连队第1大队炮小队」1305页。

[11] 24日上午9时,傅作义(第七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第六集团军总司令),及“一一五师之连络代表共同商定于二十五日拂晓以第七十一师配合第一一五师攻击团城口正面之敌”。计划以第七一师附新编步兵第二师为正面主攻部队,第八四师坚守原地,独立第八旅以一部协同第七一师攻击辛庄,第一一五师担任敌后方蔡家峪,东河南的侧背后牵制攻击(《平型关会战讲稿》中华民国第34年、陆军大学校印,10页)。

[12]「歩兵第42連隊 平型関口附近に於ける戦闘詳報」JACAR:C11111234700,453页。

[13] 「筱原支队(2D15iB)戦闘详报」JACAR:C11111338100, 59/65.

[14] 《第七集团军战斗详报》,中国文化服务社陕西分社,一九四二年六月,66页。

[15] 《第十八集团军平型关战役电文选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6] 萧向荣《战地日记 火线上的写实》之初书店、1938年。

[17] 六八五团《平型关战斗详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教研室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16册,第40-44页。

[18] 「歩兵第十一联队第三中队阵中日志」JACAR:C11111177200, 24-28/70.

[19] 坂口幸敏(第一MG)日记『歩兵第十一联队史』鲤十一会、1993年、218页。

[20] 「豊田志郎日记」 歩二一会『滨田联队史』、1973年、109,110页。

[21] 《第七集团军战斗详报》,中国文化服务社陕西分社,一九四二年六月,64页。此为战斗详报的部署“作战指挥要领”。应是做战斗详报时(1942年?)根据档案资料补做内容。地理概念(团城口与2141高地的关系)混乱。守备部署位置记录(高桂滋师守平型关)也不正确,仅可参考。

[22] 『歩兵第十一联队史』鲤十一会、一九九三年、220页。

[23] 《第七集团军战斗详报》66页。

[24] 此段为个人的回忆,仅作参考。岸本清之『滨田联队秘史』非売品,1987年、 80-82页。

[25]《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与国民党谈判的条件给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的训令》1937年8月18日﹔毛泽东给彭德怀的电报《对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基本原则的解释》1937年9月12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33,53页。

[26] 《平型关会战讲稿》中华民国第34年、陆军大学校印,13页。

[27] 平型关大捷作战的具体细节,请参考拙著《日军档案中出现的平型关大捷》元华文创,2018年。

[28] 舒云《细说平型战役》《党史博览》2003年第1期17页。

[29] 杨得志《忆平型关大捷》《山西革命斗争回忆录》山西军区政治部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62年,48页。

[30] 李天佑《首战平型关》红旗飘飘第三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315页

[31] 《新中华报》1937 年11 月24, 29 日。

[32] 萧向荣《战场断片,平型关战斗前后的日记》《解放》第25期,1937年11月27日。

[33] 萧迎先,彭宏伟 《萧向荣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107页。

[34] 《平型关大捷资料集览》 中共灵丘县委党史研究室,2007年,110页 。

[35] 林彪《平型关战斗的经验》《解放》第25期,1937年11月27日。

[36] 详细考证内容,参考笔者的平型关战役研究之册。

[37] 戦史丛书『満洲方面陆军航空作戦』防卫庁防卫研修所戦史室编集、1972年、161页。

[38] 滨田联队史记录的山炮兵受损时间为“26日”,由于存在两个28日山炮兵受损的记录,考虑滨田联队史记录的是28日之讹。滨田联队史的叙述文中错误百出,不能轻信。

[39] 岛根新闻社编『郷土部队秘史』、1962年、125页。

[40]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编《平型关战役文献资料汇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338页。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姜克實日本近代史专攻。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1991),日本冈山大学名誉教授。近来從事日中两方战争档案史料的学术考证。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