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雜談:語言競爭
這是一篇由語言課產生的酸葡萄半抱怨半觀察。
最近報名了一堂不分程度的語言課,人數不多,但也有各種各樣的人。也許在所有的語言課都一樣,老師儘量設計簡單讓所有學生都能練習的內容,但程度好、願意說的人在團體練習時通常更有自信。氣氛似乎也會因此變成微妙的競爭氛圍,並且很容易看出每個人的個性。
幸或不幸,班上剛好有這樣一位以我混跡各個語言班多年的經驗來說來說,稀有難得,幾乎可以算是侃侃而談到無禮的同學。因為口音、單字量、語速和文法習慣聽不懂同學說話在語言班中是常見的事,不過最讓人困擾的是這位同學完全不顧練習內容,自顧自批哩啪拉講起個人的經驗一點都不想跟其他人溝通(其實就是我和另一位更溫和印度同學)。本來我們應該互相模擬面試的情境,但她大約講了三分鐘她兩三個月來工作面試被拒絕的經驗,漸漸讓上週下課後已經聽她抱怨過一輪的我不太耐煩,問她「那你願意跟我們一起練習嗎?」連問了兩三次,她才勉強打住,要印度同學和我介紹自己。可惜印度同學的介紹讓她不甚滿意,並且發現我們兩個人的口說能力與她相差太多,她似乎無意再問我們問題,不顧印度同學聽不聽得懂,批評了一陣他的介紹裡頭有不必要的資訊,又轉回她的失敗經驗談。期間伴隨向印度同學逼近的姿勢,不斷把椅子往前移,讓等腰三角形漸漸變成直角,腳幾度踢到我,手也幾乎壓在我放在膝蓋的手上,黏黏的。幾次抬手把她的手撥開,我的耐心也逐漸消耗光了,經歷了不悅又轉入抽離的觀察模式。
中間忍不住壞心地問她,到底應徵了些什麼職位,她說專案經理。雖然深知自己並不是多有競爭力的人,但當下心裡還是不禁暗想「難怪會失敗啊...」但接著也就看著別組的人發起呆,放棄了與她練習的妄想,留下印度同學為難的假裝在聽。老師似乎也注意到這個狀況,呈現的時候只單獨問她,並沒有讓她跟我們一起。接下來的寫作練習,她也只在滑手機。因此我所能想到她還在所有繁忙面試中浪費時間在我們這個班上的原因,或許是需要從我們的不足中獲得她在被拒絕中失去的自信嗎?
這能夠算得上是一個語言有優勢,但溝通能力不好的例子吧?畢竟她顯然完全沒聽其他人說話,並且還露出鄙夷的表情。因為實在太過明顯,我甚至感覺不到一點自卑或受傷,反而覺得她可真是樸實啊。這樣想著,反而覺得也可以對她稍微不客氣一些。或許對不擅長面對衝突或尷尬的我來說,是個練習不愉悅溝通的好機會。其他朋友說,怎麼不直接跟那位同學說呢?我是在語言上不善溝通的類型,但表情、肢體、氣氛不也都是溝通的一部份嗎?但我也不知道代替「你可以不要這樣嗎?」還有什麼同等直接又兼具禮貌的話;這麼說了以後,我大概就打算不再跟這個人有接觸,而非冀望對方改變了。另一個考慮是,其實在這種短期的課程中,大部分的同學之間只會跟合得來的少數人相處甚於製造不必要的不快吧。總之,在課程裡練不到語言的時候,除了放棄,只能退而求其次看看這些。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