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我的人生饭桌 · 第四天
七日書 #4 我的人生飯桌|吃辣
IPFS
亞洲文化充滿著辛香料,對於辣,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堅持,在平凡的日常裡,每天都要來一點刺激的,這也是一種不甘平凡的抗議。
很常聽到不同省份的對於吃辣的比拚。我也很常加入這種話題「哇妳湖南人啊肯定很能吃辣」,對方居然還接「我嫁到湖北更能吃辣。」所以我們就形成一種偏見是:不同種族的的胃裡面內建相同辣椒度的接受度,比如「日本人的食物清清淡淡的、不太能吃辣,韓國的食物卻是紅通通的還有青陽辣椒,所以都很能吃辣。」這種說法完全沒有科學根據,我也遇過不吃辣的人但流著以吃辣著稱的民族血統。如果變成一種標籤的話,那誰都離不開那個框框。
科學家研究發現辣是一種痛覺,而不是五味的一種。既然是一種感受,就會有適應性。住北京的半年我也變得很會吃辣。就像切香腸一樣,一點一點地接受和忍耐,最終達成一種平衡和妥協。
不過是那樣的氣候、吃那樣辣度的東西剛剛好,又剛好當地生出了那樣辣度的植物、又做出了那樣適合的調味料,最後就誕生了某種以辣為名的風土名情食物。不過為了照顧大眾口味,通常也會有辣跟不辣的版本,當然以我愛吃辣的角度,我會喜歡選擇加上辣。但在這之前我也一定要試過原味。
但為甚麼要身為XX人就要很會吃辣的這種決心呢? 很會吃辣這件事情獲得證實能夠拿甚麼好寶寶勳章嗎?因為我的誰誰很能吃辣,於是我也得很能吃辣?帶著目的性去宣揚,誰的喜好與誰能接受甚麼,分出身分的認同,就變得很一點都不有趣。
講到認同兩個字就不知不覺嚴肅起來了。無辣不歡,吃到邊流淚,但卻心甘情願。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