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討論空間的日本侵華歷史
IPFS
今年香港中學文憑試(HKDSE)歷史科的試卷中,其中一題要求考生就著歷史背景和試卷內提供的資料來回答三條題目(詳情可看轉角國際的報導),其中一條問題是︰
『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
這道開放式題目旋即引來中共和港府的口誅筆伐。考試結束後,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公署及香港教育局都先後發表聲明,指有關試題「嚴重傷害國民的感情和尊嚴」。今日(5月15日)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更突然召開記者會,再次就該條試題發出嚴厲批評,並宣佈取消該條試題。這種一刀切式的強硬做法自然引來民間強烈反彈,外界關注這是否意味著政治紅線已越收越窄,連分析論証的題目也必須要政治正確,那修讀歷史的意義大概就只餘培養學生對中國人身分認同這一政治功能。
記者會上,楊局長指「日本發動侵華戰爭,試題本身沒有討論空間,只有弊,不會有利」,這讓我想起《帝國落日:大日本帝國的衰亡,1936-1945》一段內容︰
戰爭還沒結束之前,人們普遍斷定是毛澤東的特務鼓動日本軍官涉入「盧溝橋事變」。一九六七年,一名蘇聯專家土居朋夫說:「當時我們太單純,沒能料想到這是共產黨的陰謀。」但當時的軍政部長何應欽將軍就像大多數中國人一樣,仍然相信該事件是日本激進的軍國主義者所陰謀策劃。雖然他在近期的訪談中承認,當周恩來讀過蔣介石在西安的日記後,了解到委員長是強烈抗日的,周才開始密謀,要讓國民黨捲入與日本人全面開戰的局勢。
毫無疑問,中共和蘇共雙方都無所不用其極地在中日之間培養著長期消耗的衝突。該年,毛澤東在延安對其部隊講話:「中日戰爭是本黨發展的絕好機會,我們共產黨的基本政策是七分發展、二分應付、一分抗日。這一決策,可分為三個階段來實施︰第一階段,與國民黨妥協,以求生存發展;第二階段,力量上達到與國民黨平衡;第三階段,深入華中各地,建立華中根據地,向國民黨反攻。」
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楊局長沒有說錯︰一場戰爭造就了共產黨上台,的確只有弊不會有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