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部珍藏電影華語及外語|Matters社區活動

Sunline
·
(修改过)
·
IPFS
·
看電影跟看書一樣,是很隱密又愉快的娛樂!(沒想到寫那麼多科幻片。)

要我寫十本珍藏的書,我可能真的寫不出來,而且會重複提到同一本書。但要我寫電影或電視劇可能就不難了,而且還可能超出十部。讀書的速度太慢了,但電影應該從我有錢支付電影票的錢,以及僅有能力搞下載,沒錢看電影的日子(有足夠收入後我就沒有下載過,線上也都是付費看的)陪著我度過了大半的人生,而且我想會一直持續下去。

小小的題外話:我每個星期一定會去電影院看一部院線片,場次對了就算爛台灣電影我還是會看。不過台北以外的電影院有些排片和場次真的很爛甚至沒有,以至於後來我大量的租用線上影音。平均一個月看電影的花費大約是1000元台幣,一週在線上看兩到三部左右。(有時間或做手工和玩滑步機的時候看。)

跟閱讀一樣,我偏愛華語作品以及發生在台灣跟台灣有關的電影。(好吧,某部分是因為我覺得「翻譯」有時候無法融入某些文化裡。很吃譯者的能力)不喜歡所有英雄片,無論是不是漫威,小時候非常喜歡超人,覺得拯救世界很酷!長大發現那是某種愚蠢的權力/暴力象徵;幾乎討厭所有驚悚、恐怖片,尤其是只有音效和剪接串起來的那種人嚇人,更不喜歡鬼,也不喜歡所有跟「心魔」有關的東西(因為就是心魔啊!講不好的很容易只看得見「心魔」,然後什麼都沒說。)

既然熱愛華語作品及台灣電影,我想是不能只列「十部珍藏」而想拆成兩部分:十部華語,十部外語(中文及粵語以外的電影。不過我應該會全部都列台灣電影吧!)沒有順序排名之分,如果有應該是「我想到的」先後順序。

*電影旁有加星星的就是原聲帶十分好聽。(咦結果我只寫了兩部我有買原聲帶的。)如果有加連結是我寫過的。(我的部落格也可以拍手。如果你喜歡的話,幫拍囉謝謝!)

十部珍藏的華語電影:

1.《色戒》Lust, Caution/李安/2007

我在院線總共看了三次這部電影,在家可能看過數次!非常喜歡清末民初的那段歷史,常讓我想著國民黨怎麼輸掉中國的?共軍怎麼拿下整片秋海棠的?如果國民黨當初沒有輸了中國,現在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的。這裡沒有要跟任何人討論這件事,我只是非常喜歡那段歷史,而且非常著迷「歷史詮釋」這件事,而所有詮釋歷史的人都是有權力的人。

我說不太出來任何太專業的詞𢑥,但李安的影像美,像《飲食男女》裡有幾段烹調料理的過場畫面所言的:慢,但有節奏;快,不失精準。但有趣的事是,不論是《斷臂山》或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都沒有李安在華語片裡帶著那種料理時散發出來的氣味,像是《推手》裡郎雄的太極那樣,緩緩出劍(應該是李慕白吧!)卻強而有力!

最愛的一顆鏡頭是王佳芝那句:「快走!」精簡的兩個字,道盡他內在說與不說的情感。

又,我衷愛王蕙玲的劇本。那是那年代擁有深厚文學底子的人,才能寫出來的東西。

2.《夜奔》Fleeing by Night/徐立功、尹祺/2000

一樣是王蕙玲的劇本,有很早期的戴立忍。當時正紅的是黃磊以及萬年不老的劉若英。這應該算是我二十歲後除了《心動》外看到的同志電影。對那個還對性向懷著自我質疑和恐懼的年紀,這裡面那句:「那個大雪的夜晚,當我一個背轉身,我與林沖既是生離也是死別了。」格外有感,所以特別珍惜所有的相遇、相戀、相依,而且害怕沒說出口的,下一次就是死別了!

也是發生在清末民初左右的故事。那個動盪的年代,總是有非常經典的顛沛流離的故事能寫。同志故事也不例外!

3.《女朋友。男朋友》GF*BF/楊雅喆/2012*

與其看《返校》被奇怪的鬼魂和動畫嚇得問自己:「是忘記了,還是不願想起來!」不如看《女朋友。男朋友》去遊歷一下野百合學運世代面對威權體制做出的反抗。(當然,你也可以看萬仁的《超級大國民》,我沒看完,有點悶XD)

這部電影可說是台灣青年們面對威權體制控制(不論教官是不是存在)在中年後的回望。尤其是始於2012年女校裡「我要穿短褲」事件,印證了從80年代末期到21世紀的校園,我們依然缺少能夠自主打理穿著的權利和能力!

最後收在羅大佑的〈家〉,非常精準:誰能給我更孤獨的門窗/遮蓋著內外風雨的門窗/誰能在最後終於矛盾地擺擺手/還祝福我那未知的去向

如果青春是一場徒勞無功的掙扎《女朋友。男朋友》電影同名小說

4.《一一》Yi Yi/楊德昌/2000

二十多歲的時候跟女友在香港找到的DVD,回台灣看的時候還很抗拒那個拖垮台灣電影的電影新浪潮世代。老覺得這些人拍這些什麼鬼東西,難怪台灣電影沒人看。(我要一直到近三十才開始回頭看楊德昌和侯孝賢早年的作品。但蔡明亮始終沒辦法跟上。倒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看過不少次,卻從來沒能悟得那年代的人看到的共鳴。)

三十歲多歲看一次,突然懂得那發生在NJ身上中年的愁悵。不過,楊德昌的電影有很濃、中產階級的青年、壯年的無病呻吟(哈哈哈,對不起容我這樣說。看用什麼角度看。)不過拍得甚好是真的。

後來在數位修復又去院線看了一次。

5.《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九把刀/2011*

沒想到這部能被列進來吧!(以茲證明本人我不是死文青,我是死老百姓。)我應該在電影院看過三次,跟《女朋友。男朋友》一樣,這些年我做事想要有聲音又不知道要看什麼的時候,會拿來當作背景聽的一部電影。

這應該是台灣最成功的「網路文學」改編了。我不是九把刀的書迷,在此之前我好像真的沒有看過他的書。我跟他同年,他寫書正紅時我已經在工作了,所以同齡人在大學經歷過的那些,我都沒有經歷過,某一種狀態可能是將我青春早早就進入社會的早熟,補上其他人在上大學的那種戀啊、愛啊,和與自己小世界對抗的部分。

我看到後來都會激動得哭出來。但不是哭劇情,而是哭那些別人有過,而我卻一腳跨出的青春。(有能力讀大學的、可以讀大學的,都得要好好珍惜你們有過別人沒有過的青春年少。)

這部電影的行銷團隊也堪稱當年影視、小說粉絲專頁做得非常成功的典範。

其餘的網路小說/作者的作品改編,從蔡智恆、藤井樹到肆一,都不夠好得可以被提起。(還有,很多事讓專業的來,不要自己去編和導,謝謝!)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書)/九把刀

6.《不能沒有你》/戴立忍/2009 

以控訴社會不公為故事主軸的電影,已經不是能夠吸引消費族群的注視,還以全黑白呈現,根本是自殺的行為。這部替戴立忍拿下數個大獎的電影,幾乎是將台灣底層常被法規隔絕在這個社會的困境完整寫進電影裡。

那些充滿矛盾的法律責任,像是要將所有阻礙社會發展的弱勢一併鏟除,最好眼不見為淨,好像這樣,就能成為多麼進步的國家一樣!如果你想知道台灣是什麼模樣的,這部就一定得看。

(寫到這裡突然想說:我書沒有讀很多,但電影餵養、灌溉了我!)

比較可惜的是,這部電影上映後,高雄發生了莫拉克風災,票房應該還是受到了影響。(這是在高雄拍的電影。那時高雄市政府有市民看「在高雄拍的電影」半價的政策,我那年應該幾乎看完整年度九成的台灣電影。)

《不能沒有你》,底!

《不能沒有你》一個父親

7.《陽光普照》A Sun/鍾孟宏/2019

這是我最喜歡鍾孟宏的電影(至今。他的電影我應該每一部都看過)照往例,好電影多買幾次票也可以。這部院線我看了三次。

這也是我認為鍾孟宏拍得最好的一部。(他每部都在超越自己。)這是一部每一個人都得要回頭觀看自己的電影。你很難去搞清楚每一個人在想什麼:為什麼建豪做了那個選擇?為什麼蔡頭會是這樣的蔡頭(劉冠廷的經典)為什麼建和非得那麼血氣方剛?為什麼父親這麼容不下另一個兒子?為什麼母親可以對孩子如此包容?

電影沒有給你任何答案,很多你要自己想。看得懂或不懂都沒有關係,但某些東西會在你心裡埋下不同的種子,也許你有一天有機會看見它發芽!

《陽光普照》越陽光越黑暗,越溫柔越強大!

《陽光普照》沒有標準答案的答案

《陽光普照》父親與母親的樣貌

《陽光普照》沒有說出口的陰暗現實面

8.《風櫃來的人》The Boys from Fengkuei/侯孝賢/1985

我不太記得這部電影在演什麼了,但應該是因為這部電影讓我開始回頭去看一些台灣電影新浪潮的電影。要說這些電影到底有什麼了不起的,如果從後來我的年紀增長後回看,應該可以這樣形容:

電影新浪潮的那一代,他們的電影好像看起來就是一些呢呢喃喃或像我上頭說的《一一》有種中產階級的無病呻吟,但從某一個年歲回看這些電影,才發現:生活並不那麼容易地被用故事表達,要把那些平淡無奇的日常,給出一個吸引人又有內容的呈現,比起你講那些劇情狗血、目的明確的內容,難上加難。

後來陸續因為修復版看了幾部楊德昌,還有《戀戀風塵》都有一種:還好他們拍了這些電影。那些老年代的台灣,都留在這些影片裡了。

9.《雙瞳》Double Vision/陳國富/2002

這應該是我少數喜愛的鬼神信仰之說的電影,台灣驚悚懸疑要拍得好,就應該好好看這部電影(並且它有兩個版本。)(終於出現同樣的演員:劉若英和戴立忍)那是一個台灣電影票房慘淡到死掉的年代,我看了兩次,當年沒工作還在找,很窮,還寄宿在朋友家,但因為太喜歡所以還是到真善美看了兩次(是因為有兩個版本才看了兩次,後來才出了導演版。)

寫的雙瞳應該是少數google搜得到跟《雙瞳》有關的電影。netfilx有,但我不確定它是哪個版本。太久了。

這部絕對極經典。

10.《無間道I~III》Infernal Affairs/2002~

差點漏了這個。沒有最經典,只有更經典。除了這樣也只想說:記得看一下cd pro2的片段,現在迷因梗圖算什麼,想當年cd pro2多麼火熱啊!(請用google自己搜cd pro2)

——寫到這裡快四千字了我有沒有病啊。不分兩集了,繼續!


外語電影,以下中文都是台譯:

1.《The End of the Tour》寂寞公路/James Ponsoldt/2015

這是一部以「作者」與「讀者/作者」交談為主軸的電影。所有寫字跟閱讀的人,都應該看這部電影。那裡面有很多創作的矛盾衝突的題問交鋒,以及惺惺相惜的貼近和懂得。每一個創作者都渴望被閱讀,每一個閱讀者都希望有那麼個片刻真的可以抵達作者書寫時想要帶給自己的世界。

總共在電影院看了三次。後來兩次都睡了半場(我愛在電影院睡覺,反正都看過了。)但一定會在最後一場戲醒來,然後在最後一顆鏡頭落下眼淚。

不爭氣的下載下來,跟隨著我的筆電,有時心很軟弱的時候,會把它拿出來看。(線上沒有,如果有我會買下來。)

2.《Back to the FutureI~III》回到未來三部曲/1985

跟《無間道》一樣,沒有最經典,只有更經典。時時刻刻想著它什麼時候會有第四集,但終究只能留在最經典。(喔對《時時刻刻》也是好電影。)無論看過多少與時間有關的穿越,它永恆是我心裡最美好的時空旅行!

上一次的高雄市長選舉,讓我不禁想起《回到未來》的某一段故事,如此貼切又真實。

3.《The Truman Show》楚門的世界/彼得·威爾/1998

從前我們看《楚門的世界》覺得驚悚:到底誰願意這樣被世界盯著看啊?楚門,你們應該去找你的人生,離開這樣被掌控的人生。沒想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都情願將自己的一切攤在陽光下。

我說的不是「文字的自剖」這件事,而是打卡、自拍,然後交給世界肉搜自己的機會。這部極經典,線上影音付費就能看。然後看完你會發現「把自己寫出來」跟「把自己毫無保留的曬恩愛、曬小孩、曬收入、曬一切一切⋯⋯」根本是不同的事情,你該焦慮的是:為什麼我要知道那麼多別人跟我無關的人生?你就會很自然而然的不接收那些。

4.《Dogville》厄夜變奏曲(這什麼爛翻譯)/拉斯·馮·提爾/2003

莫名變態好看到爆炸但會頭暈的電影。這是一部沒有場景布景只在棚內拍的電影。有著非常多的人性黑暗面,你不會被其他東西干擾,你只能思考人與人的互動。我看過非常多次(都是DVD)但久未看了,不太記得故事了。只記得是非常經典的實驗性電影。(後來DVD只要39元,教人哀傷。線上影音有沒有,要找。)

5.《Minority Report》關鍵報告/史蒂芬·史匹柏/2002

(結果想一想,最喜歡的居然很多科幻片XD)從2021回看這部電影,很多當時電影裡的科技如今都一一實現了。但這部電影要說最重要的重點不是科技的呈現,而是「無罪推定」這件事。如果有誰可以預知犯眾行為,應不應該為這些「預知」但還沒有「實現」的犯罪立下罪名呢?

當年看的時候,非常驚豔!非常。除了科技以外,這裡頭罪與罰的辯證是非常精采的交鋒!(當然,只要一有漏洞,人性總會變成犯罪的因子。)

早年的我都不確定在哪看的,多半是看DVD或電視播的。

6.《The Time Machine》時光機器/賽門·威爾斯/2002

千禧年後,剛有網路,人們對於「未來」的想像非常豐沛,我那幾年也看了非常多的科幻片。(現在看台灣拍科幻片都不忍苛責XD)我對「時空旅行」也有莫名的熱愛,能好好拍好這種時間和科技結合的電影,又能講的有邏輯、不炫技的電影,我想這部就算是了。(同時期另一部在講AI的我就不愛。)

穿越時空究竟是為什麼呢?人能改變過去嗎?或是改變未來呢?

7.《The 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應/艾瑞克·布萊茲/2004

要說穿越時空,最好看的應當是《蝴蝶效應》了。它回答了上面那一行話。即便我們在某一個當下努力想要扭轉未來的發展,最後未來也都不會照著我們期待的被改變,可能更好、可能更差,唯一能夠改變的,即是當下。

只有第一部好看,後面幾部我都看過,越來越差。

8.《Ready Player One》一級玩家/史蒂芬·史匹柏/2018

(馬的,史蒂芬·史匹柏居然出現了兩次,我以為不會重複)

不誇張,我院線看了五次,含3D和iMAX(不用看到3D),去年(2020)疫情沒電影放,電影院有再上映一次,我本來要去看第六次。喔,不對,其實我看過超過十次,因為我在iTunes買下來了。

跟《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一樣吧!它講到我生命中的某一塊缺憾:「沒有朋友。」以致於我每一次看到最後都會痛哭了起來。

我姊說她不知道我為什麼如此著迷。哈哈哈。這是一種渴望擁抱但害怕擁抱的心情啊!(想要跟人在一起,又很喜歡獨處。)

9.《Groundhog Day》今天暫時停止/哈羅德·雷米斯/1993

如果要看「時間重複/重來」的故事,《今天暫時停止》應該是最經典的,其他有《忌日快樂1》Happy Death Day(第二集通常不好看。)

常有人會想「如果重來」⋯⋯嗯哼,你可以多看一些這種電影,你會發現「重來」不是重點,當下才是,所有的重來的後來,都不會跟上一次一樣,你唯有好好把握當下,才有機會扭轉未來。

10.《Men in Black》/巴里·索南菲爾德/1997

(又是史蒂芬·史匹柏監製、又是科幻片)

這是一部讓我相信「你不一樣沒關係」的電影。尤其是威爾史密斯去總部和一堆高材生一起應試的那段非常有趣,它也同時以「外星人」的存在來劃分出「不同」的類別。所以那之後我都覺得我是外星人,跟別人格格不入是正常的。

於是,我們該怎麼看待所有跟我們不同的人呢?是該像電影裡有外星人的規範,還是各自尊重共存呢?

我有病寫了快六千字。不想找圖了。謝謝。

又。講個小笑話,而且我好愛嘴砲這件事。我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講話都有那種很奇怪的起手式。某一次一個朋友帶他的朋友來找我,一開始他介紹他的朋友說:「我這個朋友很喜歡看電影!」然後,那個朋友對我說:「但我不看商業片的!」(呃,這是?)然後接著下來聊天的時候我想「有人可以聊電影了耶喔耶!」但我起碼講了二十部電影,對方都沒看過。

看電影跟看書一樣,是很隱密又愉快的娛樂!(沒想到寫那麼多科幻片。)

P.S
有些電影沒有寫是因為時間還不夠久,或是真的太經典(比如說《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有一部漏了:《阿嬤的夢中情人》,它是台灣台語電影小小的故事,之於台灣電影史是可以被提起的電影。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Sunline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sunline.liu@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血緣的無間輪迴!《小雁與吳愛麗》

性與愛的連結/《愛愛內含光》

女孩們的青春!《女孩上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