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3-2-1:如何改變人心、平衡公正與同情,大智若愚
3-2-1: How to change someone's mind, the balance between justice and compassion, and looking foolish
原文出處:https://jamesclear.com/3-2-1/april-28-2022?rh_ref=ebaff8bc
圖片出處: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4460483/
3 Ideas From Me
I. "Just because it didn’t work doesn’t mean it was the wrong choice. The world is full of probabilities, not certainties. Find a game where the probabilities favor you and keep taking shots." 僅僅因為它不起作用,並不意味著它是錯誤的選擇。 這個世界充滿了可能性,而不是確定性。 找一個概率對你有利的遊戲,然後繼續投入。
這世界充滿著隨機性,若要從物理的角度來解釋,這世界最底層的分子有測不準的物理特性。所以,有時候可以看到少數人因為"運氣"得到了"成功",也看到了大多數人,埋頭努力而未能成功。
成功需要努力,但努力未必成功。
努力可以加大成功的概率,就好比每努力一回,就可以把把心畫大一點點,下次中靶心的機率就可以提高。但努力仍要有方向,別把靶心畫大,畫到靶外面,就徒勞無功啦! 😄
II. "If you know where you want to go in life, people tend to help or get out of the way. Both of those are useful." 如果你知道你想去哪裡,人們往往會提供幫助或讓路。 這兩個都很有用。
想清楚自己想要甚麼很重要,因為當你的方向越明確時,你通往目標的路會越好走。
好走,不是因為真的有比較好走,而是會有人願意幫你或者讓開路讓你衝刺。
更深層的想,如果方向確認,就比較容易判斷路上遇到的人、事、物,是有助於你通往那個方向,還是把你從原有方向拽開,簡單說,目標確認,就會建立價值觀。
價值觀,就是判斷甚麼好、甚麼更好、甚麼最好。
有了價值觀的判斷,自然就會覺得如有神助,因為不助你的人、事、物,都會被你的價值觀主動排除在外。
III. "People follow incentives, not advice." 人們遵循激勵措施,而不是建議。
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鞭能使驢拉車,相信這句話肯定聽過。前者是吸引力,後者是推力。
別人之所以按照你說的作,是因為他認為按照你說的做,會有益於自己。
這個"有益"不見得是金錢上的,也有可能剛好解決了他的"難"或"痛",總之是對他有益。
商業經營上,從痛點出發,你的產品解決了哪個"難",就有機會被人接受而大賣。
職場上,也是從痛點出發,所謂的向上管理,就是提供備妥方案供與建議,減少長官的焦慮,他遵循你的建議,或許不是因為真的好,而是因為急需。
千萬別以為自己的建議有多好!! 你的建議,只是剛好符合他的利益。
寫到這,讓我想到最近熱門的Walk to Earn (StepN或是Sweatcoin),也是激勵措施驅動的行為。別以為這商品多好,一旦激勵措施消失,瞬間垮台。
改變別人的想法讓他覺得有利,那改變自己的想法,則不一樣。我發現這個最小阻力路徑的說書,講得相當棒,十分推薦花30分鐘看一下。
先問自己想要甚麼(願景) ,自高而低,驅動底層的行動。無法改變不願改變的,都是只有在底層(環境層)做改變,最終仍循習慣,也就是最小阻力之路運動,而被"困在"自己現在的人生。
從願景出發,從零開始創造的塑造者思維,盡情創想自己的人生。

2 Quotes From Others
I. Writer and Pulitzer Prize winner Richard Powers on how to change someone's mind: 作家和普利策獎獲得者 Richard Powers 關於如何改變某人的想法 "The best arguments in the world won't change a single person's mind. The only thing that can do that is a good story." 世界上最好的論點不會改變一個人的想法。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一個好故事。
Source: The Overstory
好故事和好觀點的差異,在於
觀點說明看法,帶有主觀意識;而故事則是用情感描繪事件,激發你腦內底層的情感區,讓你從內而外的相信。
會說故事的人,就是會調用五感的人,從各個面向提供信息,讓你的大腦自己腦補成你要他相信的樣子。
類似的理論,像是前一陣子有名的黃金圈理論。WHY ->HOW-> WHAT!

II. Author bell hooks on the balance between justice and compassion: 作者貝爾關注正義與同情之間的平衡: "For me, forgiveness and compassion are always linked: how do we hold people accountable for wrongdoing and yet at the same time remain in touch with their humanity enough to believe in their capacity to be transformed?" 對我來說,寬恕和同情總是聯繫在一起的:我們如何讓人們為不法行為負責,同時又與他們的人性保持足夠的聯繫,以相信他們有能力被改變?
Source: “There’s No Place to Go But Up” — bell hooks and Maya Angelou in conversation
作對有賞,做錯要罰。正義與同情之間的平衡,我到是沒想過。
有的話,就是沒錢又餓肚子的小孩,偷東西被抓到,告誡一下,然後送他一個麵包?! 🙄
1 Question For You
Am I willing to look foolish today so I can learn something that will make me better tomorrow? 我願意今天看起來很愚蠢,這樣我就可以學到一些讓我明天變得更好的東西嗎?
沒有小孩出生就會走路,哪個不是跌跌撞撞後學會走路的。
大智若愚,其實不是真愚,而是因為求知若渴,所以短時間看起來笨拙,問笨問題,就算被笑,也是可以接受。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