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才通|逾九萬人到港日均逾 210 人 受養人多過高才 子女五個月增 113%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高才通由 2022 年 12 月底,推出至今逾 14 個月,《集誌社》取得最新的入境處數據顯示,截至 2 月底高才通批出近 5.9 萬宗申請,受養人獲批數目超過 6.1 萬宗。近 4.4 萬名高才已抵港,同時抵港的受養人數目更多、達逾 4.6 萬人,其中 2.7 萬名為18 歲以下未婚子女。以截至上月底抵港逾九萬人計算,自高才通推出以來,每日逾 210 人到港。
日均抵港 211 人 受養人數超逾高才
根據截至二月底的入境處數字,當局至今批出 58,895 宗高才通申請,其中 43,944人已來港(近 75%);同時間,當局批出 61,648 宗受養人申請,而 46,362 人已到港,當中 27,000名(近 58%)為 18 歲以下未婚和受養子女。 換言之,在高才通計劃下,每名獲批申請人平均帶 1.05 名受養人到港;由計劃由 2022 年 12 月底推出計算,日均抵港人數多達 211人,較現時單程證每日150 個的名額上限更多。
逾 95%申請來自內地 有三年工作經驗者逾半
抵港的高才是甚麼人?近 5.8 萬獲批申請人,逾 5.6 萬宗(近 95%)為來自中國內地的申請,排第二和第三的加拿大、美國各有 640 和 628 宗(各佔 1%)。
從獲批申請人類別來看,逾 3.2萬名(55.1% )屬合資格大學畢業、前五年有三年工作經驗人士;全年收入達 250萬元或以上者有近 1.4 萬人(23.4%);合資格大學畢業、工作經驗少於三年者約 1.2萬(21.5%)。其中抵港最多的是有合資格大學畢業、具三年工作經驗人士以及其受養人,分別有近 2.4 萬和 2.7 萬名。
至於獲批高才所屬的專業界別,勞工及福利局回覆《集誌社》查詢時,指超過兩成申請人來自金融服務界、商業及貿易界、創新及科技界別則各佔約一成半,另有逾一成屬資訊及通訊科技服務界,工業製造界佔約半成。
來港子女五個月升 113 %
值得留意的是,抵港的 18 歲以下未婚受養子女,在過去五個月人數增加近 113%。《集誌社》曾報道截至去年九月底,在 4.4 萬抵港人士中、包括 12,700 名子女;此數字在過去五個月間,增加至 2.7 萬名,增幅達 113%。
現時來港人才可以安排其子女入讀私立學校或公帑資助學校,教育局在一月底回覆立法會議員查詢時指,現時香港有足夠中小學學位,局方會向取錄新來港兒童的公帑資助學校提供津貼,以提供各項校本支援服務。政務司長陳國基三月中出席一經濟論壇,曾指高才去年全年帶約三萬名子女來港定居、近九成是 14 歲以下,希望他們在港落地生根,「成為本地勞動力的『生力軍』」。
當局估算高才通直接經濟貢獻達 340 億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年2月在社交媒體發文,指當局在去年 11 月跟進來港高才情況,訪問調查抵港逾六個月的 5000 名高才通申請人和家屬。調查人士中,54%申請人已就業,主要為金融服務(31%)、創新及資訊科技(18%)和商貿(17%)等行業,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約為五萬元,「明顯高於本地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兩萬元)」;至於高才配偶則有 16%就業,多從事高技術工作,月入中位數約三萬。
當局又指按申請人和其配偶的就業及收入的數據為基礎,「推算 2023 年已抵港的三萬多名高才通人才的情況相若」,估計計劃為香港帶來每年約340億元的直接經濟貢獻,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約1.2%。政務司長陳國基亦指,高才通獲批人士年齡中位數只有 35 歲,低於全港中位數 48.5 歲,能為本地勞動人口注入「新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