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尽快开始老年生活吧
今年多出一个爱好,看午间剧,现在已经没有人在看电视剧了,就算看也是一鼓作气的黄金档,怎么受得了午间剧这种慢条斯理的事情,二来是在大城市,午间剧给我造成一种午觉的感觉。最近看了《我爱我家》每集30分钟,时间刚刚好,对话场景非常接地气,日常,那些精美凶猛的美剧比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北京上个年代的物价,家长里短,解决不完的琐事,没到中午12点一到,就顺手点开一集,逐渐的习惯了这种舒缓平淡的节奏感,有时候看着就能呼呼睡着,这点跟午休时间的家庭主妇和耄耋老人倒是很异曲同工。
英达、梁左、王朔他们,真的是充满了民间智慧,取名也让人有种很强的亲切感。第一集《发挥余热》,13集《奖券的诱惑》,16集《毁我爸一道》,22集《原则问题》30集《再也不能这样活》,46集《生活之友》《罪与罚》《聚散两依依》《葵花向阳》《就职演说》《今天的你我》《爱你得商量》《都不容易》《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你是我记忆中忘不了的温存》……
在《我爱我家》里,感觉非常像隐秘在cbd的老破小,平静单调,像个乌托邦,讲述着老百姓自己的平淡故事,我作为一个30岁生活在城市里,工作在cbd,被算法冲刷,这些东西很容易让我抽离,踏踏实实的看下去了,也时常发出“那个时代是真过去了”的感慨,可以预见的,和能够感同身受的,是那些试图对抗孤独和无意义的努力,徒劳,谅解。剧里老年的退休生活的那种悠然、迟缓、简单、温润,又是我真实的感到艳羡和期待的。
顺着剧就很想了解一下创作者的生活形式,回溯他们的人生经历,和这部剧的很多设定都找到了对照,如果用世俗的眼光做一个武断的评判,英达梁左它呢么,也曾一度高歌猛进,又迅速的节节败退,这条抛物线过渡顺滑和决绝,但又一切都完全顺理成章,也许恰恰是因为这些物欲横流的城市里生活,为了追逐更高的精神生活,才能创作出这么洁净的,有尊严又朴实,和直面生活的剧本吧。
人的确会被生活环境深刻但不自知的影响吧,在北京的生活是很两点一线的,由31路bus贯穿所有的生活范围,有时候时间早还可以穿过庆丰公园,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住的地方周围的商场里,哪家的老板是什么样人,什么生活形式,甚至是喜好,上新的品味,习惯等等,都很熟悉,甚至是附近面馆的服务员都熟悉了自己的口味,不会去逛大型商场,有需要买的东西,直接钻进家附近的小商店,逐渐地,这个生活系统我也适应地成了城乡结合部,一个微型生活系统,日常饮食,消耗品,全部在这里完成。哪家水果店倒闭了,谁家小狗生崽了,某棵树被风刮倒了,咖啡店新出了坚果曲奇,哪个角落有厕所,待女儿去哪里玩可以偶遇小朋友等等,这样微不足道的细节,都成了我如数家珍的信息网络中的一部分。
去年知识分子界大家都在谈项飚老师{附近性},纷纷认同附近消失了,我对这种现状倒是缺乏感受,因为我不叫外卖也几乎米有什么附近之外的生活,甚至是全心全意浸没在附近里,活成了一个自愿封锁在结界里面的人,偶尔走出朝阳,去别的区域办事或者见合作伙伴,简直就像是旅游,会对新鲜的目的地感到激动,但忙完了还是想要回到附近,想被这种熟悉的基础设施便民服务照顾的明明白白,所有东西都熟悉轻便到毫无多余的学习和沟通成本。
出门不带包只需要挂个钥匙和手机,临时需要什么东西都可以走两步回来拿,我只要在这个区域里,就是踏实,无负担,轻盈,自由的。
这是我现在生活的八九成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非常幸运,自成系统,无须参照,活在熟悉里,就能忽略掉大部分宏观世界的焦虑和得失。
除此之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系统还有一个好处是更专注了,因为那些夺取注意力的琐碎的东西会慢慢退出生活,重要的和中心的事物会逐渐清晰地显现和膨胀,在这样的系统里生活久了,我越发觉得,我需要的不是某种充实的,饱满的生活,而是一种空旷的,轻装上阵的生活,这个基础偏好,不仅限于对生活上还有各种消费决策上。这种轻装上阵的观念多少盒断舍离的那套邪教整理术有一脉相承的联系,但没有那么狠,也没有那么法西斯。我相信这个系统可以温和的,逐渐的建立起来,也可以有不那么注重效率和功利结果的取舍。
写到这里越发觉得自己像极了一个耄耋老人,有固定的路线和习惯,一切的消费行为,包括消耗品,衣物重复率都极其高,颜色款式,都是不断回购。看的电影和书籍,也就是跟着一两个固定的主创,关注的东西非常有限而且极度地域化,絮絮叨叨,喜欢逛公园,在自然里比较呆得住,节俭和重复的生活肯能听上去很反焦虑,可能这是一种少见的降熵行为,在一切都是即时,都在飞速扩张的当代,这种古板的单调自有一点乐趣。
也顺便说句,公园逛多了,午间剧看多了,我也欣赏和羡慕起了老年人生活,仔细想来,退休生活其实是特别理想的一种生活状态。那种宁静,还能有点don't give a shit的潇洒。我常常觉得年轻人太执迷于自己的青春,或者整个社会都在执迷于年轻化,面容光滑,强烈荷尔蒙,横冲直撞的那种叙事了,也是最近才觉得,看到那些闲适的胖胖的老阿姨和叔叔们,和我每天见到的,蓬头垢面,垂头丧气,金玉其外或者杀伐决断的年轻人比起来,老年人才是真正掌握了健康生命力密码的人。
不再对年轻沉迷,意识到了老年生活没啥不好,在还有健康体魄的时候,就逐渐发掘一些老年生活的乐趣,多逛逛公园,多拉伸,关注一下三顿饭和睡眠,搭建一个自己的微型系统。为自己最大限度的保留精力和时间,在重复中找到宁静,在创作中感受年轻,年轻的身体,坚固踏实的支持系统,加上半退休的慢悠悠的心理状态,如果同时还在做一些想做的事情,就是一种某种长期理想的生活雏形了。
我们或许可以同时抓住青春,也可以望向终点,早日加入我们老年俱乐部。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