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新編
我得坦誠,我對魯迅先生並沒有好感。
我究竟不喜歡他什麼東西?也許是他來港時講了重話:那時已經有新文化運動,但香港未受到大影響,所以他在上環的女青年會,以《無聲的中國》[註1]為題的演講。一開始就不客氣說「現在,浙江、陝西,都在打仗,那裏的人民哭著呢還是笑著呢,我們不知道。香港似乎很太平,住在這裏的中國人,舒服呢還是不很舒服呢,別人也不知道。」然後就是批評文言文的不是,說要用白話表達自己。結語是「我們此後實在只有兩條路:一是抱著古文而死掉,一是捨掉古文而生存。」
大家認為魯迅的偉大,是他對社會的批判,都是一針見升血,直到今日仍是適用。比如《孔乙己》、《祥林嫂》、《阿Q正傳》等。然而,他原來也有另一面。《魯迅經典小說集:故事新編》就是。
說實話,我書桌上有那麼多書要閱讀,既然對魯迅先生沒好感,是什麼原因拿起他的作品閱讀?那要「多得」陳慧老師——某天的講座她提及魯迅,她說她張魯迅的〈奔月〉給學生看,很多人無法想像,魯迅寫嫦娥那麼討厭日日吃麻雀炸醬麵。她這句話,勾起我想閱讀。就這樣,路過書店,看到它,買了。
也許我並不再看重魯迅的光環,也撇去以往的觀感,只是單純地閱讀他的著作,反而有意外驚喜。這本書所有的故事,遠至神話時代,如女媧女媧、嫦娥、后羿、伯夷、叔齊,到春秋戰國時代的孔子、墨子,都成為題材。
先講讓我買這書的嫦娥、后羿的〈奔月〉吧,故事講述后羿外出打獵回來,只是他的獵物不是地上的獸,而是天上的烏。要怪就怪他箭術太精湛,所有地上的獵民都獵光,只剩下天上的烏鴉。嫦娥自然極為不滿,已經吃了好久的烏鴉炸醬麵。后羿也感到抱歉,因為實在不好吃。之後他有用心去找獵民,回家卻發現嫦娥已吃了仙丹奔月去。后羿即便射了三箭,月亮不像太陽般倒下。后羿只好暫時放棄,先醫好五贜神再說。
后羿在中國文化中,是一位英雄。但當魯迅剝去后羿的英雄形象,面對著家裡的妻子,與普通男人無異。魯迅這種去「英雄化」、「神話化」的書寫,無疑讓讀者知道,聖人、神人其實如常人一樣,也有他們的苦惱。或者辛苦過後,無人知曉。
比如女媧補天。這故事可謂家傳戶曉:中國神話中,女媧看到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交戰,結果導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間。女媧著煉石補天。不過,魯迅先生筆下的女媧,因為「無聊」而創造人類,但這些在她眼中看為的小東西,卻在補天其間攻擊女媧,指摘女媧沒穿衣服。女媧不明白,但她也沒在理會,只是專心去補天,直至倒下。
最近成了台港兩地話題人物大禹,也成了魯迅先生的筆下作品。不過,魯迅先生寫的,反而是一群守舊、只懂說話不做事的學者。他們覺得他是鯀之子,從「血緣」來判定,鯀做不到的事,禹也做不到。到後來禹說要用「導」的方式而非「湮」(即堵塞),他們又說舊規矩不能改。至於禹,是從別人口中得知他的為人,也不過是位愛當官的普通人。
反觀日本神話中,不需像魯迅先生改編,神明跟人沒異。比如生育大地的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的故事。伊邪那美因為意外死了,伊邪那岐到地獄尋妻。妻子在離開黃泉前,提醒伊邪那岐別看她的臉,怎知伊邪那岐沒守諾言,偷看一眼,發現本來美麗的伊邪那美,變成滿佈蛆蟲,嚇得伊邪那岐拔足逃走。跑回地面,伊邪那岐立即拿石頭擋著洞口,以防伊邪那美到人間。又如傳說素戔嗚尊到處惹是生非,讓他的姊姊天照大神氣得關自己入山洞(天岩戶),以示抗議,結果令整個世界處於黑暗。
魯迅先生除了改編神話人物外,也改編一些歷史人物故事,比如墨子,他在諸子百家中,主張非攻。文中的墨子,他孤身一人走到楚國,遊說楚王放棄攻擊宋國。但宋國的人亳不知情,處處刁難這位「救國英雄」。當然,那個時代根本消息不靈通,而且他穿得那麼髒,被人查身份自然不過。魯迅大概暗示,做了好事不代表人人知曉,即便做了大好人,也未必有人言謝。
〈採薇〉大概是這幾篇小說中,最接近傳說[註2]。不過,文中的伯夷、叔齊,像是被「迫上梁山」,因為所有人都讚頌他們不吃周粟,迫得他們吃薇,卻被一個婦人一語道破:你吃的薇,不也是來自皇土嗎?當然,他們的「愚忠」,在現代人的眼中,是何等的不切實際。
這本書的確讓我看到另一個魯迅先生。即便如此,我對魯迅先生的作品,仍是一切隨緣吧。
~~~~~~~~~~~~~~
[註1]《無聲的中國》(維基文庫)——
zh.wikisource.org/zh...
[註2]不食周粟(維基百科)——zh.wikipedia.org/wik...
《魯迅經典小說集:故事新編》(博客來)——www.books.com.tw/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