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半解便以為得到全世界
你曾經遇過腦袋沒什麼內容,卻硬要下指導棋的人嗎? 礙於情面,通常我們不太會直接戳破那層窗戶紙,但都看在眼裡。
有次和經理出門談專案,據說對方公司經驗豐富,能幫我們找出自己無法察覺的盲點,讓公司業務更進步。哇! 有這麼好的機會可以學習,當然要屁顛屁顛地跟過去開開眼界。
面前這兩個人看起來還算誠懇,一個大概是主管,掌握了大部分的話語權,幾乎沒有留出對話間的空白,另一個看起來有點安靜,估計是剛來不久的新人吧。
經過交換名片與簡單寒暄的環節後,便正式談論專案開展的細節。
「由於以上種種原因,我們的初步構想是#$%^%!@#,但是怕還有考慮不周全的地方,不曉得在這方面您有沒有一些建議?」經理問道,而我老早就拿出筆記本準備記下,深怕有什麼遺漏的地方。
- 「經理在這個職業中耕耘這麼久了,想必您也知道障礙在於______,我們認為可以先從……(以下省略)。」
對方主管充滿自信,講得頭頭是道,旁邊的人也點頭如搗蒜,但是我開始覺得有點母湯,看著筆記本卻無從下筆……瞥向經理側顏,我看到他隱約露出了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對方真的有做功課,嘗試了解我們公司或是產業嗎? 他講的是十幾年前的舊觀念以及外界長久以來的刻板印象,大概是隨便從網路上搜尋或是別人整理給他的資訊,這樣真的沒問題嗎? 我們到底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在這裡?」 奈何當時只是隻蠶寶寶,這些想法在心中輪迴數百次,咱不敢說,也不敢問。
可能是講到累了,對方終於結束他的口若懸河,輸出自認為完美的句點。
看到經理露出鬆一口氣的表情,為了不讓空氣突然安靜,我用炯炯有神的雙眼望著對方:「您真的很有想法呢!我覺得獲益良多,哈哈哈哈哈……」
「經理,我下班前可以把會議紀錄整理出……」對方離開後,我一邊收拾東西,一邊說道。
「不用了,或許是一開始期望太高,這種一知半解的建議也不能用,先放著吧。」經理嘆了口氣
究竟,為什麼總是有人帶有迷之自信呢?
科學家認為這叫鄧寧-克魯格效應(英語:Dunning-Kruger effect),指的是有一群人儘管能力不足,卻不知道自己其實不知道(是在繞口令??),在進行自我評估時,會認為自己真不錯!屬於半瓶水響叮噹的類型。
你問我後來呢? 後來專案還是在大夥兒團結下順利完成了,但對方在這方面並沒有什麼貢獻。後來,聽說他因為態度不嚴謹,常常亂拼湊資訊,讓合作的人非常頭痛,底下的人也換了好幾輪。
永遠不要對自己既有的知識感到自滿,時時帶著存疑的態度看待新資訊,謙卑地表達。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