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真的就想為難女人
女人總在互相鬥爭
時隔這麼多年,我終於瞭解為何女人就愛攻擊女人。
從國小到國中到高中,甚至到大學,我沒有看過身旁哪位女性,在嘴上砲火猛烈時,瞄準的目標是男性而非女性。當然這樣講誇張點,但就從我過去到現在想來的每個經驗,女人大多數憎恨的,都是女人,尤其是身旁的女同學。那些長得漂亮的、與男性靠得很近的、打扮張狂不羈的(露奶露屁股)、不配合身邊女性同儕潛規則的、性經驗很多的,全部都有可能被女性列在黑名單。
向上進行社會比較,就是痛恨那些比自己卓越、勇敢、美麗的女性,從而進行迴避(嫉妒心嚴重一點再搭配行動力就會進行攻擊);向下進行社會比較,就是踐踏那些比自己懶散、醜陋、厭世的女性,從而感到優越。
以下我所提到的女性皆以異性戀為主去做闡述。
此種女性的特質
1. 嫉妒心強(尤其是針對那些叱吒風雲、搖曳生輝的女性)
2. 極度渴望異性的注目和愛戴
3. 競爭意識強烈
4. 自我價值模糊(需依靠在女人界的排名和男人的讚賞來形成)
5. 不敢做真實的自己(我說的做自己,指的是清楚自己此時此刻要為自己做什麼,明瞭自己的個人特質、需求與夢想,並努力追尋、完善自我。不過這邊的女性大部分連自己是什麼都不清楚)
6. 依賴心態強(也就是心態上難以獨立,必須依附在「閨密」的同溫層取暖或男人身上、隨波逐流)
7. 不願努力為自己拼博(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懂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花大把時間與注意力在外界而非自己身上,不想或沒想過搞懂自己)
8. 壓抑自己強大、聰明、勇敢、獨立、好勝的特質(為了討好男性與整個父權社會)
價值攀附在父權社會上的女人
我舉個距離現在時間比較近的例子。
第一個是我有個女性朋友,在此稱做小花。她在大學期間成為班代,幫助大家做事。誰知道小花為了伸張正義,得罪了本來是她的一位女性朋友,我在此稱做小雲。小雲她因為厭惡班上一位女生,因此與其他女性一起攻擊這位女生,明明這位女性也沒有特別做什麼。在小花得罪小雲後,她集結了所有人脈,動用所有資源,來排擠小花。她到處捏造關於小花的不是,身邊人信以為真,連帶嘲弄小花。女性籠絡彼此成群,厭惡小花,而男性也被小雲的帶風向給帶跑,遠離小花。
小花她很憤怒也很受傷,為何她只是想保護一個無辜的女生,最後卻連帶變成小雲的排擠對象?小花甚至每一次看到小雲在班上不斷竭盡心力裝清純可人討好男生,她就想吐。
再來是第二個例子。
我有個女性朋友,在此叫她毛毛。她經常會不斷八卦身邊他人各種小道消息。有一次,她掌握到了高中同班女同學上電視的影片,在此代稱美麗。毛毛指出美麗在節目裡頭透露自己是如何給男性打手槍,以及在床上是如何展現自己的風光,痛批是敗壞母校風氣。毛毛尤其憤怒與嫉妒,使得身邊認識她的朋友都知道了此消息。
從此美麗的形象在毛毛的宣傳下,使得本來不認識美麗的人都對她有了過度暴露、無恥的印象;而認識美麗的人,則因此更加遠離美麗。(眾人不明說,盡在不言中)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見,女人刷掉清單上可憎的女人,就是為了爭取在社會上具有資源和主控地位的男性的青睞,也為了鞏固自己在女性當中的實力。
女人活用這套法則以好好地活在父權社會,卻忽略了除了女性性魅力之外,還有許多是足以構成其價值的。
到頭來,女性給自己的定義和價值賦予,是攀附在男人對自己的喜愛度上,而非為自己創造而來。
不被男性歡迎的女性,會因此感到自卑和欽羨那些被男性熱愛的女性,卻又讓身邊女性因此對她感到安全(這女性的性魅力低,不容易給自己營造出威脅)。
女性將自己存在的價值,奠基在多少個男性追求和喜愛的程度上。
不受異性喜愛=性魅力低=在婚戀市場上競爭力低=自我價值低
多少個女性是以上面的認知去進行自我評價的(當然,換做是男性也可以是如此)。然而人活著一生,戀愛不會是生命當中的全部。當人將所有時間和精力投注在戀愛和異性,會因此忽略掉生命當中其他帶來人生意義的人事物。好比自己的夢想、事業學業發展、技能與興趣的培養、學識和品行上的栽培、家人與親密的朋友、投入公益和環保活動、藝術創作……
有太多其他人事物能夠造就自己存在的意義,也可花費許多熱情投入其他其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價值,並非一定得執著在婚戀市場上,有多少異性可被自己吸引。畢竟依靠外在他人給自己創造的價值是不穩固的、隨時可被替換的、容易動搖的,唯有自己發自內在的動力去尋覓自我、創造和開展,才能夠真真正正地找回屬於自己的光芒,由內而外發光,而非與他人建立關係,利用他人的光芒來裝飾自己、給自己創造一個自己也有光的假象。
厭女文化與女性鬥爭的關連
那些不符合女性主流價值下的女性:中性打扮的女性、同性或雙性戀的女性、陽性氣質過猛的女性(懂得用男性化社交技巧與女性交流去營造自己不是典型女性)都不會被列在被攻擊的清單內。因為她們超脫了女性所定義之「女性化的女性」。
還有一種情況,是女性厭惡那些女性化氣質的女性。而這跟厭女極為相關。
她們討厭此種女性的「嬌柔造作」、「楚楚可憐」、「善於裝可愛可憐的攻勢」,因為這樣的女生最容易博得男性歡心之外,也跟整個父權社會對於「陰性特質」的厭棄大有關係。
有種女性有些聰明,為了爭取自己在女性交際圈當中地位的鞏固,能夠不排斥與男性的往來,也能夠緊緊拉攏女性的崇拜和喜愛,因此將自己塑造成妥妥的「女漢子」。此種女性並不只是嘴上說說,而是在言行舉止上,都跟社會定義的「男性」沒什麼兩樣:大喇喇、說話直白、幹練精明、獨立自主、驍勇善戰……。也因此此種女性,不僅可在女性圈當中創造女人緣,如果這種女性跟男性關係尤其不好的話,更會降低許多帶給圈中女性的威脅感。
「女漢子」想要標榜的,不是自己的勇敢霸氣,而是自己跟「做作女」不一樣而產生的優越感。
然而一旦此種女性過於優秀,又會給圈中女性創造敵意,因為這類女性嘛,我從前面提過了,是不願意看到其他女性比自己好的,不管是在能力方面或是外貌才華、人緣上面。尤其當這類女性,不願意放棄與其他女性競爭的話,更是會直接成為其他女性的全民公敵,因為這類女性會強烈散發出高度競爭力和行動力,促使跟不上腳步的女性喚起內心的嫉妒與自卑:我不夠好、我很懶散、我無法做出好作品、我這麼努力仍然失敗、我想像她一樣優秀但我卻辦不到(不管是符合現實狀況或是在想像臆測上)……也因此,女性會聚集在一塊,共同凝聚心力去瞄準她們所設定的敵人。
挖開嫉妒,會發現最底層的根源,藏著一個心驚膽戰卻又深感憤怒的小孩,恐懼大家的迎頭而上與世界的千變萬化,並棄他/她而去。
女人/女孩你為何不敢當你自己?
女人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多數女性在這樣的社會薰陶下,她們習以為常如此的文化,不懂得為自己開創,不清楚也有其他辦法為自己帶來自我價值,因此罵其他女人「婊子」、「綠茶婊」、「賤人」,壓榨其他優秀女性在這個社會上的生存地位,拉攏與自己品行和才能相似的女性形成「閨密」,保住自己在社交圈上的勢力。種種行徑就是為了讓男性比較容易看見自己,而非自己努力為自己悍鬥這個世界存在的不合理。
這些女性,她們就真的只把自己當「女性」,僅只敢展現自己身為「女性」應有的特質:溫順、可愛、漂亮、善良、討人喜歡、柔弱、愛美、感性……而那些所謂的「男性/陽性特質」呢?就交給身邊的父親、男同學、男朋友、老公來扮演。
習慣討好父權社會的女人,不敢為自己放手一搏。
不管是標榜自己不是女人的女人(怕被女性排擠或討厭女性特質而做),或者過於親近男性、處處討好的女人,又或者直接被排除在女人競爭圈外的女人,每個女人都可以不僅僅是個「女人」。
在性別之前,我們都是人。
可以說,能夠讓父權繼續坐擁在這世界,甚至屹立不搖地鞏固它的各種思想與社會形態存在,推手之一就是女人。
除了自己的女性特質之外,你相不相信自己也能夠主動積極、聰明獨立、才華洋溢、沉穩冷靜、深謀遠慮?你可以不僅僅是個等待男人拯救的公主,你可以自己成為你自己的英雄,披荊斬棘殺出自己的路。而不是停留在城堡中,看不順眼身邊的宮女,於是使盡力氣就為了看見對方成為落水狗。
(OS:況且要成為公主也不是那麼簡單好嗎!琴棋書畫、品德與知識上,樣樣都得精通,哪是在路邊隨便跟朋友來個幾句髒話、看見男生就戰戰兢兢、流滿地口水能當的?少把自己捧那麼高了,能眼瞎把自己當公主的,不外乎就自己老爸、男友,以及愛你的男性家人。)
與其坐等男人欣賞你,把玩父權社會的規則,等待其他人給予你資源,還不如自己努力爭取,為自己創造自身獨一無二的價值,超脫框架、活出自我。
女性特質沒有問題,不管是善良、溫柔、同情與同理心、體貼、細膩……而是身為人,你除了具有上面「女性化的特質」,還有其他的特質等待自己去發展(自律、勇敢、客觀、理性、堅強……)。
看不順眼環境,那就主動創造自己要的環境;看不順眼同學,那就反求諸己,努力成為自己理想的樣子;看不順眼自己,那就問問自己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並為此付諸行動和心力。
願我們都能找回自己、成為自己。
參考文獻
上野千鶴子(2015),《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聯合文學
Avross Hsiao(2015),〈從生物心理學研究性別印象:女人間的「鬥爭關係」從何而來?〉
Charlene(2015),〈「我怪我自己不敢爭取」─珍妮佛勞倫斯學會對抗乖巧形象,為女性權益站出來〉
三立新聞網(2019),〈女生最愛排擠同性?專家揭「超病態心理」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Lisa Damour(2020),〈《我們的女兒怎麼了》:為何女孩習慣讓自己說的話聽起來像個問句?〉
Lisa Damour(2020),〈《我們的女兒怎麼了》:照顧女孩的腦內風暴,也許是教養中最困難的事之一〉
JOHN TIERNEY(2014),〈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不倒翁小姐(2019),〈心理學:為何大家都不喜歡梅根而更愛凱特,其實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