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進擊的巨人
一轉眼十年了,十年前隨著高牆外漫天蒸氣出現的巨大人影,那雙俯瞰牆內的眼睛傲視全球,故事裡的那一天,人們想起被支配的恐怖;現實中的人們則迎接《進擊的巨人》君臨動漫界的那一刻。
近代如果提到「燒出圈」、「動畫救了漫畫」的代表作品,前陣子火熱的《鬼滅之刃》還要先靠邊站,《進擊的巨人》絕對是代表中的代表。漫畫 2009 年開始連載,在動畫上映前耳聞是不錯的漫畫,但他的畫風我實在有點看不下去,剛好 2013 年動畫第一季開播,大概是從片頭開始這麼早我就被黏住了,不說當時紅翻天的片頭片尾曲,光動畫中的背景配樂就足以深深吸引我的耳朵,再搭配絕佳的動作表現,將立體機動裝置的靈活度展現得淋漓盡致。對我來說,《進擊的巨人》開局表現會吸引我繼續看的原因,配樂佔了五成,動作表現佔了三成,劇情一開始只有兩成而已。
當然後來隨著第一季劇情漸入佳境,我也感受到作品本身的厲害之處。只是動畫第一季播完直接空白四年,而二、三季雖然劇情還是不錯,但總感覺動畫整體品質沒有帶來第一季時的感動,要回頭看漫畫又還是沒那個動力,所以中間我空白了很久。直到有一天朋友閒聊時跟我說後面劇情實在是太猛了,才開始硬嗑漫畫,但……還真的是越嗑越香。
【以下涉及劇情,請斟酌閱讀】
從第一集,藉由艾連的視角帶領讀者了解人類如同被圈養的事實開始,「追求自由」這個主題一直都是整部漫畫的核心。而調查兵團、駐紮兵團、憲兵團這樣簡單的分類,好像也暗示社會中或許也可以粗略分成三種群體:駐紮兵團就像是只想安居樂業,守護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各類事物,無意冒險拚搏的人們;憲兵團就像是社會中的菁英階層(在作品中也的確是菁英才有資格加入),吃香喝辣的看著社會隨著他們的意向運作;調查兵團就像是社會中少數鼓起勇氣向未知領域擴展的人們。駐紮兵團相信能有這樣安居樂業的選擇是他們的自由;憲兵團相信掌握權力與地位就會擁有自由;調查兵團則認為前兩者的自由,不過是拘限在固定框架下偏安一隅,他們想要突破,去追尋真正無拘無束的自由。
作品一開始吸引我的,就是調查兵團那一往無前的決心,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他們經歷過無數犧牲,但仍舊一點一滴地向終點前進,而且一開始看似從天而降的主角威能,在故事後期也給了相對合理的起源解釋,這是我覺得本作品的優點之一。很多這類有著漫長時空背景的作品,故事的起源經常給人一種「啊這個制度運作幾百年了,就這麼剛好因為你而改變世界?」以往多少都會自己下個註釋:「不是故事讓他剛好出現而改變了世界,而是因為他帶頭改變了世界,才有了這段故事。」但《進擊的巨人》將一切改變的起源在後面篇幅給了合理的偶然性,讓這個故事發展變得順理成章。
整個故事在艾連他們終於看到「海」的那一刻,一度以為已經畫下句點,但也許「追求自由」這件事情本來就沒有終點。這也是少數能在劇情中看見故事昇華的作品,跨海之後整部作品的格局、脈絡與故事主題的深度都擴大到很誇張的程度,甚至一度讓人擔心作者有沒有能力好好收尾,畢竟再發展下去故事即將踏入哲學領域,而哲學問題往往都不會有明確答案。的確在漫畫完結時,我也曾經覺得收得過於倉促,隱約知道作者想用怎樣的方式呈現,但抓不到實質脈絡,不過最後在動畫裡,也許看起來只是多加了幾分鐘的劇情,但已經補足很多漫畫缺少的角落。也許到最後還是看不到「自由」的終點,可是作者也已經用他理解的方式給出了屬於他的解答,多少萬幸不是開放式結局,不過轉念一想,搭配整部故事的另一個主題「情感」,或許這是作者早就想要呈現的結局,艾連追求自由所踏過的每步路,做出的每個決定—就如同艾連最後對阿爾敏說的—都是為了米卡莎的那一刀。
我很好奇作者諫山創的愛情觀。整部《進擊的巨人》很黑暗,人類非常弱小,即便開發出各式武器與裝備還是被巨人壓著打,如同螻蟻般的不斷犧牲才能取得一點點戰果,面臨有意識的巨人,更有著令人絕望的力量差距;即使有著如此強大的外敵,人類在短暫的安逸中想的卻還是內鬥、掌握更多權力;而在巨人這項威脅之外,是更巨大的種族戰爭。整部作品不斷在各種絕望與希望交織的循環中前進,甚至從艾連的作為與結局,讓故事帶有宿命論的意味,這又讓故事沉重了許多。但是在這樣的氛圍裡,「情感」就像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絕大多數這部分都著重在調查兵團成員中的戰友情誼上,尤其是最後集大成的里維癱坐石頭邊,看著往日戰友的幻影一起獻上心臟,那一幕看一次哭一次。再加上中間點綴的各種親情、友情等等,讓整部作品不至於沉重到壓垮讀者閱讀的心情。
問題就在於愛情,故事中的每一段愛情無論是萌芽或成長都極其尷尬,講得誇張一點就是都在談國中生等級的戀愛,甚至都已經是出生入死,背負人類未來的肩膀,卻還是不知道如何騰出容納一點點愛情的空間。結果全故事描寫得最好、最深刻、最動人的愛情故事,是米卡莎對艾連那股「愛丟卡慘死」的畸戀,米卡莎在完美詮釋「恐怖情人」的意象之後甚至還能超越、昇華,讓戀情成為永恆,斬首艾連的那一刀對我來說就是整部作品的頂點,漫畫只是寥寥幾格,在動畫中這場戲的流暢度搭配音樂、場景,完全展現一百多話漫畫、九十四集動畫、十多年的光陰,全部濃縮在這一刀終結的意境,不愧是尤米爾-那個作品中唯二有好好描述的愛情故事之一-挑選出來終結另一段跨越兩千年畸戀的神選之人。尤米爾只因當年的錯愛,成為無數人滿足野心的工具,她的力量化為自身的詛咒,等待兩千年期望有人能將她從對弗利茲王的畸形愛戀中解放,但即使到最後,吉克與艾連兩兄弟一個是要利用她絕育,一個是要利用她毀滅世界,完全沒有人認真看待尤米爾的願望。尤米爾挑選的是艾連嗎?她是挑選艾連背後的米卡莎,想知道這個恐怖情人能不能達成自己長久以來的悲願-殺掉自己最深愛的人。最後,一個顧家顧了兩千年的女人終於從當年那個男人的奴役中解脫。兩段這麼沉重、悲傷、黑暗的愛情故事,卻是作品中最精彩的兩段,我真的是非常好奇作者的愛情觀啊。
再拉回故事的核心,無止盡追求自由的艾連,成為了自由的奴隸,看起來很諷刺,很違反我們對「自由」的想像。但我覺得如果存在「無限」的概念,或許就像《洛基》中所說,沒有任何機器能夠處理「無限」-因為能夠處理等於可控制,而可控本身就代表有範圍,「有範圍」與「無限」從根本上就相牴觸-那麼就算存在無限的自由,也不會是我們所能夠碰觸的,於是無止盡的追求自由,只是在追逐一個永遠達不到的幻影,人反而會被自己創造出來的幻影束縛住,成為自己幻想的奴隸。也許真正的自由沒有框架,但人類的自由有,因為框架就是人類本身。艾連對阿爾敏說:「我有繼續前進的自由,你們有阻止我的自由,當兩股自由交會時,就讓它互相碰撞,看最後誰會繼續向前。」停下腳步沒有繼續前進的,就是碰觸到框架的邊緣,就是盡頭。所以艾連的旅程有了盡頭,阿爾敏的人生最後也會有盡頭,而整部《進擊的巨人》也終究要有一個結局。
或許有人會覺得艾連把異族殺光就能獲得族群的自由這種想法太幼稚;又或是覺得阿爾敏總是嚷嚷著要溝通、要理解,過度理想化的性格讓人不耐;正常的、現實的、社會化的我們才不會這麼天真,就像故事中的人群一樣,不說牆裡的人們,連同處調查兵團,也有人覺得艾連太瘋狂,阿爾敏太理想化,兩人都不切實際。可是,帶動故事推進的,正是這樣「不切實際」的人;牽動歷史進展的,正是那些懷有看似好高騖遠理想的人,這不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嗎?是因為他們是主角,所以帶動了故事;還是因為他們引領故事,所以成為主角。
動畫版的結局多解釋了艾連的計畫,讓結尾看起來比較合理(當然或許有人仍沉浸在認為「這一切歸因尤米爾畸形的愛而起」,而覺得是爛收尾),只是留下兩成人類的選擇還是頗讓人感傷。艾連對阿爾敏說留下兩成人類,這樣他們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無力侵略艾爾迪亞島,但並沒說為什麼一開始就決定兩成,而不是真的把計畫訂為消滅全人類。我自己的解讀是因為如果真的把大陸上的人都消滅了,讓艾爾迪亞人自由在世界發展,最後終有一天,基於人類的劣根性,艾爾迪亞人也會從內部開始亂起來,那麼至少為艾爾迪亞人保留一個敵對種族,這樣有了共同敵人,艾爾迪亞人才能團結維持一個種族。動畫片尾的畫面也逐步描述這個過程,隨著片尾曲邁入尾聲,世界再度歸零。很多有關作品的評論都提到近年發生的烏俄戰爭或是以哈戰爭,尤其是以哈戰爭完全起因於種族與信仰的隔閡,但是沒有信仰、種族的分野,這些紛爭就會消失嗎?人們還是會拉幫結派的以各種名義形成一個個群體,接著再讓各個群體間發生衝突吧,「國家」本身就是一個群體概念的產物,我們有可能消除群體概念,或是讓「群體的邊界」擴展到所有人甚至超越一切嗎?或許就跟人無法處理無限自由一樣,人也無法處理這樣的無限吧。
連結局都可以這麼黑暗的作品-《進擊的巨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