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北之行:行李開箱

Angela Chen
·
·
IPFS
·
如果旅行的人是你,還會打包或攜帶些甚麼?這樣的衣物,夠你一個月跨季的旅行穿著嗎?

我喜歡旅行,也喜歡計畫旅行及打包行李。旅行並非從離家開始,而是從計畫開始雀躍,從打包開始實踐。

這次極北之行,由夏末到秋初,由北回歸線到北極圈極北,由亞熱帶到寒帶,由北緯25度到78度,從GMT+8到+0,不僅跨越不同季節、地區及時區,溫度更是由超過35度降至幾近0度,此外,因為計畫爬幾座山,令行李打包更加困難。

長程旅行前,我常先做個check list,打包時逐一核對。這次由於行程決定得匆促,加上千頭萬緒非常忙碌,出發前一晚才得空拿出行李箱,去機場前一刻才把行李打包好。果然,百密一疏,有所遺漏。

31天28夜的極北之行,我託運一件25吋的行李箱,揹著雙肩背包上飛機。登機時,台灣超過35度,為求舒適,我穿著短袖T恤、過膝長裙、連帽外套(上機前塞在背包裡)、短襪及休閒鞋。

左邊是託運行李。行李箱綁上束帶,手把上綁著鮮豔的布條;早年家族旅行時,會在行李箱綁上相同的布條,一直沿用至今。中間為隨身背包,背包上的粉紅色吊飾是為旅行易於辨識,特地掛上的。右側是在飛機上的穿著。

以下開箱我的行李箱及雙肩背包。


託運:25吋行李箱

以前最常用28吋行李箱,總是裝得結結實實的,也常達到重量頂標,這幾年已被束之高閣。

現在長途旅行用25吋可擴充行李箱,但常空空洞洞地裝不滿,擴充功能也從未拉開過。七天以內的短程旅行或公務旅行很少託運,大多帶登機箱、旅行袋或背包上機。

託運行李大致分成兩類:衣物及非衣物;為便於整理,通常衣物放一邊,非衣物放一邊。

行李箱打開的樣子。

一、衣物

(一)上著

  1. 貼身衣物:排汗或棉質內衣褲(穿1帶2),免洗褲(2,備用)。

  2. 內層:輕量排汗快乾上衣(短袖穿1帶1,每件約70g、長袖2,每件約100g),純棉短袖上衣(2,每件約100g,當作睡衣)、美麗諾羊毛長袖上衣(2,200g + 250g)。快乾上衣及羊毛上衣親膚性頗佳,貼身穿著亦可。

  3. 中層:輕量立領羽絨衣(1,450g)、軟殼保暖連帽外套(1,300g)、防曬連帽外套(1,登機穿)。

  4. 外層:防水透氣連帽外套(1,350g)。

  5. 帽子:遮陽帽(1,83g)、毛帽(1,50g,亦可作為圍脖)。

  6. 圍巾(1,103g),圍脖(1,34g)。

  7. 防水保暖手套(1,48g)、太陽眼鏡(1)。

(二)下著

  1. :防潑水透氣長褲(1,260g)、防水透氣保暖長褲(1,310g)、緊身褲(1,260g,可兼作保暖內層)、短褲(1,120g,兼作睡褲)。

  2. :過膝長裙(1,登機穿)、登山裙(1,160g)。

  3. :短襪(穿1帶2)、美麗諾羊毛襪(2,每雙約65g,放在登山鞋內)

  4. :中筒登山鞋(1,970g)、拖鞋(1,170g)、休閒鞋(1,登機穿)

長程旅行本會帶件洋裝,但北歐溫度較低,因此未納入行李中。

衣物放在行李蓋側,除上著的中層及外層,其餘上著及短襪放入雙層收納袋中,便於整理,總重近7公斤。

行李蓋側放衣物,上方為下著長短褲裙及上著中層外層,其餘衣物裝入下方的雙層收納袋中。

二、非衣物

  1. 登山用品:登山背包(22 l,450g)、登山杖(1支,275g)、水袋(1.5 l,空袋172g)。

  2. 盥洗包:牙刷、牙膏、肥皂盒(內有兩塊小馬賽皂,用以洗臉及雜用)、面霜、小方巾、梳子、折疊式衣架(2)(盥洗包總重300g)。

  3. 電熱水壺(540g)、小斜背包(270g)、雨傘(190g)。

  4. 食品:泡麵(一包5入,450g)及雜糧棒(12隻,共重約300g)。

  5. 速寫簿(240g)、筆盒(鉛筆、代針筆、水彩筆、橡皮擦、短尺、短尾夾、紙膠帶及水彩盒,270g)。

  6. 雜物:針線盒、備用藥品(暈船藥、止痛藥、腸胃藥、咳嗽感冒藥、肌肉痠痛藥膏、維他命B及C等)、精油(薄荷、迷迭香)、備用口罩、三用刀叉匙、夾鏈袋數個、號碼鎖、防水手機套、指甲刀、轉換延長線。

其中,水袋及背包套(#1)、盥洗包(#2)、電熱水壺、小斜背包(#3)、速寫簿及筆盒(#5)放入登山背包中。

塞滿滿的登山背包、登山鞋(含兩雙羊毛襪)、拖鞋、登山杖、雨傘及食品等放在行李箱的另一側,總重約6公斤。

上方為雜糧棒的約當空間(吃完,以濾心包裝盒替代)及泡麵。背包下方有雨傘及登山杖,背包右方為登山鞋(一隻塞一雙羊毛襪)及拖鞋。背包內有盥洗包、電熱水壺、小斜背包、速寫簿及筆盒。

非衣物的雜物(#6),如口罩、藥物、延長線等等,則放入行李箱的隔層拉鍊袋中。

行李箱隔層拉鍊袋:由上到下為備用口罩、萬國插座延長線(甜甜圈)、維他命、備用藥品、精油、指甲刀、針線盒、按摩霜、三用刀叉匙、透明防水手機套、號碼鎖及夾鏈袋。

打包行李時,重物通常置於下方,兩側重量盡量平均分配,並要拉緊箱內的束帶,減少搬運時物品移位,並便於拖行。

我的旅行衣物,強調舒適實用,不追求流行,但求簡單百搭,大多為迪卡儂等國民品牌,也有幾件是台灣新創品牌或國際專業品牌。登山鞋、防水透氣連帽外套及保暖長褲為Gore-text材質,是行李箱中較有價值的單品。


隨身:雙肩背包

我的隨身雙肩包已使用多年,也是以前上班上課或平日外出旅行常揹的背包,粗估容量約15公升。

它最大優點是防盜設計,主袋貼背後開,拉鍊在背帶之後,如未取下背包,則困難拉開拉鍊。此外,貼背處還有一個拉鍊袋,平日放手機,出國通關時,放護照及機票。

背包主袋內有隔層可收納平板,還有個防RFID側錄拉鍊袋。背包外側,右側是開放式束袋可放水壺或雨傘,另有四個拉鍊袋,可分類置放各種小物。

我的短夾也是同一品牌,它輕量、多夾層、有RFID保護機制,且非常耐用。雖已使用超過十年,已經有些褪色,但仍持續使用中。可惜這短夾已經停產,想買新的也沒辦法了。

使用多年的雙肩背包,徒步環島第一天也是揹著它。右上角為充電包(305g),鑰匙旁邊為輕型購物袋(32g)。背包不含手機,含裝滿水的保溫瓶(522g),總重近2公斤。

一、背包主袋

  1. 短夾:信用卡(3)、提款卡(3,其中國際提款卡2)、悠遊卡、健保卡、身分證、台幣、美元及歐元現鈔及零錢若干、2吋大頭照(4)。

  2. 護照及機票(通關時置於貼背拉鍊袋,旅行時置於主袋平板夾層)

  3. 手機:#1(維持台灣門號,俾接收簡訊)、#2(抵達後裝入北歐可通話及上網sim卡)

  4. 充電包:行動電源(10000mAh)、手機充電線及插頭、耳機。

  5. 鑰匙、口罩、輕型購物袋。

二、背包外袋

  1. 開放型側袋:輕量保溫瓶(350 ml)。

  2. 拉鍊左側袋:酒精、防曬乳。

  3. 拉鍊上袋:濕紙巾、面紙。

  4. 拉鍊下袋及前袋:代針筆(2)、小筆記本、護唇膏、茶樹精油、常用藥品、車票或房卡(置於前袋)。

  5. 口哨、Hello Kitty粉紅色吊飾及好友餽贈的平安符(掛在D型勾上)。

長程搭機時,另將拖鞋放入背包,便於機上穿著。


以上的行李清單看似一應俱全,應有盡有,如果旅行的人是你,還會打包或攜帶些甚麼?這樣的衣物,夠你一個月跨季的旅行穿著嗎?

此外,我到底漏了甚麼重要的東西?

engin akyurt on Unsplash

行李打包之檢討

這次旅行攜帶的行李,有幾件是完全沒用到或沒帶也不礙事的,當初如果未放進行李箱,則託運重量還會更輕。

一、完全沒用到的是:速寫簿及筆盒,旅行時新鮮及操煩的事太多,實在沒心思畫畫(總重510g)。

二、沒帶也無妨的是:

  1. 電熱水壺,大多住自炊公寓,有廚房有電熱水壺,只有一次住旅館用到(540g)。

  2. 登山杖,挪威的山勢嚴峻,登山時手腳並用,登山杖礙手礙腳,有攜帶但未使用(275g)。

  3. 雜糧棒,冰島及挪威的超市都有賣且種類很多,只是價錢略貴(300g)。

  4. 泡麵,備用,不愛吃泡麵,但都吃完了(450g)。

  5. 外幣現鈔,一路都刷卡,現金幾乎沒用到,搭乘公車、電車或捷運等大多刷信用卡或用App購票。

此外,還有帶錯的及忘記帶的。

三、有帶但帶錯的是:應該帶水壺而非水袋。水袋藏在背包裡看不見水量,登山飲水較無節制。

四、該帶但忘記帶的是:

  1. 手錶,得常拿出手機看時間,特別是參加觀光行程時,準時特別重要。

  2. 泳衣,藍湖溫泉要穿泳衣。

最後的最後,有一件有帶要用但無法用的。

五、有帶要用無法用的是:國際提款卡。我的國際提款卡密碼是六碼,在挪威ATM提款時,一直出現錯誤訊息,改用妹妹的提款卡,輸入四碼密碼,就成功了。因此,出發前務必向銀行確認國際提款卡的密碼。

返台一個多月後,為了寫這篇文章,重新把行李組合起來,似乎又牽動旅行的動機,下一站將是哪裡?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