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路上]生活中可以做到的環境友善。
2021的最後一天,相信這篇流量應該不會太高,但還是想跟大家聊聊環保議題。
垃圾減量的5R原則:
1. Reduce(減少):減少丟棄的垃圾量。 2. Reuse(重複使用):重複使用容器或產品。 3. Repair(維修):重視維修保養,延長物品使用壽命。 4. Refuse(拒用):拒絕購買過度包裝商品,拒用無環保觀念物品。5. Recycle(回收):回收使用再生物品。
我覺得對一般人來說最難的就是拒絕,因為亞洲社會總是害怕拒絕了他人的好意會傷害彼此的感情,但經過斷捨離這樣的過程後,我知道我真的不需要街上的傳單、交換禮物後拿到自己其實沒有很喜歡的禮物,這些東西放在家中都沒有利用。
物品要使用後才能發揮他的價值。
我希望放在家裡每天會使用的東西,都是我真正的喜歡的、長久使用的,
而不是因為便宜的價格隨便買進來,又隨便丟棄。
(在拒絕他人的好意的時候,一開始還蠻不好意思的,但後來朋友們都知道我不太會把不需要的東西帶回去,也就比較可以了解。我也沒有很介意,被當成很難搞的人。)
回收:大家通常覺得我們已經做好垃圾分類了,已經盡了義務,但事實上就算像台灣這樣回收率高五六成的國家 (鄰近的南韓回收率30%),回收後的產品可以降解再製的比例也只有20-30%。
物命:物類的壽命或生命
在一次循環經濟的會議上聽到這個名詞,這個名詞也是佛教裡常提到的,
現代人擁有的物品太多、丟棄的東西也太多了,我們對於器物的使用是很隨便的,
也產生了很多浪費,如果能延長物品使用的壽命,就會對環境友善一點
總歸還是回到人們需要有意識,意識到要從源頭開始,好好地愛惜每個買回來的物品,
不需要隨便囤物、並思考每個物品生產背後的過程。
如果你知道手機的壽命設計師就是設計兩年內大概就會壞,你可能就不會購買這樣的商品。
如果知道飼養牛隻的過程會製造大量的碳排,可能就會減少吃肉。
如果知道你所投資的銀行或是企業,製造大量的工業污染,說不定投資方就會選擇其他產業。
如果有小孩,會更在意環境,因為你會怕沒有辦法給他們一個無污染的未來。
很多時候,大家只是不知道這些製程,也有很多時候大家不知道還有什麼選擇,
所以當環保人士在那裡大聲倡議的時候,一般人只覺得很煩。
希望有一天,我們不再邊說著’’啊好多垃圾喔‘’然後邊把他們倒掉,
而是從源頭開始的行為去減塑減量。
(循環台灣基金會網址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circulartaiwan/ 很高興認識了這個組織,他們做了很多宣導及書籍,從企業端角度出發去介紹環境議題。)
跟大家聊聊我的小行動:
我影響了我的香港旅客,在香港這樣高資本發展的社會裡,她開始帶了隨身餐具。
我影響了一場餐會,在這場餐會裡先選擇了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整場餐會只有一小袋垃圾。
我影響了日本的朋友,告訴他們台灣的環保政策。
這些小事物讓我覺得可以先從最基本的生活開始做起。
寫到這裡不是要說教,我也還在學習怎麼樣像Lauren Singer一整年的垃圾量只有一小罐瓶子
這是一場久遠的溫柔革命,你可以慢慢地觀察周遭,對生活事物有覺知。
就像三時生活實驗室所說的:每次消費都是為了你所想要的世界投票。
盡量去了解環境多一點,然後,你其實有很多不同的選擇。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