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她們》Little Women

Alfredo
·
·
IPFS
·

《她們》Little Women (2019)
導演:Greta Gerwig

因為種種有關和無關電影的原因,看片時一直很難投入,所以大概不會有太多好話。

之前台灣中文片名一出,就有人戲稱這是不是《我們》(Us)的續集,但如果當做腦補練習,這新版的小婦人或許也真的可以用分身的概念來詮釋,尤其劇本刻意把原作的線性故事拆成今昔兩條敘事線不斷交錯,讓故事變成了「昨日的我」對上「今日的我」,也是「我想成為的我」對決「他人期待的我」。這樣的設計其實傷害了原有故事的真實時間感與戲劇份量,換來的是導演想要的後設與辯證性,所有的角色都是性別政治宣示,若角色有任何真實能量,也被劇本所給予的多重分身的內耗給掩蓋過去。

非常可疑的情節應該是來自原著小說,但電影的呈現感覺是一家行善的女孩們,不但因此被隔壁有錢人家獎賞及愛慕,最後還繼承了姑姑的豪宅,窮了一輩子就莫名的經濟獨立。嫁了寒酸丈夫的必需宣示不離不棄,想嫁入豪門的必需兼顧愛情的認證,堅持不嫁人的最後說這一切都是向市場妥協,什麼都沒說的最後只能病死成為情節的裝置,雖然她應該要是那最有生命力的人才是。

Timothee Chalamet演出的羅禮某些時刻頗為奇妙地成為觀看者的角色,他的美色被姊妹們所慾望,但同時又帶領觀眾觀察著這群小婦人的能量展示,最後讓自己成為獎品。

如果有一兩處讓我覺得動人,可能是終將病逝貝絲走向鄰居豪宅為了感謝對方贈予鋼琴的那一幕畫面,相比於其他姊姊們恣意揮灑才華或慾念,她似乎只能將自己侷限在童年以及音樂所構成的小世界。後段當喬燒毀過去的手稿時,卻留下了為妹妹所寫的故事,彷彿在說為才華為夢想為改變世界而創作,最終都只是虛妄,只有最純然地找到創作和訴說的對象才是真實的。

電影談的正是關於說故事這件事,可惜電影整體看下來沒給我同樣的感受,故事命題取代了人生,建構出來的分身則取代了真人,這就是相信故事力量的恐怖之處。

(2020/2/1)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Alfredo網誌Blog on Cinema的作者 業餘影評寫作者 Cinemagoer
  • Collection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