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書識。書寫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反應過度的社會隱憂

書識。書寫
·
·

書名:《暴走社會》

作者:榎本博明

譯者:王榆琮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6月


過去,除非從事傳播媒介,否則難以向公眾發表個人意見。然而,隨着互聯網和流動電子平台等資訊科技發展迅速,大幅改變了傳播訊息的方法,建成一個無需依賴大眾傳媒的全球網絡進行意見交流。如今,我們都擁有發表個人想法的途徑和平台,這是時代的進步,但相反地,也因為這個進步讓社會出現愈來愈多反應過度的人和事,就連向來較為理性冷靜的日本,近年也成為心理學家榎本博明眼中的“暴走社會"。在本書中,他對現代社會中理盲濫情又易怒的特性作了詳細分析,與讀者探討這種風氣帶給社會的隱憂。

所謂反應過度,是因情緒反應優於認知反應而產生。當情緒取得主導權,就會無法冷靜判斷,容易做出極端行為。社會上出現愈來愈多反應過度、暴躁的人,一旦發現事情超乎預期,就會用大聲責難的方式表達意見。而周遭的人則因害怕爭執,故寧願默默忍受這些過度反應,讓社會愈來愈焦躁,失去了寬容心。

比如書裡提及,日本各地相繼傳出因幼兒園學童太吵鬧遭投訴,許多幼兒園因此限制小朋友到戶外遊戲區玩耍;一個傳達家庭溫馨的電視廣告,因有觀眾投訴看了感到難過而被停播。從這些案例可以看到,原本只是平常小事,竟成了大眾無法接受的狀況。許多人會為了意想不到的小事而提出投訴,將事情弄到人盡皆知的地步,好讓個人不滿擴大到足以影響公眾。有些人甚至認為已掌握到足以改變任何事物的力量,產生了自己無所不能的幻想。另有一些人以正義之名發聲。誠如作者所言,正義感是社會上必不可少的道德觀,但某些人所認為的“正義",實際只是個人偏見而已,卻打着正義旗號大吵大鬧。

此外,生活在服務型社會裡,顧客至上主義所造成的扭曲,亦是促成反應過度現象的原因之一。當對商品或服務感到不滿時,有些人會在網上投訴店家,甚至展開抨擊。而遭投訴的一方若不積極處理客戶意見,反讓事態惡化,甚或在經營上會受到致命打擊,這使得他們不管投訴是否有理,都先採取低姿態道歉來應對。這種處理模式雖可平息風波,緩解投訴者的不滿,但其實是助長過度反應的元兇。而在網上看到評論的人亦可能在不了解真相下,輕易相信加油添醋的評論。由此可見,投訴與網絡的漣漪效應威力甚大。

許多網上投訴或批評都充滿破綻與偏見,卻能廣為流傳,原因是大多數人放任這些過度反應,不加以反駁,結果網上充斥反應過度的言論,偏頗的意見反成為大眾輿論。作者認為,媒體必須為此負起相當大的責任。現時不少媒體工作者捨棄用客觀角度來傳達資訊,而是以情緒化、誇張失實的報導吸引大眾眼球,激發公眾情緒,令事件火上加油。這些處理手法漸漸消磨掉公眾用冷靜心思判斷是非黑白的習慣,進而引發過度反應,助長歪風。

書內提到,人的情緒反應和認知反應與抗壓性有莫大關聯。情緒反應較強的人就是容易反應過度的族群。這類人的心理特徵典型表現是認知複雜性較弱,會有將事物單純化的習慣,分析事情時較易流於片面,也欠缺體會他人觀點的同理心。一旦遇到討厭的人或事,就會陷入負面情緒或情緒激動,無法控制情緒及適應壓力。相反,認知複雜性較強的人則會以多方觀點來看待事情,冷靜應對,較有抗壓性。

一個反應過度的社會,不但容易煽動多數人產生負面情緒反應,同時也會放任大眾的負面情緒產生連鎖效應。若不及早修正這種偏見四起的現象,我們的社會將會產生難以預測的不良影響。要防止反應過度的風氣蔓延,最有效的解決方法是培養獨立的思考能力,不要單純接受片面的資訊,而是靠自己理解始末,以多方觀點來思考,仔細分析和判斷,如此才能避免淪為理盲濫情又易怒的人。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