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519《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01:君無戲言,但可以亂取名字!?

鱷魚把拔
·
·
IPFS
·
君無戲言,但可以亂取名字!?

──────────原文──────────

晉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與叔虞母會時,夢天謂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與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

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亂,周公誅滅唐。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爲珪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姓姬氏,字子于。

唐叔子燮,是爲晉侯。晉侯子寧族,是爲武侯。武侯之子服人,是爲成侯。成侯子福,是爲厲侯。厲侯之子宜臼,是爲靖侯。靖侯已來,年紀可推。自唐叔至靖侯五世,無其年數。

靖侯十七年,周厲王迷惑暴虐,國人作亂,厲王出奔于彘,大臣行政,故曰「共和」。

十八年,靖侯卒,子釐侯司徒立。釐侯十四年,周宣王初立。

十八年,釐侯卒,子獻侯籍立。獻侯十一年卒,子穆侯費王立。

穆侯四年,取齊女姜氏爲夫人。七年,伐條。生太子仇。十年,伐千畝,有功。生少子,名曰成師。晉人師服曰:「異哉,君之命子也!太子曰仇,仇者讎也。少子曰成師,成師大號,成之者也。名自命也;物自定也。今適庶名反逆,此後晉其能毋亂乎?」

二十七年,穆侯卒,弟殤叔自立,太子仇出奔。殤叔三年,周宣王崩。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襲殤叔而立,是爲文侯。

──────────翻譯──────────

晉國的「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的弟弟。當初,周武王與叔虞的母親交會時,叔虞的母親夢見上天對周武王說:

「我讓你生個兒子,名叫『虞』,我將賜給他『唐』這塊地。」

等到生下兒子後一看,手掌心上果然寫著「虞」字,所以就以此取名為「虞」。

周武王逝世後,周成王即位,「唐國」發生內亂,周公出兵誅滅了唐國。此時周成王和叔虞在一起嬉戲,周成王把一片桐樹葉削成玉珪的形狀送給叔虞,說:「用這個分封你。」

「史佚」於是請求挑個吉日冊封叔虞。

周成王說:「我跟他開玩笑的。」

史佚說:「天子無戲言。任何言論只要說了,史官就要如實記載下來,按禮節完成它,並奏樂章歌詠它。」

於是周成王就封叔虞在唐地。唐地在黃河、汾河的東邊,方圓百里,所以就稱他為「唐叔虞」,姓「姬」,字「子于」。

唐叔的兒子「燮」就是「晉侯」。晉侯的兒子「寧族」就是「晉武侯」。晉武侯的兒子「服人」就是「晉成侯」。晉成侯的兒子「福」就「晉厲侯」。厲侯的兒子「宜臼」就是「晉靖侯」。晉靖侯以後,年代可以推算出來。從唐叔到靖侯共有五個世代,無法推算他們的年數。

晉靖侯在位第十七年,「周厲王」殘暴狂虐,國都裡的人動亂,周厲王逃到「彘」,由大臣們主持政務,所以稱為「共和」。


晉靖侯在位第十八年去世,兒子「晉釐侯」「司徒」繼位。

晉釐侯在位第十四年,「周宣王」剛即位。

晉釐侯在位第十八年去世,兒子「晉獻侯」「籍」即位。

晉獻侯在位第十一年去世,兒子「晉穆侯」「費王」即位。

晉穆侯在位第四年,娶了齊國女子「姜氏」作夫人。

晉穆侯在位第七年,穆侯討伐「條國」。夫人生下太子「仇」。

晉穆侯在位第十年,討伐「千畝(地名)」,立下功績。晉穆侯又得到小兒子,取名為「成師」。

晉國大夫「師服」說:

「真奇怪啊!君王給兒子取這樣的名字。太子叫『仇』,仇是仇敵的意思。小兒子卻叫『成師』,成師是顯赫的稱號,是成就他的意思。名號,是自己命名的:事物,是自行安排的。現在,嫡子與庶子的名號相反,這以後晉國能不發生內亂嗎?」

晉穆侯在位第二十七年去世,弟弟「殤叔」自立為國君,太子「仇」出國逃亡。

晉殤叔在位第三年,周宣王逝世。

晉殤叔在位第四年,晉穆侯的太子「仇」率領他的黨徒襲擊「殤叔」自立為國君,這就是「晉文侯」。

─────────解說與心得─────────

結束了宋國的歷史後,來到了「世家」系列的第九篇〈晉世家〉。

不過,為何同樣是周王室宗親的唐叔虞,卻沒有與〈管蔡世家〉或是〈衛康叔世家〉放在一起?讓我困惑的同時,卻又有了一點新發現:寫周武王的弟弟的〈管蔡世家〉後面放了一個與周王室無關的〈陳杞世家〉,接著同樣是周武王弟弟的〈衛康叔世家〉後面一樣也放了一個與周王室無關的〈宋微子世家〉,接著才是這篇與周王室有關的〈晉世家〉。司馬遷似乎刻意把周王室宗親的內容,與不是周王室宗親的內容交錯編排著。這樣的安排是否有什麼用意,或許多看幾卷世家後,能體會出司馬遷的用意吧!

回到正文部分,關於晉國的歷史,司馬遷開篇又寫下了一則跟「夢境」有關的內容。關於夢境的部分,前面已經多次看過類似的內容,因此我認為這個「夢境」,應該也只是事後的附會而已。畢竟,在那個科技不發達的時代裡,怎麼可能在懷孕前就知道會生出兒子?更不可能出現新生兒手上出現名字這種事情。因此,我想這些內容或許是日後稱霸的晉國,為了讓自己的地位更加崇高,所以才「加」進來的內容吧!

其次,關於周成王的那個玩笑,更可以證明周武王去世時,周成王的年紀真的很小。所以在周公外出征戰期間,沒有周公在身旁叮嚀的周成王,在與比自己年紀更小的叔虞在玩耍時,拿片樹葉說要封給對方,這種事情似乎還真的有可能發生。只不過,周公不在身邊時,周成王的隨便一句話都得落實,總感覺還是有點怪。難道周公外出時,沒有留下任何人叮囑的周成王嗎?關於這段「桐葉封弟」的故事,我還是決得格外可疑。搜尋了一下資料後發現,這個典故出自《呂氏春秋》,目的是在闡明「君無戲言」的道理。對此,唐朝的柳宗元對此曾表示疑惑,寫下〈桐葉封弟辨〉一文表示,如果叔虞該封,周公就會去封賞他,怎麼可能透過這個玩笑才進行封賞呢?!

我想,論血緣關係,叔虞本來就會被冊封的。《呂氏春秋》或許只是想藉此說明「君無戲言」的道理,然後被司馬遷節錄在這裡的。換言之,應該沒有發生過這場「桐葉封弟」的事情,只是後人附會的而已。

再者,令人納悶的是,春秋霸主之一的晉國,它的早期歷史竟然如此殘缺,前五代國君並沒有留下年份,或許這跟三家分晉後的破壞有關吧!?

最後,關於晉穆公的部分,他娶了齊國的姜姓女子為妻,應該代表齊晉兩國的聯姻吧!結果,他竟然把大兒子取名為「仇」,小兒子取名為「成師」?!這兩個孩子的名字引起了大臣的不安。因為大兒子是接下來的繼承人,晉穆公難道很仇視他!?還是晉穆公希望大兒子能仇視誰?另外,小兒子應該不會繼承君位,但為何把他取名為「成師」?是成就王師?還是成就什麼呢?從這些內容裡,讓人明顯感受到可能爆發內亂的隱憂,至於是否真會爆發內亂?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