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lvet Underground:超越時代的另類搖滾祖師爺
Velvet Underground,另類音樂、獨立音樂的鼻祖,在搖滾樂逐漸喧鬧勃發的六〇年代下半葉隻手開創了一個非主流的新方向,從來無法用商業成功來衡量的偉大樂團。他們的音樂和理念在當時超越了時代,而他們的影響則跨越了數十年的音樂文化,成為真正的傳奇。
所以在年終前我就用了 20 天聽完 15 張 Velvet Underground 的唱片,給自己的「瘋樂記」做一個交代,通算是今年第七組認真以對的藝人/樂團。照例我聽完所有重要錄音、讀過全部歌詞、覽遍維基百科和 Allmusic 文章。
我確實有點刻意,選聽的七組北美藝人都是發跡於六〇年代,皆在搖滾樂史上有極度不凡的成就。從偏西岸風格的 Neil Young、Joni Michelle、Nitty Gritty Dirt Band、The Byrds、Grateful Dead,到東岸的 The Band 與 Velvet Underground,鄉村、搖滾、民謠、迷幻、藍調、爵士、實驗與融合、主流與非主流,都在涉獵之中,對於底氣的積攢我正在進行式上,來日方長。
上圖是 VU 最經典的陣容,由後排最左起至前排順時鐘分別是:
主唱/吉他 Lou Reed
吉他/貝斯 Sterling Morrison
中提琴/貝斯/鍵盤 John Cale
鼓手/打擊 Maureen "Moe" Tucker
主唱 Nico
Nico 是被樂團最早經紀人、普普藝術大師 Andy Worhol 找來助陣的模特兒藝人,只有在出道作中有獻聲,除了她之外其餘四人都是正式團員。
錄音室專輯
雖然以 "Velvet Underground" 為名所推出的正式錄音室專輯共有五張,但通常樂迷公認的「正典」只有前四張(原因後述),這四張都有「45 週年紀念版」,每張都包多張 CD,譬如第一張有六片、第二張三片、第三張六片,第四張最誇張,有七片共 95 首歌。這批大量素材包含各種歌曲的 mono / stereo 版、不同編曲版、demo 版、原始專輯中未收錄遺珠、現場實況等等等。而我都聽這個版,所以總共聽了滿坑滿谷的 VU 歌曲。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 (1967):無比經典的搖滾名盤「大香蕉」。
這張專輯是我在青春無敵聽著 GNR、Bon Jovi 的年華時就買了,因為任何羅列史上最偉大專輯的名單裡一定都少不了它,大名鼎鼎讓你無法忽視。初次聽完後,想當然爾,彼時耳朵猶稚嫩的我無疑是感到踩中地雷,難以下嚥。但就是有這種唱片,會隨著你的年紀與人生經歷增長而越聽越入耳(也可能反過來),於我這大香蕉就是很典型的一盤。聽到現在裡面每首歌曲都早已深入骨髓,而 Lou Reed 及 Nico 則成為時不時就想起的代表無緣得見的偽鄉愁印象——老嬉皮時期的叛客就該這麼樣瘋癲地活著啊。
White Light/White Heat (1968)
John Cale 只參與了前兩張專輯,但他的實驗音樂底子灌注到他的中提琴上,許多前兩張專輯中攝人心魂的極簡嗡鳴聲效都來自他。這第二張風格極為幽暗冷冽,正如標題「白光白熱」般充滿毒品意象的蒼白氣氛。有長達 8 分多鐘由 John Cale 死板聲調念白講著詭異故事的〈The Gift〉,還有陰森不祥的 17 分半鐘末日輓歌〈Sister Ray〉,超級不妥協,卻為所謂的非主流音樂豎了典範札了根。
The Velvet Underground (1969)
John Cale 離開後的缺由 Doug Yule 頂替,在第三、四兩張專輯中的演奏與演唱有顯著貢獻。
少了 John Cales 還是有差,VU 歌曲風格越趨形式圓潤的搖滾樂,稜角雖給消磨不少,但 Lou Reed 仍寫出許多好歌,畢竟主流唱片公司對於實驗性的東西難以接受,屢屢要求樂團必須有主流暢銷曲。Lou 擺盪於商業與非主流風格之間,盡力做到多方理念的平衡,實在不簡單。代表曲是被今年文青神片《我的完美日常》(Perfect Days)收錄的〈Pale Blue Eyes〉,這首歌就連初次聽的人都會覺得好聽,可見 Lou 是有商業作曲功力的,端視他要不要而已。事實上他早年真的幫小唱片公司寫歌過,那時他自嘲為「窮人版 Carole King」。
Loaded (1970)
第四張專輯的初衷是樂團換了新東家後被要求必須要做出暢銷曲,所以希望專輯「滿載」(loaded)紅歌,但 Lou Reed 覺得也可以作「嗑茫」解。因此紀念版就叫做《Re-Loaded》,當中第四片其實就是 1972 年推出的現場專輯《Live at Max's Kansas City》完整曲目,見下面現場專輯部分的說明。就算這是所有四張中最悅耳的一張,卻仍然不叫座,連排行榜都沒摸到。然而 Lou 連等都不願意等,在專輯上市前就決定放棄 VU 而離團。然後具有寫歌能力的 Doug Yule 帶領 Sterling Morrison 和 Moe Tucker 繼續巡迴,藉以宣傳新專輯。
Squeeze (1973)
Sterling 和 Moe 看得很清楚,Doug 才氣遠比不上 Lou,他走人後 VU 就已經名存實亡了,於是兩人也陸續退團去吃自己。到了 1972 年底樂團固定成員只剩 Doug,但唱片公司覺得 VU 在歐州仍有市場,因此讓他找新團員去歐洲巡迴並且覓得在倫敦錄音的機會,可是硬要冠上 VU 之名令 Doug 也無奈。總之這張幾乎完全 Doug 個人創作與演奏泰半的唱片,非常不 VU,無怪乎樂迷拒絕奉入正典中。
現場專輯
Live at Max's Kansas City (1972)
這張在紐約 Max's Kansas City 演出的實況很特別,是樂迷私錄的,但唱片公司同意發行。這位樂迷叫做 Brigid Berlin,她來頭不小,是 Andy Warhol 工廠的一員超級巨星,《安迪.沃荷的普普人生》書中第一章主角就是她。因為她是用業餘器材,所以清楚錄下許多店內觀眾講話的聲音,伴隨著舞臺上 VU 的表演,簡直分不清主客,頗為超現實。更重要的意義是,這是 Lou Reed 跟著 VU 的最後一次演出,表演完後他旋即退團,那是 1970 年八月底。
錄音雖差,但〈Pale Blue Eyes〉還是很好聽,歌好不怕音質破!
1969: The Velvet Underground Live (1974)
這是 1969 年十月到十一月的一些現場錄音,專業器材,所以音質比上一張好得多,是當時感受 VU 現場的最佳機會。此時他們只出了三張專輯,第四張還沒出,所以〈Sweet Jane〉算未正式發表的新歌,其編曲和後來專輯版中相當不同。
Live MCMXCIII (1993)
四位元老團員難得在 1993 年短暫重聚,這張就是他們在法國演唱的實況。幾首 Nico—— 1988 年在伊比薩島騎單車出意外過世——主唱的歌交給 John Cale,也好聽。但身為異類怪咖的他對這張錄音很失望,說他們演唱會場子應該是群魔亂舞的,製作人把聲音弄的太乾淨因而失去生猛氣息就不是 VU 了。
那時候復合,原本氣氛不錯,他們四個還想說乾脆做出一張新專輯。但一個團裡有兩個怪咖就是悲劇,歐洲行最後再度鬧不合,於是所有計畫泡湯。隨著 Sterling Morrison 1995 年過世,VU 永遠成為絕響。
Bootleg Series Volume 1: The Quine Tapes (2001)
這是 1969 年十一月到十二月的三次不同現場演出,由持非專業器材的樂迷 Robert Quine 所私錄而獲樂團同意發行,故得名。3 CD,囊括多場演出,可見此君之死忠。每張中都有一首〈Sister Ray〉,各為 24、38、28 分鐘,風格皆不太同於錄音室版,頗適於當背景音樂放著。
這張最特別的是有一首沒在其他 VU 唱片中看過的〈Follow The Leader〉,這首歌最早見於 Lou Reed 1976 年的個人第七張專輯《Rock and Roll Heart》中,那個版本才兩分鐘而已,我完全沒想到原來竟是七年前就誕生的舊歌,而且現場還搞了 17 分鐘,氣勢滂薄!
The Complete Matrix Tapes (2015)
上述出版於 1974 年《1969 Live》和 2001 年《The Quine Tapes》兩張現場專輯,都有包含 1969 年在舊金山 Matrix 俱樂部的傳奇演出錄音,而這套 4 CD 合集則收了個更完整,共兩天的四場實況。音質是音控台的四軌錄音設備直出,清澈良好,比 Quine 版爽太多,因此我覺得這張就是 VU 現場的首選。他們現場經常即興,也不致太破罐破摔,反倒抓耳攝魂,很是好聽。
選輯
VU (1985)
Another View (1986)
VU 第三、四張專輯之間相隔一年半多,其實樂團沒有停止錄音,只是在第三張專輯發行後被唱片公司的新老闆以虧錢需要整頓為由給掃地出門,所以錄好的東西都被塵封,直到八〇年代中期才在整理倉庫時重新發現。先是挑出十首比較有賣相的歌曲收在第一輯《VU》中,隔年將其餘幾首與半成品再集結為《Another View》,這兩張大概就是當年那「失落專輯」的大抵樣貌。但豈止是有賣相,簡直太好聽了!《VU》中曲曲動人,Lou Reed 自己也知道,所以他退團單飛後的個人專輯中陸續有讓一些歌曲重新復活。我最愛的是〈Stephanie Says〉,這也是 John Cale 參與的最後錄音之一,他中提琴難得不搞怪,拉得好柔美,超好聽!
盒裝
Peel Slowly and See (1995)
5 CD 合集,除了前四張專輯完整收錄外,還挑了一些前述選輯中的歌,以及幾首珍稀 live。最特殊的是,許多之前從未問世過的 demo 錄音,譬如 CD 1 都是在 1965 年所錄下的 (這時候的〈Venus in Furs〉純樸幾如民謠!),CD 3 前五首,還有 CD 4 最後兩首,這些歌曲有部分是後來再也沒有出現在任何其他唱片(VU 後續、Lou Reed 或 Nico 個人專輯)中,等於是被放棄之作,所以這裡能聽到堪屬珍貴。
譬如這首〈Countess from Hong Kong〉,不知道與卓别林編導的最後一部作品——1967 年同名電影——有沒有關係?
CD 5 在完整的《Loaded》專輯之餘,還有九首先前未發表過的那時期的 demo 曲,不過多數都在先前聽的《Loaded》紀念版專輯中有聽過,只是以時序來說 1995 年確實是這批歌曲首度問世。其中最有名的一首,是後來正式現身在 Lou Reed 1972 年名作《Transformer》中的〈Satellite of Love〉。
致敬專輯
I’ll Be Your Mirror: A Tribute to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 (2021)
其他
Nico - Chelsea Girl (1967)
VU 首張大香蕉專輯的 45 週年紀念版第三片其實就是完整的 Nico 首張個人專輯《Chelsea Girl》,所以我直接爬去複習這張專輯。大香蕉推出於 1967 年三月,推出後 Nico 即被逼退團,然後春天就在錄《Chelsea Girl》,而且除了 Moe Tucker 之外所有 VU 團員都有參與其中,無論是貢獻詞曲或器樂演奏。專輯於十月上市,整體上還是能與大香蕉串聯為上下文,所以納於其紀念版中亦不為過。
Lou Reed 在 2013 年病逝,當時我已經聽不少 Velvet Underground 和他個人專輯了,感慨非常。今年 John Cale 82 歲,Moe 則是 80 歲,都還健在。Apple TV+ 在 2021 年推出了《優雅與殘酷之間:The Velvet Underground》紀錄片,搭配前述當時推出的致敬專輯,那陣子我非常 VU。現在走完一趟更紮實的 VU 史,我要再來重看一次,感受應該會更深切。
此外,經過這二十天方知許多未能出現在 VU 正式專輯中的歌,都在 Lou Reed 後來的個人專輯中重獲新生。這是不是代表我明年的聆聽計劃就要從單飛後的他開始?從前也聽過他的前幾張,但一查才發現他個人作品也有 20 張以上之譜,有得聽了。倒不如就讓 Lou Reed 帶我承先啟後,開始七〇年代的瘋樂記,還是繼續深鑽六〇年代呢?且走且看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