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起教育:那些升學主義教育欠我們的事(下)

風翔萬里
·
·
IPFS
·
本文是個人在教育與學習的一些觀點與見解,其實在2020年第一次言起教育徵文活動,就有不吐不快的感受,無奈想說的事太多、繁雜無章,一直未能好好梳理清楚。此次趁疫情大興在家繭居之時,終得慢慢理清。本文上篇是以個人走過升學與技職體系成長後,對學校教育與個人學習方法建立得到的省思;下篇則是以作為在校學生轉變為社會人士的過程,應該學習並具備的社會常識、職場禮儀與文化素養的提醒。

續。前言

本文是個人在教育與學習的一些觀點與見解,其實在2020年第一次言起教育徵文活動,就有不吐不快的感受,無奈想說的事太多、繁雜無章,一直未能好好梳理清楚。此次趁疫情大興在家繭居之時,終得慢慢理清。本文上篇是以個人走過升學與技職體系成長後,對學校教育與個人學習方法建立得到的省思;下篇則是以作為在校學生轉變為社會人士的過程,應該學習並具備的社會常識、職場禮儀與文化素養的提醒

債權6:高標準的公民道德與品格教育

一般人光是要做到不作弊、不貪小便宜、嚴守道德規範,就已十足難事。尤其利益當前的時候,面對人性的貪婪,道德約束經常總是不堪一擊。

我自己在就學階段,經常有50幾分高分當掉重修或補考的情況,當時有人曾對我說,考試的時候只要眼明手快一點,頭過身就過,我只能一笑置之,寧可一門課花錢、花時間重修二次、三次,也不做這種小動作。出社會以後,各種小額公務支出或出公差時間核報,我從來也是儘量以最經濟、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報銷,不佔公司的便宜;歷來公司派發的物件,大至電腦、制服、置物櫃,小至識別證、名片、文具等,離職時也原封不動的全部悉數奉還。

公民道德和品格教育,從學校教育裡從小到大一直都有,但真的以身作則、切身實踐的人究竟有多少?很多人或許覺得這樣的小奸小惡無傷大雅,也不傷及他人,所以睜支眼閉支眼的放過自己、也放過別人。我自己可能是有一點道德潔癖,對有些模糊地帶的事向來都是以最高嚴格規律自我,限制行為逾矩。

人們經常高估了自己對抗誘惑的意志力,我們在社會上經常看到虧空公款、貪瀆收賄等情事,很多罪大惡極之事很多都是從小奸小惡開始,如果在倫理道德的尺度對自己放鬆,起初只是些多得的蠅頭小利未被發現,日久便會認為理所當然,食髓知味後膽子大了,便膽敢觸犯天條。秉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原則,才是明哲保身、堅守德性的長遠之道。

債權7:進入社會應具備的常識與商業禮儀

現在職場上經常聽到很多年輕人經常有任性妄為之舉或者因為無知犯禁,造成企業或職場上的困擾。當離開校園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已被視為是一個應當成熟處事的社會人,而台灣的法律在屆滿18、20歲時,在刑法及民法上就視為成年人,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完全責任,理解這世界不是以任一個人為中心轉動的。

我當初選擇插大升學,主因便是因為我在專科時期完全沒有做好就職的準備(職能與心理皆是),進入大學之後便積極補足自己過往欠缺的學科與能力,設想未來的出路應具備哪些專業知識與技能,設定時間在每一階段儘快補足,才能良好的銜接校園生活與職涯發展。

除了學識技能的補足,凡事要與人為善、多為人著想、儘量留後路給別人(同時也是留後路給自己),了解社會常態與運作方式,為了不踩紅線也保護自己,應至少具備最基本法律常識別當法盲,掌握職場商業禮儀(面試要領、商務會面、交換名片、電話應答、商業書信、會議座次、商務接待、乘車次序、宴席禮節、....等)、主動回報工作進展、積極支援協助同仁工作,趁早對這些職場細節瞭然於心,有益無害。

很多瑣細的事務細節,出社會之後只會被當成是社會人應有的基本認知,不見得有人會願意手把手、鉅細靡遺的教導,過去大部份的人都是在職涯中慢慢摸索、犯過錯、吃過虧才學到(我個人早年曾在半工半讀兼職時因乘車座次吃過暗虧),不是一句學校沒有教過就可以發得了的。如果真的菜到什麼都不懂、又不知道問誰,可以參考2020年李柏鋒臉書貼文整理出來的職場工作者的第一守則或好好研讀外交部的國際禮儀手冊

債權8:妥善處理情緒管理、職場人際、個人情感

個人生活或工作上難免遇到各種狗屁倒灶的事,不論是客戶反悔、廠商出包、同儕背刺,或是天天面對慣老闆、奧客戶、鬼同事、起番的家人或豬隊友伴侶都是家常便飯。但在社會與職場走跳,最重要的是處理好個人情緒、職場人際及個人情感或伴侶關係,保持穩定的狀態才被視為是一個稱職的社會人。

我自己個人的做法是工作凡事審慎處理、對成果則保持平常心看待;待人處事要做到公私分明、不要影響讓職業生活與個人領域互相影響;職場人際儘量廣結善緣,秉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心態,現行職場保持「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的清淡交誼。

可是情緒管理、職場人際、個人情感,從來也沒人教導或指引過我們應該怎麼做才好。如果真的扛不下來怎麼辦?找一個可以充份信賴的至親好友好好商量,傾吐心中的想法與感受,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尋求專業的諮商管道或服務,減緩自己心理的壓力,是最重要的課題與作法。

債權9:建構本土歷史觀點與文化素養的博雅教育

2010年上海世博會後,西班牙的安達魯西亞號停泊基隆港,我在港口望著泊港的仿古戰船,心中感觸良多。在16世紀時,與這艘船相仿的船支,或許曾經越過半個地球、橫跨歐亞非大陸來到福爾摩莎,歷史的風雲際會就交會在我們眼前,但車水馬龍的的城市裡,人們竟對這樣的過往卻沒有半點悸動!

學習藝術史後,立體化的視野史觀震懾了我,如果其他國家是如此重視自十己的文化發展,那麼我們這塊土地有沒有關注過往族群的故事,文化脈絡又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從此之後我十分關注本土史,並經常瀏覽原住民史觀的文本書寫,過往的歷史話語權總是掌握在當權執政者手中(漢本位思維),思維翻轉後,同樣一件歷史事件在不同族群,尤其在漢人觀點與原民觀點經常有著天壤之別的差異,或許透過瞭解不同立場的觀點,才能看清這些歷史的原貌與真相。

台灣過去受到政治的鉗制,導致本土的日治史、文化史、藝術史等資料都還在逐步重建中,致使民眾的文化歷史素養缺乏,因此不論族群,都該深耕地方,優先重視族群長遠發展和文化永續,期望很快看到台灣以文化價值翻轉固有黨國思維教育,回歸真實的過往,建立台灣人民的自信與驕傲。

博雅教育是一門能夠安身立命、修身養性的學問,範疇包含文學與藝術、歷史思維、世界文明、道德與哲學思考、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量化分析與數學素養、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八大領域。其中尤其有些出社會後學習成本會很高的高階嗜好與文化活動,比如:高爾夫、網球、品酒、茶道、咖啡、花藝、香道、文玩收藏、藝術鑑賞之類,年輕人最好趁在學校有機會先入門,之後可以再依個人興趣精進,越早意識到這件事,對出社會後人際交往的談資建構和個人內涵培養越有助益。這也是從前沒人告訴我,但很青澀的時候就莫名覺察到的事。

債權10:主動學習、化零為整、一以貫之的整合力

升學主義的影響讓學生的學習總是流於被動並且片面。只有對知識發自內心的感動和渴求,才會激發人主動學習的欲望。

我記得從前國中理化課曾教過針孔成像原理,當時曾用手作紙盒的針孔相機做過攝影鏡像倒影的實驗操作,反正原理不難,考試就都照本宣科寫答案,但是對針孔相機究竟有什麼功能及實際產出很無感。

直到2010年,我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參加一場日光顯影氰版藍曬體驗,連結回當年做針孔相機的經驗,因為學習了後半段底片顯影過程,再加上聽講了19世紀藝術史攝影技術的誕生,看到世上第一張照片<一片屋頂>後才明瞭,一整套的針孔成像+日光顯影氰版藍曬才是完整的古典攝影流程。經過這麼多年,這個基礎科學知識的拚圖我在因緣際會之下湊巧完成,理解原來最原始的傳統攝影技術和歷史背景是這麼一回事啊!

至此我才深刻體悟原來我們的教育從來都不明究理的只教半套而已!難怪在台灣很難培養出超群卓越的優秀人材,因為許多為人師表者很多時候也只是矇混過去而已(或許老師們為了趕課的壓力也是不得己)。作家侯文詠說過,喜歡是拚不過迷戀的,所以在過去升學體制中,我們究竟用這樣半套、無趣的教學內容,埋葬了多少還來不及萌芽的天才呢?這是個無解的謎。

大隻雞慢啼需要更多包容與支持

每個人的學習時間線是因人而異的。有的時候不是學生不努力,僅僅只是時候未到還未能開竅理解、展現實力罷了。分享兩個案例如下:

兒時鄰座同學在小學及國中功課都差強人意,高中職升學時是勉強考入某私立高職就讀。但後來原先是吊車尾入學的他,在該校幾乎長年佔據全學年榜首,後來考進公立二專、再插大轉讀法律,一路攻讀碩士,甚至考取律師資格。若問他有什麼訣竅,他只說是找到自己真心喜愛的領域,自此廢寢忘食、樂此不疲。

我自己的親身經驗是專三時修習C語言,完全是鴨子聽雷的狀況,期末果然穩妥的死當。經過兩年後安排重修,在專五時卻能清楚明白理解當初無法聽懂的邏輯與內容,在這期間我並沒有做任何努力,純粹只是忽然頓悟老師上課講解內容罷了!於是我從一度死當變成高分過關的優等生,還能指點同修的學弟妹功課,最後這門課竟成為我最拿手的程式語言學科,這也是完全始料未及的事。

大隻雞慢啼不是錯,只是因為學習時間線比別人晚了些。但前半段時期的徬徨不安、自我懷疑極為煎熬,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有來自自我與他人的否定,需要更多包容支持才能度過這個難熬的期間。

結語

時間迭代,現今網路普及、資訊通達,新世代的家長包容性也比較大,在108年課綱改版之後,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建立學生能達成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的目標,養成「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和面對未來挑戰,應該具備知識、能力和態度」。

但升學至上的隱形桎梏依然存在於許多家長既定的傳統思維裡,只有打破迷信明星學校的觀念,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與認識自我,才能翻轉千百年來根深柢固的僵化思維價值,讓新一代的學子不再因為升學主義而失去多元的發展機會,造就更多適才適性的天才,而不必再像我們這一代一樣,失去許多無法追回的遺憾。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