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LH演出的一些随想
一場讓人興奮的live的後遺症除了讓人還在回味,也會讓人有點失落。我已經在開始期待下一次了,現場像是在嗑藥,會上癮,短暫忘記現實而全然將自己沉浸在這種氛圍,像是吃到一顆時效很短的happy little pill。
因為個子矮,並且很喜歡音牆起來時把我內臟快要震碎的感覺,我總是要提前進場去前排占位。來到live house的時候,第一排和後面階梯区靠前的位置已經有人在了,一眼望過去,都是穿著深色大衣,黑色皮衣,我意識到我穿的是白色外套,有點違和感。
我走到前排視角還不錯的位置後,也不好意思東張西望,於是掏出kindle看起了書,剛好kindle上的是阿倫特的《human condition》,頓時間覺得好神奇,因為之前看到一些文章說,Lebanon Hanover的成立,是因為Larissa和William Maybeline兩個人共享著一種對過去的懷舊和對未來的悲觀,這種“末世”感讓彼此連接形成樂隊。
ta們的音樂風格主要是上世紀80年代的德系懷舊復古,dark wave &cold wave,在懷舊的同時也在批判過度生產和過度消費而走向衰敗的21世紀。而阿倫特是上個世紀的德國哲學家,這本《human condition》講的有一部分也是關於對於現代高度科技化的一些批判和反思。
實際上我對音樂的分類並不在行,但是ta們的那種厭世又很有溫度的音樂吸引了我,緊迫的旋律加上低沉的人聲緩緩敘述出sadness and rebellion。 我太愛這種懷舊美學了,厭世但又很有力量,反抗但又很溫柔。而同時,這本書也十分晦澀,我已經是第二次閱讀了,也仍未讀懂。
雖然我對音樂和思想都少了些天賦,但是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我模模糊糊從書中抓摸到的思想和眼前即將開始的音樂竟然有了某種程度的疊合。我所喜愛的,熱切關注的書籍,音樂,思想... 無論是那種形式,看似毫無共通點,但其實都有著更為本質的聯結,像是一種指引,我所熱愛的一切事物構建了我,像是一種印記,而我也在不斷選擇和更迭我所熱愛的事物。
離演出的時間越來越近,人也漸漸多起來,回頭望過去,見到了很多很酷的哥特朋克風裝扮的時尚青年,沒想到喜歡這個小衆樂隊還能順便得到bonus,免費看到了一場“時裝秀“。而我穿著休閑白色外套,因爲個子矮,短髮又不化妝,像極了中學生,還是格格不入的乖乖女那一種,更要命的是還非常nerd地看Kindle,是十分atypical的,像是破壞著某種和諧的氛圍,不過,我還挺喜歡這種違和感的,像是一種打破刻板印象的自由感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