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明獎 NFT 類首獎公布,得獎為永恆變化的音像藝術

豆泥
·
·
IPFS
·
昨天流明獎(The Lumen Prize)頒獎典禮於英國的巴比肯中心舉行,得獎名單出爐,今年是第一次流明獎設立非同質化代幣獎項(NFT Award),從三月公告至今已過了半年,最後是什麼作品獲得最後的殊榮呢?

流明獎 NFT 類首獎公布,得獎類型為音像藝術。

昨天流明獎(The Lumen Prize)頒獎典禮於英國的巴比肯中心舉行,得獎名單出爐,今年是第一次流明獎設立非同質化代幣獎項(NFT Award),從三月公告至今已過了半年,最後是什麼作品獲得最後的殊榮呢?

流明獎是數位藝術的國際獎項,自 2012 年開辦至今,除了獎項以外,也以非營利組織舉辦多場展覽、論壇、研討會。台灣藝術家 王連晟於 2018 年得到流明獎雕塑類首獎,同一年德國藝術家 Mario Klingmann 以 AI 工具創作《屠夫之子》得獎,這應是第一次藝術家以人工智慧創作工具得到藝術類獎項。流明獎在數位藝術領域擁抱技術,並且鼓勵藝術家使用藝術提出觀點。

今年流明獎接受 NFT 藝術媒體 Right Click Saved 贊助成立 NFT 類獎項,接受藝術家、藝術團體、DAO 報名參加,這是第一次有以 NFT 為藝術類別的國際級獎項。


回到得獎作品。這次得獎作品名為《儀式—威尼斯》(Rituals - Venice),是一件複合式的生成藝術作品,除了 NFT 鏈上世界也跨足到現實世界。這件作品由 Aaron Penne x Boreta 兩人合作而成,一人製作生成視覺藝術,一人製作生成聲音,合起來便是音像藝術作品,這是一件動態變化之窗,形隨音行,聲音為某種人工合成的冥想與頌缽音。這件作品的視覺與聲音動態變化可以持續九百萬年而不重複,藝術家用此表達 NFT 與數位藝術的永恆性。

圖為 Rituals - Venice 現場展覽。

《儀式—威尼斯》共發行 1000 件,發行於生成藝術平台 Artblocks 上,至今交易量已超過 1,000 顆以太幣。同一時間,《儀式—威尼斯》與數位藝術藝廊 Bright Moments 合作,前兩百顆 NFT 採用 Live Mint,收藏家必須前往美國洛杉磯威尼斯的現場,在治療師的引導下,在冥想過程中獲得獨一無二的生成音像藝術體驗。(有興趣者可觀看採訪影片) Bright Moments 最有名的行動名為 Crypto Citizens,目前已在將近十個國際一線城市舉辦,收藏者必須前往現場,才能取得自己的加密市民 NFT 臉譜。

此外 Aaron Penne x Boreta 也將前幾枚 NFT 的聲音錄製下來發表至 Soptify 上,可以直接收聽,但你也可以直接點開 Artblocks 的頁面收聽永無止境的音樂與變化之窗。


以上是這次流明獎 NFT 類首獎的簡單介紹,本次除了得獎作品選評,也有針對 NFT 藝術的大量訪談資料,以不同立場擁護者互相對談。以下將摘錄流明獎創辦人 Carla Rapoport、‍‍流明獎評審兼美國惠特尼博物館策展人 Christiane Paul 與 Right Click Saved 雜誌創辦人 Jason Bailey 的訪談文章。

Jason 問流明獎創辦人 Carla,當他們決定增加 NFT 獎項時,有沒有面臨強烈反對?Carla 說完全沒有(Not a dick bird),連數位藝術策展人與知名評論人 Christiane 且大力支持。Christiane 認為,NFT 社群中,沒有所謂大一統的主流敘事,不同藝術家團體已完全不同的方式將自己沈浸在新的空空,「所以我不會以一般數位藝術或類比藝術的評判方式來關照 NFT 藝術」。以下是 Jason 採訪 Christiane 我覺得很有收穫的片段。

「身為評審,評估藝術與其複雜性,讓評斷標準成為一個游移不定的目標。評估藝術的主要方法包含藝術如何藉由不同媒介,體現或轉譯一個有趣的概念。」「Web3 至目前為止可能是一個概念,而非已經存在的現實。Web3 如何實踐取決於人們如何而想。」

「數位藝術對於新技術的批判與詩意的參與方式讓我最為興奮,過去十年來,我們看到許多新科技進入新階段,如 AR、AI。藝術家一直在探索與推動這些技術,無論是在虛擬世界中模擬自身,或將大數據的偏見帶出來,這都是藝術家的提問方式。藝術家對數位進展進行「現實審查」(Reality Check)讓我非常興奮。」


Jason 提問:「NFT 經常被人批評,NFT 讓藝術傾向於資本市場,儘管數位藝術已經存在很久,但他在某種程度上被忽略了。隨著藝文機構因為 NFT 熱潮,對數位藝術越來越有興趣,請問你怎麼看?」

Carla:「NFT 作為一種新技術,竟然是先降臨於藝術世界。電腦革命沒有、人工智慧沒有、網絡藝術也沒有。不知為何,NFT 先進入了數位藝術的世界,才在其他領域發揚光大,因此任何想理解 NFT 的人都必須先理解數位藝術家。」

「而這裡到處都是 Geeks。對 Geeks 來說沒有比討論技術更棒的事了,我們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討論,他們一直透過 NFT 銷售他們的作品。NFT 為全球藝術家社群提供一個新機會,無需藝廊或機構即可賺錢。然後拍賣行開始進場,這一切才剛開始。現在對於 NFT 的爭議已經結束了」

最後 Carlo 回應藝術家的社會角色:「藝術的價值或藝術家在社會中的功能是什麼?我常會說「藝術家提供不同的面向讓我們看待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我們生活在技術驅動的時代,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藝術家來引導我們。」


以上都是 Right Click Sacved 針對流明獎 NFT 獎項產出的系列文章,我想對於台灣有至於 NFT Art 領域的各路生態系角色或許會有一點幫助,有興趣的朋友歡迎看原文囉。或者也可以點開《儀式—威尼斯》,釋放你腦中的 Alpha 波,祝你一夜好眠。

延伸閱讀

  1. 2022 NFT Award with the work "Rituals - Venice"
  2. "Rituals - Venice” 的 Artblocks 頁面
  3. HOW DO YOU JUDGE THE LUMEN PRIZE?
  4. HOW NFTS CHANGED DIGITAL ART FOREVER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豆泥由於沈迷網際網路與社會網絡的深層結構,自醫師工作離職,現於公部門服務,並於分散式組織間做一名快樂的貢獻者。現專注分散式科技與數位自主權。 在民國的心臟,設計去中心制度; 在帝國的邊緣,研究自主的科技。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