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夜話港樂》隨筆
這幾天在讀何言的《夜話港樂》。我從來對音樂的專業評論都不大感冒,因爲自己沒有太多這方面的背景知識而且聼音樂于我更在於感官直覺上的享受,直白來説就是中意或不中意,我可以有各种各樣的原因去單曲循環一首歌,而不見得要從各方面去深入剖析這首歌。看到有人批判這本《夜話港樂》完全是一點背景資料加抄一遍歌詞加翻譯擴寫一遍歌詞加喊一點口號就當作樂評,實在是垃圾得很。不過對我這種本來就是門外漢卻又十分鍾愛粵語歌的來説,通過這本書去回味和解讀一些或聼過或未聼過的港樂其實很有意思,明顯作者是林夕和黃偉文這兩位大神的粉絲而全書提及的歌曲基本都圍繞他們兩的作詞展開。而我在讀過之後倒更想發散開來隨便挑幾首自己很中意的粵語歌來寫點東西。
最早聼粵語歌還是因爲看TVB,說來TVB真的是我所有關於香港文化情意結的啓蒙。小學初中時聼流行歌曲大部分還是囯語歌畢竟聼不懂粵語,不過TVB的劇看了一大堆,於是不少的TVB劇的片頭片尾曲就成了我粵語歌的入門。那個時候只在乎旋律是否好聽是否襯劇情,往往是數年以後重新來聼再去看歌詞才體會到其中的味道。比如天龍八部的片頭曲《難念的經》,現在看簡直是神級別的作詞,林夕將佛學禪心融入其中,正契合了天龍八部中金庸對人性貪嗔痴的描寫,而且曲快詞難,簡直是無人敢翻唱得代表:笑你我枉花光心计 爱竞逐镜花那美丽 怕幸运会转眼远逝 为贪嗔喜恶怒着迷 责你我太贪功恋势 怪大地众生太美丽 悔旧日太执信约誓 为悲欢哀怨妒着迷。如果說天龍八部的劇哪個版本更好各有爭議,說到歌這首《難念的經》絕對是當之無愧的No.1。再比如小學時看天地男兒,其中一首配樂印象好深,就是張學友的《這麽近那麽遠》,那時候只覺得旋律好好聽,後來再看歌詞:一天一天日日夜夜面对面 既相处 也同眠 一点一点逐渐逐渐便发现 纵相对 却无言 静静默默望着熟悉的背面 一弯身影原来离我多么的远 像天涯 那一端 没法行 前一寸,正對上子建撞到雪凝背著自己跟家立再在一起然後一個人在街上蕩了整晚的情景。那時的黃偉文該是剛剛嶄露頭角,卻已能寫出這麽動人而有畫面感的歌詞,果然是大神。
中意粵語歌很重要一個原因是粵語歌創作不局限于你愛我我愛他他不愛你你不愛她之類的情歌,年歲漸長見聞增加以了后對那些整天糾結于失戀暗戀單戀的歌曲越來越無感,當然其中還是有很多精品,不過個人更喜歡那些描繪衆生百態關注社會命題或是蘊含哲理思考的歌曲。因我畢竟是中文背景長大,英文歌詞實在很難像中文歌詞那樣找到強烈共鳴,而Mandarin的創作在大陸近年來實在受到太多限制,這其中固然有政治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也是市場決定。粵語歌相對而言雖然受衆小了些,倒是有更多的創作空間,當然也要多謝那麽多的音樂人堅持做自己想要的音樂而不是隨波逐流。隨便寫幾首自己曾經單曲循環無數次的收藏夾裏的歌吧:
張敬軒的《缺》。Hins是大愛的歌手之一,這首是18年推出的歌,第一次聼就覺得驚艷。後來去看了MV,“以[精神病院]為你我在寂寞和悲哀的巨大縮影,我們都[不一樣],但我們卻因為心靈缺口而[一樣]”。整首歌充滿了面對未知之恐懼,面對壓迫之無助,卻又決不放棄堅持對抗尋求出路的信念。作詞是陳耀森,整首的詞我都很喜歡,可以從多個層面解讀 [今天你避談實相 修葺那牧場飼養白綿羊 生活如常 即使我滯留門內竭力拍響 不變你睡相/今天你為求獲勝 鋪天蓋地營造了偽和平 虛幻無形 封鎖我路途然後隔絕救兵 恐怕我做反應/殘破身軀注滿熱血 堅拒眼前由誰掠奪 日後歲月 以初心 對抗暴雪 不怕在低温中氣喘 願望無懼否決]記得那時候關注香港的反送中運動,聼著這首歌再看Youtube下面很多港人的留言,簡直要落下淚來,無論時局如何艱難,相信 [這困局 就用雙手 對決],便是這首歌傳遞的力量吧。
古巨基的《一刻永恒》。對古巨基最初的印象真的就如《夜話港樂》裏所說,是情深深雨蒙蒙裏那個搖擺不定的何書桓以及那首被播到爛的《好想好想》。後來因爲重看刑事偵緝檔案覺得片尾曲很不錯原來是基仔早年的歌《對你始終癡心一往》,然後陸陸續續聼了一些他的歌(仔細看才發現原來夕爺幫他寫過好多歌)。後來在英國留學期間一個人跑了半個歐洲自助遊,而且很多時候都是坐火車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無意中聽到這首《一刻永恒》(也是林夕作詞)[這一世 即使見聞沿路一直變 一刻永恆懷念永不厭 風景性情人物會改變 即使故意再做一遍 情懷事後便難再現 回憶可珍藏當冠冕 / 這一世 彷彿旅遊沿路一直變 風景退後無奈講再見 不必強求時地永不變 這一剎 誰在我面前 這一天 在不久的以後再見 來日會有更多的 懷念] 直到現在還記得坐火車從佛羅里達到羅馬從漢堡到柏林從蘇黎世到伯爾尼然後看著風景一路後退耳機裏就不斷重復[見聞沿路一直變]和[風景後退無奈講再見]那種奇妙的感受。生活中總會有許多值得銘記的時刻,無需刻意用介質去記錄,就會永遠留藏在心裏,然而又因爲“一期一會”,許多場景和感受是無法複製的,因爲[風景性情人物會改變]。其實變幻原是永恒,許許多多的美好時刻,早已刻在我們的生命裏,會永遠珍藏懷念。
謝安琪的《祝英台》。喜歡謝安琪的一個原因是她有很多充滿香港本土特色或是充滿隱喻深意的歌,前者如被香港故事拿來做主題曲的《大城小動》,後者如暗喻六四青年的《家明》。想特別說說這首《祝英台》,剛開始看歌名以爲是和《鈡無艷》一樣借一個古代女子的故事來唱現代情歌,後來看了歌詞才知道這首歌是引導大衆反思男女平等的。前大半篇幅用了文言填詞概述了梁祝的故事,以 [令似山 欠力抗 知付託山伯無望 二人最終不歸路往]作結尾,然後筆鋒一轉 [再細想今天這一代 有哪種性別得偏愛 樂見風氣漸改 還是大智未開 酒不變舊瓶改],說的真好。表面上現代社會女性似乎在各方面都有了自主權地位有好大提升,然而這個社會本質上仍是父權社會,爲何女人賺錢多過男人或是做到領袖就要大肆宣揚?爲何女子到了一定年紀未結婚生子就要背負更多世俗壓力?因爲性別歧視仍然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舊瓶新酒罷了。[為什求活到精采 須將女身卸下來]實在是說得好。
陳奕迅的《最佳損友》。又一首Eason的讓成年人聽到哭的歌。越步入社會越覺得要交到知心好友好難,像我自己成長讀中學讀大學都在不同城市,後來去英國留學呆了兩年又輾轉來了加拿大,甚至在這邊也是搬過不同地方定居,於是身邊的人總是來了又散更像是短期做個伴而已,想起來還是讀書時的朋友最真摯最能交心也無所顧忌。然而畢竟生活軌跡和環境都完全不同,曾經可以無話不談一起哭過笑過的夥伴如今要不就是微信裏一個幾乎不會聯係的名字要不就乾脆斷了聯係 [奇怪过去再不堪回首 怀缅时时其实还有] [命運決定了 以後再沒法聚頭 但說過去 卻那樣厚],很多東西真的只能去追憶去緬懷了。[為何舊知己 在最後 變不到老友] 常常覺得很遺憾很可惜,有時候要從他人口中聽到某個從前“密友”的近況,其實也不是沒法聯係而是生活完全沒有重疊的圈子都不知道除了懷舊要聊什麽 [來年陌生的 是昨日 最親的某某]。這算是最喜歡的一首黃偉文的詞,看了《夜話港樂》才知道裏面包含了一段黃偉文和楊千嬅的愛恨情仇,[嚴重似情侶 講分手] 說楊千嬅有天在電臺切到這首歌,泣不成聲,我都可以想象那個畫面。不過結尾一句 [總好於那日我沒有 沒有 遇過某某],是啊,還是應該感謝在某個時段有這麽一位最佳損友曾伴我走過,至少人生的那一段不是蒼白的。
都說現在港樂沒落了,豈止是港樂,在許多人眼裏香港的一切從電影到TVB到文化經濟直至整個城市都沒落了。港樂本就相對小衆,加上現在唱片行業的蕭條和大衆娛樂方式的變遷,四大天王譚詠麟張囯榮的那個港樂鼎盛的時代早已不復在。不過也因爲港樂不需要受到那麽多限制加上很多音樂人一直在努力做他們熱愛的東西,所以時至今日只要你一直在聼在關注就會不斷發現有很好的粵語歌作品。比如這兩年我新發現很喜歡的Rubberband (大愛《未來見》)和方皓玟,前幾天一直在單曲循環方皓玟的新歌《All We Have is Now》,疫情之下加上時局未來不確定,聼這首歌實在是給了很大的安慰和力量連帶心情都會變好。最後正如《夜話港樂》所說,只要還有廣東歌,就不會有世界末日,我想應該解讀為只要粵語歌還在其所代表的粵語文化和香港精神就不會消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