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1988》— 觸動你我心中最柔軟之地

沒有名字的桃子
·
·
IPFS
·
世界上除了自己,還有誰是最了解自己的呢?有些人會認為是朋友,有些人會認為是愛人,亦有些人會認為是家人。父母,對我們來說,代表了許多。他們不只是我們童年的模仿對象,更是我們內心的歸宿。

經典韓劇在之前的文章已經介紹了不少,這次我又來為大家介紹一部口碑超好,讓人不禁淚流滿面的作品—《請回答1988》。《請回答1988》由《請回答1997》、《請回答1994》的團隊製作,故事敘述五個住在首爾市道峰區雙門洞的家庭故事。故事由1988年開始,圍繞著成德善、崔澤、金正煥、成善宇、劉東龍,五人展開。五人從小一起成長,鄰里間關係非常融洽,然而,隨著年齡漸長,他們亦開始思考彼此的關係,是朋友?還是對對方抱有愛慕、尚未發芽的感情呢?《請回答1988》在第52屆百想藝術大賞獲得8項獎項提名,最終取得電視部門導演賞及電視部門男子新人演技賞。同年,亦在第五屆大田電視劇節、第九屆韓國電視劇節、tvN10 Awards等獎項中取得佳績。

  • 互不了解的家人
成德善:「身為二女兒的悲哀一直都是這樣,就像世界上所有的老二一樣,因為姐姐是老大,弟弟是老么,所以我總是得讓他們。就算如此,我以為爸媽知道我有多麼犧牲,原來不是這樣。某方面來說,也許家人才是最不懂的。」

世界上除了自己,還有誰是最了解自己的呢?有些人會認為是朋友,有些人會認為是愛人,亦有些人會認為是家人。我們自出生便與家人同住,理應是家人最為了解我們,然而正因如此,我們亦是最不了解彼此的存在。為甚麼呢?因為我們自認為對他們非常了解,所以我們不會去了解他們的另一面。當他們沒有表示出另一面時,又或是不反對我們對他們的認知時,我們便會產生一種錯覺。在電視劇中,成德善說過:「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撒嬌而已。他只是順應環境,表現出懂事的樣子。他只是適應了別人誤把他當成大人的眼神。懂事的孩子,也只是個孩子。錯覺是短暫的,但誤會是長久的。因此錯覺使人自由,但誤會是不能有的。」我們對身邊的人產生一種錯覺,而這種錯覺會直接判斷我們對他人的印象。所以當人們在我們面前展現出另外一面時,我們以為他們變了,其實不是,他們只是在我們面前展現出從未顯示出的一面而已。這種認知的錯判在親子關係中經常出現,子女會因為孝順父母,又或是體諒家人而表現出順服的一面,然而這並不是他們真實的一面。父母亦是,他們會為了捍衛父母的形象而在子女面前故作堅強,真實的他們跟一般人一樣,會有所畏懼。又如父母希望子女成才,從而令子女自己的人生輕鬆些,而子女會把這種錯覺錯判成父母對他們的期盼。而事實是,不少父母都不是抱著這種想法的,他們更希望子女可以開開心心地過自己的日子。在《請回答1988》中,金成均曾對兒子說過:「一個人不需要上大學,或取得甚麼頭銜,那些都不是必要的,你拿一張紙要做甚麼呢?只要對別人好,能夠自力更生,那就夠了。正峰你也是,就算你沒考上大學,爸爸我也無所謂。」我們因為對於父母的期盼產生誤會,從而為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壓力。這種情況都是源於親子間的認知錯誤,子女認為父母是那樣看待自己的,而父母則認為這樣對子女更好。可是誰都沒有真正地雙向溝通過對方是怎樣想的。彼此都是以「我」為中心去想對方的想法。亦因如此,我們會不自覺地為對方決定了一些選擇,就給父母為孩子決定就讀學校,又或是「如蝶翩翩」中,老爺爺一家人希望他退休後只留在家中養老,而不是去學跳芭蕾舞。因為我們認為這樣做對他們更好,可是在我們這樣想的時候,有考慮到家人真正的意向嗎?父母以自身的經驗來判斷優秀的學校會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而子女認為長者更應該過著休閒的生活,或許對子女而言,學校的好壞並不重要,對退休父母而言,休閒的生活並不好過。這就正如在電視劇中,成寶拉所說:「你不想看到媽媽吃苦,她不去工作你會比較安心。但是對你媽來說,沒辦法幫你買耐克鞋,是讓媽媽覺得最難過的,你怎麼只想著自己啊?沒有為媽媽著想過嗎?讓你自己安心是最重要的嗎?你這個不懂事的小鬼。愛一個人不只是想要給予那個人的感覺,而是希望為對方做犧牲的迫切渴望。」並不是自己所想的才是最好的,不,或許更應該說,即使我為他人設想的是最好的選擇,但他人並不一定會想選擇這個選項,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想做最「對」的選擇。儘管跳芭蕾舞對老年人負擔很重,看起來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退休活動,但對他來說,這個就是他所追求的生活。這就像過年過節,即使家中有許多人幫忙煮飯、收拾,父母依然想要親力親為地做飯、整理家裡,即使我們想要幫忙,亦會被他們拒絕,這或許是因為對他們來說,這並不是勞碌,而是代表著家庭團聚,即使他們已經老去,但對他們來說,我們永遠都是孩子。

  • 成長
成寶拉:「我有時候覺得媽媽很丟臉。媽媽有時候連自尊心都沒有,想到我都覺得生氣。比起她自己,她有更想守護的,那就是我。但當時我並不知道。人真正變得強大,不是因為守著自尊心,而是拋開自尊心的時候。所以,媽媽很強大。」

這部作品之成為眾多人心目中的經典之作,毫無疑問,是因為觀眾能看到角色的成長,不只是孩子們的成長,同時亦能看到父母的進步。借著這部電視劇,觀眾作為子女看到父母的艱辛,不只是在維持家庭開支方面,同時亦是在學習為人父母的辛苦。在眾多場景中,我認為最能表達父母困擾的是成東鎰所說的話:「爸爸媽媽對不起你,因為我們不知道。你姐姐出生的時候,我們擔心要怎麼教;你出生的時候,我們擔心要怎麼養;餘暉出生的時候,我們擔心要怎麼把他教育成好人。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頭一次當爸爸。所以,女兒稍微體諒一下。」誰也不是第一次就能成為一對好父母。他們也會有應對不了的時候。而作為父母,他們不只是要考慮子女在各方面的成長,同時亦要顧慮如何經營整個家庭,以至於照顧他們自己的父母。或許每一位父母都像是公司的老闆,他們不只要照顧員工,亦要管著公司的財政狀況,必要時,更要作出重要的決定。毫無疑問,教育是世上最重要的學問。好的教育方式不只有助孩子個人發展,更會影響孩子個性的塑造,長期下來會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思維發展。可惜的是,現有許多人在當父母前並沒有好好學習如何成為父母,而他們大部份人都是按照他們幼時接受過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於是,許多問題又會延續下去。我們無法去判斷何謂最好的教育方式,因為每個孩子需要的都不一樣,然而,我認為最為基本的便是尊重孩子,孩子是甚麼呢?他們不只是我們的下一代,亦是尚未成熟的人,我們不能期待他們有成年人的理解力和記憶力,但是他們卻有如成年人的自尊及驕傲。我們不能去破壞它,因為我們摧毀的並不只是孩子的自尊,亦可能是他們的學習動力,甚至是他們的自我肯定。我們或會因教導許多次,而孩子卻記不住而生氣,可是,我們是在期待甚麼呢?我們是在期待孩子能在說數遍後就記住了嗎?我們這種想法是不是在潛意識中把孩子當成成年人去教育呢?當我們教孩子「1個蘋果+1個蘋果=2個蘋果」時,我們認為是在教育他們簡單的數字相加,而「蘋果」是作為一個例子。但對孩子而言,這個看似簡單的數學題除了教育他們數字相加,同時亦在教育孩子把數字與「蘋果」連上關係,亦即是量詞與數量。這或許對我們來說非常簡單,但對孩子來說並不容易,因為對孩子來說,「1」是「1」,「蘋果」是「蘋果」,兩者都是孩子對於圖像或物品的認知,歸於同一個系統,但當我們以「1」來數「蘋果」時,「1」不再是功課桌上印著的數字,而是成為一個看不見的數字。這個轉換過程對孩子而言並不簡單,甚至有些孩子需要回憶「蘋果」是甚麼。有趣的是,有些成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我們又怎能期待一個孩子能做到呢?我們有時候會為了捍衛我們作為大人的身份而打壓孩子的驕傲,讓孩子知道其實辦到那種事情是輕而易舉的,其實這種想法的背後亦是抱著一樣的道理,我們以自我為出發點,認為這件事是非常輕鬆的,可是對孩子而言是否亦是如此呢?若是的話,我們有否想過為何孩子會感到自豪呢?若孩子因為能搬動一張椅子而感到自豪,他們或許不是因為他們有力氣去辦到這件事而感到自豪,而是因為能想到「要給人騰出位置」的這個想法感到驕傲。

在《請回答1988》中,除了講述大人的成長,這部作品花更多的時間去描述孩子們在心靈上的長大。電視劇中,成寶拉說過:「你這個年紀需要的是父母關愛嗎?有甚麼好抱怨的啊?你這個年紀,父母有錢比父母關心你更好,知道嗎?不開心也不要離家出走,發脾氣就好,不要憋在心裡。你不說他們不會知道,他們哪裡猜得到你在想甚麼?喂,你爸媽都是大忙人,不要期待他們關心你的感受。」在許多時候,我們都會告訴父母,要多關心孩子,然而寶拉的這段話告訴孩子們,不要期待父母的主動關心,而是要主動地告訴父母我們自己的感受。我們不再是不懂說話的嬰兒,我們學會說話,為的是表達自己的感受,可是,我們雖學會了講話,但在內心中依然是那個期待父母會明白自己內心的孩子,不用言語,父母亦能了解自己,但事實並不如此。父母在孩子慢慢獨立時,已經漸漸地放開自己的手,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自我。父母會期待子女成熟,學會大人們的包容和體諒,即使雙親工作忙碌,孩子們都應該表示充分的理解。相反,孩子們認為父母都應知道他們缺乏親人的關懷。兩者在思維上的不同造成不少的家庭問題,因此才需要雙向性的溝通。《請回答1988》看似在描述幾個年輕人的成長故事,其實不只是他們,這部作品同時亦描寫幾位家長的如何由不懂孩子,到與孩子相通的過程。不只是孩子需要成長,我們大人亦需要學會如何成為一位大人、一位父親或是母親。

  • 是需要,而非依賴
劉東龍:「正煥,你真的不知道你媽媽為甚麼不高興嗎?」
金正煥:「不知道」
劉東龍:「因為家人過的太好了。因為媽媽不在,家人還過得很好。」

《請回答1988》大受好評,很大部份原因都是源於劇情的細膩。或許是因為部分演員在電視劇中使用原名,以致他們的角色更加真實。在電視劇中,製作團隊非常細膩地描述孩子們在該年齡時抱著的敏感心靈,同時亦訴說著父母對孩子的需要性。大部份人都會認同:我們與父母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即使自母體產下,我們依然對父母,特別是母親,抱有特殊的感情。成德善說過:「聽說神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出媽媽。就算我到了當媽的年齡,媽媽仍然是我的守護神。媽媽這個詞,只是叫一聲,也觸動心弦。媽媽,依然強大無比。」不管父母是否健在,在我們的心中從未間斷過我們與父母的連繫,只是簡單的一句的「爸爸」、「媽媽」,都能為我們帶來力量。這部作品為何催淚,原因都是觀眾能把自己對父母的感情投射到角色身上,而劇中的孩子們就如我們這些子女一樣,一開始對父母抱著不滿、不解,到自己成為父母後才慢慢明白到自己爸媽的各種苦哀。爸爸媽媽不只是與我們有血緣關係的人,他們更像是我們對成年人的第一印象:刻苦、努力、堅強。隨著我們慢慢長大,我們會明白即使父母不再健在,他們都依舊在我們的心上,因為他們早已成為我們靈魂中的一部份。成東鎰曾嘆說:「是啊,死了也好,活著也好,最想念的都是媽媽,天啊,我想我媽媽了。」不管觀眾是多少歲,他們都能從《請回答1988》看到自己,看到父母的影子。

美國心理學家、哲學家埃里希·弗羅姆曾在作品《愛的藝術》中的《父母與孩子們的愛》一文中寫著:「天真的、孩童式的愛情遵循下列原則:『我愛,因為我被別人愛。』;成熟的愛的原則是:『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而這種愛情模式能印證電視劇中成德善對童年玩伴的迷惘感情,以及她所說的這段話:「好不容易到了能夠安慰媽媽的年齡時,已經長大了,不好意思開口說:謝謝、我愛你。現在想讓媽媽高興的話,就說:媽媽,我需要你。這一句就足夠了。」「我需要你」,並不是因為你能幫我做到我做不到的事情,相反,而是你能讓我做到我原來做不到的事情。「媽媽」、「爸爸」猶如一句強勁的咒語,雖不能擊退敵人,但能使我們內心有了指向,身體充滿幹勁。父母,對我們來說,代表了許多。他們不只是我們童年的模仿對象,更是我們內心的歸宿。

另一方面,這部作品在處理孩子和大人的情感時亦非常細膩。製作團隊能仔細把孩子對於母親再婚,以及對父親的內疚情緒描寫出來。對於還在成長階段的青少年來說,他們的情緒是非常細膩和敏感的。而這部電視劇能具體地把青少年在這個階段的特質顯露出來,這一點是非常出色的。此外,製作團隊亦刻畫了單親父母對於再婚的種種顧慮。不過這都不是最精彩的地方。我個人認為在整部作品中,有一段劇情體現了父母們與孩子們在情感處理上的不同。在電視劇的中段,崔澤在一場比賽中落敗。崔澤身邊的大人都故意避而不談,為免讓孩子傷心,甚至叫家中的孩子在見到崔澤時也不要提起落敗的事情。而崔澤身邊的玩伴卻相反。他們在看到崔澤時,有些出口安慰,有些諷笑他,最終與崔澤一同把內心的情緒發洩出來。這一點是非常有趣的,同時亦能從中看出製作團隊細節化的處理,他們精妙地借著這些細微之處把大人和孩子的不同勾畫出來。

羅美蘭:「裝作不知道吧,這是最好的辦法了。」
金善映:「阿澤也不可能整天玩圍棋吧,也得放鬆啊。我們看到孩子也甚麼都不會說的。」

大人與孩子的思維模式有著很大的差距,孩子並沒有大人所想的脆弱,而大人亦沒有孩子所預計的強大。我很喜歡這部作品,雖然在一開始時會感到少許沉默,但漸漸地,我被故事打動了。原因並不只是劇情感人,而是我能從角色中看到我和家人。他們的這段生活往事,相信許多人都有著相似的經歷。他們象徵的不只是他們那個社區發生的事,亦是一代人的生活回憶。雖然不是韓國人,但我們與他們的生活亦有著相似之處。我很喜歡成德善說的這段話:

成德善:「1988年,我們雙門洞的故事就此結束,懷念那段時期,懷念那條小巷弄,並不只是懷念當時年輕的自己,而是因為那裡有爸爸的青春,媽媽的青春,朋友們的青春,那個地方擁有所有我愛的人事物的青春。也因為沒辦法對那些再也無法聚在一起的年輕的風景說出最後的道別,而感到惋惜。現在,對著那些已經逝去的人事物,對著已經流逝的時光,我想說聲遲來的道別:再見了,我的青春。Goodbye,雙門洞。」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成長故事,有時候我們會懷緬過去,我們不只是懷念年輕的自己,不只是想念那個還可以陪著我們一起到處遊玩而毫不疲憊的父母,同時也是掛念那個活潑的城市。人會長大,城市亦會變遷,當然,以另一個層面來說,城市也在成長的道路上。這樣看來,我們與城市一樣,在長大的路途中不自覺地失去了某些東西,可能是時間,可能是友誼,也可能是自己的特點。不知道大家在成長的時候遺失了甚麼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沒有名字的桃子在這裡,你會看到... │影評分享│閱讀心得│遊戲介紹│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定期的不定期更新│ 我是一個普通的在台研究所的畢業生。2020年,我開始為自己努力,亦希望在世上留下些甚麼。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關於去考機車駕照的二三事

桃劇快評第一集 ── 劇集短評之金融風雲:小散對大鱷與懸疑殺人犯

桃子的主題系列影視牧語
6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