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尔乐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02.07.24之赵汝愚和韩侂胄

尔乐
·
赵汝愚的手下-郭杲率军殿前要玺,是怎么会捧回一个空函的呢?然后,赵汝愚就这么拿着空盒子去新主子前面献宝?

其实今天没有什么想记录的,但既然预定了周二写点什么,那即便无病呻吟,也应该嚎两嗓子不是。

看赵汝愚和韩侂胄的一个小故事,觉得很有趣。


赵汝愚的手下-郭杲率军殿前要玺,是怎么会捧回一个空函的呢?然后,赵汝愚就这么拿着空盒子去新主子前面献宝?

这是多信任郭杲,也不事先拿出来看看?我去超市买个鸡蛋,还知道开盒子看看有没有破掉的呢?更何况玉玺➕新皇这种 组合了。

很是不解,两个宦官又是如何有能力,在当兵的摆明车马硬要的情况下,把东西送出去的?


种种的不合情理,最后的落点在于“玺之何物,而欲以力取,以恩献?”

玉玺何物啊,能比皇位重要,赵汝愚都有胆子密谋另立新君了,这玉玺不玉玺的,有什么重要的?什么恩,能比得上拥立之功啊。还用的着贪图献玺的功劳吗?还类比绛侯的请间。


至于绛侯周勃的请间,私下献玺肯定不如正大光明的献,效果好吧?功劳做在众人之前,那后日卸磨杀驴之际,怕招惹非议,总会有所顾忌的吧。


所以,想不太通。

那就假设一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求证我是做不到了,但是假设还是可以想象一下的。


假如,赵汝愚是知道手上是没有玉玺的,是个空盒子的。

那下一个问题自然是,他知道真的玉玺去哪了吗?他派人去向内侍羊因,刘庆祖索要,显而易见是不同意这两人拿着玉玺的,或者说不同意这两个人来做献玉玺的人。


那再假设,他知道这两个人把玉玺送出去了。前提是他的部下郭杲可信且忠诚的情况下。毕竟两个宦官,再有权利,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把要命的东西送出去,几率还是很小的。

到这一步,假使他知道真玉玺被送到了吴皇后那里却不去索要。

那就是故意将玉玺放到吴皇后手里。


但是既然知道自己手里没有了或者说是个假的了,为什么还要献呢?不献不就好了吗?


可是,皇帝需要玉玺,且要得到的正统。

如果皇位本身不是前任皇帝心甘情愿传下来的,那玉玺的传承过程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玉玺由适当的人传出来,相当于皇位得来的合法性。


如果前任皇帝不想传,那皇太后无疑就是最佳人选了,皇后还不行,必须得是皇太后。

可是吴皇后是皇太后吗?疑问先放这里,结尾的时候我去查一下。


假如,吴皇后是皇太后,玉玺需要她来传,才有政治意义。那直接跟她说不行吗?

为何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子呢?绕一个可以把自己坑进去的圈子。


不能直接说,会不会是因为,直接说被拒绝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可能吴皇后应该跟这个要即位的皇帝,并没有什么亲缘或者利益关系。

那为什么绕个圈子,吴皇后就同意做了?没想通。

总不会是吴皇后和赵汝愚有仇吧,为了坑赵汝愚一把,非要在他献玺的时候,把真玉玺拿出来,故意让赵汝愚丢人?

也只能是丢人了吧,好歹是拥立之功,总不可能在刚登极就卸磨杀驴吧。顶多训斥两句吧。

哦,所以得是空盒,如果是假玉玺,私造假玉玺,就不好善了了。


所以这里的三方,对于皇上来说,由适合的人传递玉玺,说明了他得位的正统。

对于赵汝愚来说,拥立之功依然不可撼动,小小的自污并不会伤筋动骨,且更会简在帝心。

对于吴皇后来说,既然即位已成定局,自己无力螳臂当车,哪怕之前跟皇帝并无大关系。玉玺一献,不说有恩,总归能赢得一份皇帝的尊重,日后的关系会融洽一些。


好了,假设的故事讲完了。去求证一下。


去查完回来了。有对有错,首先,吴皇后是宋高宗赵构的皇后,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

所以,准确的说,应该是太皇太后。因为孝宗就是过继的,所以被禅让的光宗和太皇太后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更别说光宗的亲子宁宗了。

所以,太皇太后无疑是最适合传玉玺的人。


猜错的也有,原来这场禅让,也是有太皇太后的手笔在的。

也就是说,她和赵汝愚的关系还不错,起码能一起合谋如此大事,起码不应该是仇敌。


那绕这么个圈子,或者说这个故事的目的在哪里呢?

就是想说明,玉玺不是太皇太后厚颜夺来的?是别人献上的,只是代为保管?

也是,从查到的资料上看,已经是80多的老太太了,最后还拒绝了垂帘听政,不为权,只能是为名了。


哦对了,赵汝愚和韩侂胄最后反目成仇了,然后赵汝愚输了被贬,而韩成了权相。

而韩侂胄好像是太皇太后的侄儿。绍熙禅让里,韩作为了赵汝愚和太皇太后的桥梁。


所以,以结果来倒推:如果把韩吴算做一党,韩吴VS赵,赵终是输了的啊。

所以,会不会赵吴的联盟关系,其实也没有那么牢固呢?


真有趣。

手指冷了,就这样吧。

编故事,真的是一件吸引人的事情。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