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問「生平有何志向?」你敢說出真正的內心想法嗎?
看了聯副的一篇有趣文章《羅青/吾與點也! 懸疑多?》
有些另類的感觸。
生平志向
當平時親朋好友問你「生平有何志向?」這種問題時,除非你真的有宏大志向,否則這個問題的壓力很大。
距今2000多年前,孔子和學生們也曾上演了這樣的問答:
當孔子詢問學生的志向,想當然耳被問到的學生壓力不是普通的大,雖然孔子的學生各個不凡,但大家都想揣摩老師的「標準答案」。
子路首先被問到:
子路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給我一個中等大小的諸侯國,位於大國之間,外有強敵威脅,內有饑荒肆虐,我來治理不出三年,可使人民有勇,且講禮義。」孔子聽了,「哂之」,也就是「撇嘴一笑」。
接下來問到冉有:
冉有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在方圓數十里地的采邑,由我治理,三年之後,能使百姓豐衣足食。至於禮樂精神文明,則要等能人來教化。」孔子聽了,還是不置可否。
孔子再問到公西華:
公西華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只要有差事,不敢說一定能幹好,但願意虛心學習。例如祭祀大典、外交事務之類的工作,我願穿著禮服,做個助理。」孔子聽了,依然不置可否。
大家根據所學來揣摩上意,但孔子不是沉默就是撇嘴一笑,都沒得到老師的正面回應。
沒想到孔子在詢問曾皙時,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暮春時節,插秧已畢,換上新製的春天單衣,與壯丁及童子,到波平的沂水之濱去戲浴水,登祈雨的舞雩之壇去乘涼風,然後大家一起吟唱詩歌而回。」
孔子喟然曰:「吾與點也!」意指「跟我的想法相通」,讚賞之意。
孔子與弟子有趣的想法溝通,曾皙的人生志向卻大膽地跳脫正規的答案,與孔子相通,這是始料未及的,我猜想孔子對於這個亂世,也有想暫時逃離的嚮往吧!
自己的志向
我發覺曾皙的見解居然也與我相通,我也想說一句「吾與點也!」
當年少及青壯年正值打拼工作的黃金時期,如果有人問你的志向,恐怕大家無論是否真有鴻鵠之志,也不敢回答曾皙之類的答案吧!因為這樣會被瞧不起,或是被歸為特立獨行異類吧!
我們會在職場回答「標準答案」,「志向」也是,每個人在心裡都放著一套隨時會被詢問的「標準答案」,縱然根本不是自己的想法,但大家都要回答標準答案,否則就是反社會人格,不被大多數人接受。
自己早已步入中年,我希望自己能更加勇敢的說出:
「暮春時節,工作告一段落,換上新的襯衫背包跟手機,與老婆親人或好友,到河濱公園散步,登上城市高樓展望或郊外步道乘著涼風,一齊哼著歌慢慢晃回家。」
「暮春者,仕事已畢,春服配飾既成。親友戲乎河濱,登風乎郊宜雩,詠而歸。」
最平凡自由、無羈絆、不忮不求的人生意境,讓煩惱隨風而逝的自在活著。
多麼奢侈的幸福啊!這是我的志向。
這讓我想起了一句約翰藍儂的名言:
有人曾問我長大想做什麼,我寫下「快樂」,他們說我沒聽懂問題,我說他們不懂人生。
文2017.5.22
增修2022.5.22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