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WencheWu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閱讀筆記】神給了人能夠欣賞音樂的耳朵 從此讓人陷入「尋找共鳴」的詛咒—《尋琴者》

WencheWu
·
·

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當神想要把靈魂肉體化的時候,靈魂們都不願意進入那個會病會老,而且無法自由穿越時空的形體裡。於是,神想出了一個辦法,讓天使們開始演奏醉人的音樂。

那樂聲實在太令靈魂們陶醉了,都想要聽得更清楚一點。然而,能夠把那音樂聽得更清楚的方法,只能透過一個管道,那就是人類的耳朵。神的伎倆因此得逞了,靈魂從此有了肉體。


   為了音樂,靈魂失去自由成為人;但為了愛情,又有多少人再次失去了自由?一位鋼琴教師逝去,讓曾經是鋼琴界明日之星的調音師,與絲毫不懂音樂的生意人產生交集,在緬懷亡者的路上他們結伴同行,甚至決定合夥開啟新事業。然而,他們的交會,卻撞擊出了調音師最深層的回憶,與最不堪的過去⋯⋯

  尋「琴」,同時也尋「情」,如同正文開始前,許多推薦者所強調的,被譽為是作者郭強生最好作品的《尋琴者》,是一本以琴喻情的小說,藉由琴來訴說關於人與人間的愛恨糾葛。故事的敘述者「我」,是一位調音師,曾經背負著「天才鋼琴家」的期望,最後卻寧願成為表演中,最關鍵卻不被注視的存在。

  「調音師」顧名思義,就是調整音律的專業人員,擁有絕佳的聽覺想必也是基本門檻,但《尋琴者》是一本小說,如何透過「視覺」的文字,呈現「聽覺」,也就成為這本作品的一大特色。除了以景物譬喻、對於彈奏者動作的描述,書中屢屢強調「聽」的寫法,更神奇地讓讀者在用眼睛閱讀的同時,不自覺也打開心中的耳,聽見作者想要表達的聲音。

  然而,小說中談到的不只是單純的「尋琴(情)之旅」,對於鋼琴界內幕、鋼琴家們對於演奏想法的歧異,甚至是鋼琴產業的興衰,都有所著墨。其中描述二手鋼琴工廠,如集中營、屠宰場般(失去琴蓋的、斷腿的,被清空內臟的,還有那一組組從內臟清空出來的銅弦,如同少了血肉保護的神經掛在牆上,還會簌簌在抖動著)的場景,更是會讓讀者們印象深刻。


與其說我們在聆聽演奏鋼琴,不如說,我在聆聽的,是逝去。每個音鍵吐出的,都只有那個當下,永遠不可能重來。

既使是最孤獨的人、最窮困的人、甚至瀕死的人。他們都能夠從一首德布西或巴哈中,得到相同的感動,因為那是我們共同的來處與去處,他說。


  「世人喜愛的音樂,正是我以最大的痛苦寫成。」在所有的作曲家中,書中著墨最多的大概就是「莫札特」,而其貌不揚、愛情路上跌跌撞撞的音樂家,正好是「我」的最佳隱喻。

  除了「喻情」之外,不論是受傷的或是無伴的,小說中的「琴」或許更常被用來作為人的替代。至於書中兩次出現「將兩台鋼琴放在同一個房間」的敘述,卻有截然不同的結論,或許也以「共鳴」暗示了「相知可貴,知音難尋」的感慨。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