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古典音樂】那些曾經錯過與意外相逢的事情

何補齋
·
·
IPFS
·
那麼剛好,我就親自置身在那七秒的空白之中。

現在的人連CD都不聽了。能夠看過、用過、聽過卡帶的人,大概都是老古董如我者。手上這卷《鵝媽媽要出嫁》的現場錄音專輯,只剩下在我家的老車上可以播放。

這是一場用音樂追思文學的創作音樂會,以楊逵著名的小說《鵝媽媽要出嫁》為專輯名稱,歌曲都緊扣著楊逵的生平及其小說內容。之前或之後,好像再沒有出現類似的音樂作品。

那是一個剛剛走出威權,社會力大解放的年代,這場音樂會也是比較「前衛」、比較小眾的。地點就在台大附近。那一年,我大四。音樂會的主要創作者之一豬頭皮,可能還在唸台大大氣研究所或是才剛畢業不久吧?

當年,忘了是誰,跟我提起有這麼一場小小的另類音樂會,說可以去看看。然而,我的大學生活並不平順,都大四了,還在為湊齊畢業學分苦苦爭扎,遂把這事放到一邊。

後來,是一個已經忘其姓名、不怎麼熟的朋友,跟我推銷這張專輯,說請支持一下台灣本土音樂創作吧!於是我就買了。越聽越喜歡,覺得太有意思了。

回想當年,我的掌聲及叫好聲,本來有被錄進專輯的機會,卻白白錯過,不免扼腕再三。

大四之外,高三那一年,我也錯過一件盛事。

由台灣表演工作坊推出的相聲舞台劇《這一夜,誰來說相聲?》,由李立群、金士傑擔綱演出。在我心中,這是台灣相聲藝術的最高峰,沒有之一。當年,在南海學園演出,就在敝校建國中學的正對面。

志忠同學邀我一起去看,我說好,票都買到了。相聲迷允東同學沒買到票,一直情商我把票讓給他。當年還是高中生,對相聲不太懂,也不知道表演工作坊是個什麼東東,便成人之美,把票給讓了。

後來才發現自己到底錯過了什麼。簡直是錯過一段歷史。想來都要哭了!

沒有緣份是一回事,有緣份還放掉,那真的是自己沒本事。

張懸,現在回用本名焦安溥,有一個哥哥叫焦元溥,是很有本事的一個人。他喜歡古典樂,但他老爸焦仁和叫他要讀法政,焦仁和是黨國大官,人脈很廣,請了大律師陳長文幫忙寫推薦信。陳長文邀了焦元溥來一談,聊了一下午,陳長文問:你確定要學法律?不要學音樂嗎?

後來,焦元溥還是讀了個國際政治的學位,論文題目是針對1959年,伯恩斯坦帶領紐約愛樂前進蘇聯演出,這項音樂外交事件之研究。到了2008年,馬捷爾帶領紐約愛樂前進平壤,被視為美國與北韓關係的破冰之旅。紐約時報找了國際政治的專家要作專題訪問,剛好找到了焦元溥的指導教授。教授跟記者說,這個問題全世界只有一個人說的上話,請到台灣找我的學生焦元溥。

焦元溥後來遍訪全世界的鋼琴名家,真的是全世界,真的是大咖中的大咖,寫成了一套訪問錄,名為《遊藝黑白》,初版是兩大本,新版四本一套。兩套我都有,舊版讀了幾次,新版尚未讀。

雖然我對音樂是外行,但此書讀來真是津津有味。我逢人就推薦,一生至少應當讀過一回。

我從小讀太多中國書,不知不覺被影響而有「崇古」的不良習慣。所以我的CD收藏,可算是「死亡之組」,鋼琴要吉利爾斯、小提琴要大衛歐伊斯特拉夫,依此類推。如果演奏家不是已經作古的大師,我都覺得不夠經典,不值得花錢買。

《遊藝黑白》於我,至少在這方面有矯正之功。畢竟,焦元溥雖然外文能力強、音樂素養佳,但還是沒有觀落陰的能力。我讀了這許多仍在陽世的鋼琴大師之言,頗有啟發。

比方說鄧泰山,出生在越南的鋼琴大師。若照我以前的崇古標準,越南人會彈什麼鋼琴?彈鋼琴不是俄國人、德國人、法國人的事嗎?美國鋼琴家我都懷疑到底行不行咧!

然而,鄧泰山確實是傳奇。越戰的時候,他躲在山洞裡練鋼琴,老師就是媽媽。那些鋼琴都壞掉了,彈之前要先把老鼠趕出來。大多時候,甚至只能在紙板上畫鍵盤練琴。

後來蘇聯知名鋼琴家艾薩克·卡茲訪問北越,拉拔了鄧泰山到莫斯科音樂學院,他才第一次摸到真正的沒有壞掉的鋼琴。1980年,22歲的鄧泰山參加蕭邦鋼琴大賽,當年奪冠呼聲最高的選手是波哥雷里奇(該次比賽波哥雷里奇未能進入決賽,引發評審阿格麗希不爽嗆聲,此事後來變成流傳多年的樂壇八卦;另台灣鋼琴家陳毓襄是波哥雷里奇的徒弟),但窮到差點連禮服都沒有的鄧泰山,最後得到冠軍和象徵蕭邦靈魂的瑪祖卡獎,也是第一個掄元的亞洲人。

論者有謂,正因為經歷過這些,所以鄧泰山更能彈出波蘭亡國時代的蕭邦之聲。中國鋼琴家傅聰也有類似的評價(他的爸爸即名翻譯家傅雷和媽媽二人,因為這個學音樂的兒子不肯回中國,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壓力太大,雙雙上吊自殺)。

後來,焦元溥出了一本小書《樂之本事-古典樂聆賞入門》。裡面有提到要怎麼去聽音樂會,該怎麼選座位,什麼時候要拍手、不要拍手這些入門小事。其中有一段:

鄧泰山於2010年在台北開場蕭邦獨奏會,安可曲演奏了蕭邦作品十七之四的馬厝卡舞曲。即使琴音散去,演奏家的手也自鍵盤放下,國家音樂廳仍然靜穆無聲,滿是鋼琴詩人的惆悵哀傷。

「那七秒的空白」,鄧泰山說:「讓我永遠也忘不了這場音樂會。」

那麼剛好,我就親自置身在那七秒的空白之中。

如果焦元溥沒有寫出來,也許現在我已經忘記了。

回首前塵,那些曾經錯過與意外相逢的事情,都是人生。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何補齋竊思平生所學,何補於國計民生?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