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社群行銷術:關鍵就是「3F」
許多人會說「出書」代表的是一個人的名片,但在社群平台註冊一個帳號並且開始發文是更加容易之事,看著許多網紅藉由經營自媒體而闖出一片天,出不出書儼然已經不是眾人所關注的焦點,反而是能不能藉由經營社群創造影響力,並且塑造群眾認同感,才是現今值得學習之事。
《SNS社群行銷術》這本書的作者藤村正宏開設以經營者為主的「體驗行銷補習班」,並且為企業提供顧問服務,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經營社群,因為社群儼然成為了個人的履歷表,也代表了一個人的能力,更能透過社群看出一個人的信用與價值。
過去我們總會認為經營社群的目的不外乎是想要推銷商品,或是希望藉由經營個人品牌而獲得賺錢的機會,但目的性太過鮮明的行銷手法已經過時,大眾的心理多半不希望感受到強力推銷的壓力,反而希望先透過了解一個人的生活或思想去逐漸建立起信任感,進而去認同這個人所推薦的商品,也因此作者在書中說:「建立關係比賣東西重要。」
事實上,現今社群的屬性百百種,確實也不能以單一模式來定義成敗,有的社群擺明是專做團購及業配;有的則是分享個人生活或專業技能之餘置入商品廣告,無論是那一種模式,要讓粉絲買單的前提都必須建立與追隨者緊密的連結度,而要讓追隨者願意持續閱讀貼文的關鍵就在於自己要先保有「熱情」。
太常看見許多人寫文章或是發表貼文沒多久會開始抱怨讚數或留言互動太少,接著開始說自己會因此失去發表文章的動力。根據我觀察的結果,當這樣的抱怨文越來越頻繁出現之後,粉絲並不會因為情緒勒索的言語就增加,反而還會直線往下掉,因為沒有人會喜歡看讓自己心情不好的文章,更不喜歡被埋怨指責的感受。
雖說建立個人品牌已是時代趨勢,但作者在書中提到跳脫大眾化是必要的,而不是現在流行什麼,我們就跟風去模仿,如此一來變得沒有獨特性,自然也不可能在茫茫大海中脫穎而出。
無法用邏輯解釋的消費行為正逐漸增加,你的經營模式一定要是無法言喻、只能意會的感性。
不要一味地閱讀商管類書籍,也要多接觸文學、電影與美術。
現在的消費行為已與過去不同,我們打開電腦或是在手機上就能輕易點選想購買的商品,但選擇的關鍵無非是先透過詢問家人(Family)、朋友(Friend)來尋求推薦,或是成為某個自媒體經營者的追隨者(Follower) 來決定自己的消費行為,也就是作者提出的「3F」的價值所在。
僅能提供技術或專業知識的人,將變成科技的奴役,必須提供技術及專業知識以外的東西。
這個以外的東西,我認為是「思想」。
很同意作者在書中提出的這個概念,除了「思想」以外,我個人認為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經驗」也是AI所難以取代的,所以好好去過自己的生活,並且用心觀察與體會周遭帶給我們的感受,並且讓我們的想法可以用文字或影像的形式去呈現,那就成為了專屬於我們自己的「思想」,亦是競爭力的必備條件之一。
當我以一位追隨者的身份去看別人的發文,我通常不會希望對方很直白地推銷商品,甚至用人情壓力或賣慘的方式去行銷,所以當自己開始經營社群之後,也盡可能避免讓人有這種感受,反而希望以「交朋友」或「分享」的心態為出發點,而這兩件事也一直是我從小就喜歡做的事,而非時代需求而不得不迎合,所以我從來不會因為各項數據而感到焦慮,更不會因為賺不到錢而喪失了動力。
不要只是想著什麼比較賺錢,而是要想哪種行銷方式能讓消費者更開心?
作者的這段話很值得所有想要透過經營社群而達成變現的經營者參考。或許透過講一些驚人之語或做危險動作能暫時搏得眾人的關注,但那並不是能讓消費者開心的事,反而一不小心還會讓自己身陷風險之中。
雖然這本書是作者於2017年所寫的,中文版於2019年出版,時隔四年,書中的一些想法與論點仍值得參考,雖然行銷方式不可能全部規格化,但可以確定的是過去關於行銷的邏輯思維需要改變,需要以新的價值標準去思考,商品與服務已非第一考量,反而「理念」才是個人的專屬價值。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