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人看 Chubby Heart :花七百幾萬製作一個醜陋大笑話

香港紀事
·
·
IPFS
·
Chubby Heart 飄浮在藍天白雲的「任務」剛劃上句號。回顧此項耗資 780 萬元公帑、展期只得 11 天的文藝盛事,有藝評人認為這顆巨心「沒有美學價值」、「作品水平極差」。
Chubby Heart Hong Kong 為「文化藝術盛事基金」頭炮盛事。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蕭曉華
攝影|Nasha Chan、CCW

Chubby Heart 飄浮在藍天白雲的「任務」剛劃上句號。回顧此項耗資 780 萬元公帑、展期只得 11 天的文藝盛事,有藝評人認為這顆巨心「沒有美學價值」、「作品水平極差」。

Chubby Heart Hong Kong 為「文化藝術盛事基金」頭炮盛事,資助申請其中要求「活動能夠助力文化藝術界和創意產業的產業建設,並提升文化藝術界和創意產業的生態圈」;展覽期間,有文化機構特別舉辦「追心團」,由畫家、建築歷史家及文化人為觀眾提供導賞,文藝盛事氣氛熱烈。

何慶基認為,相比起來,上年展出的巨型黃鴨Rubber Duc,能勾起很多人小時候或替子女冲涼的回憶,有一分親密感。

作品馬虎行貨 只為製造噱頭 

不過,展覽主角 12 米的巨型紅心的作品質素卻備受爭議。例如,有指對比上年在維港展出的巨型黃鴨Rubber Duck,Chubby Heart 相對顯得失色;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兼任副教授、藝評人何慶基則認為,此作品的水平極差,「心心早被濫用,由小飾物到禮品包裝到『I HK』,再不能有驚喜。」

何慶基強調,普及不是問題,公共藝術應該接近群眾,但不要假設公眾會接受馬虎無思維的行貨,「若加點想像創意,製造新奇和意義,心心也可引起其他聯想。但是,這作品懶惰得只是把個心放大,而且製作粗糙,花上七百幾萬製作一個醜陋大笑話。」

何慶基:「那心心的設計裝置,如此簡單粗疏,很難想像製作費會如斯昂貴。」

另一位藝評人John Batten亦認為,Chubby Heart沒有藝術或美學價值,「它只是一個紅色的心形充氣氣球,更糟糕的是,這只是市場炒作,是一個『在旅遊和零售等行業創造新商機』的項目。」

他補充,每個城市都有一種獨特氛圍,香港是充滿活力和能量,能見諸於街道景觀:懸掛在大廈的霓虹招牌、慢慢行駛的電車、油麻地的街頭小食等。可是,它被過去幾十年的清拆重建所破壞了,「簡單又低成本的事物使香港變得特別,使大家喜歡來香港旅遊,但這些事物卻被Chubby Heart這樣愚蠢又浪費金錢的項目所淹沒!」

2006年的戶外展覽《同感童感》。
2006年的戶外展覽《同感童感》。
藝評人John Batten亦認為,Chubby Heart沒有藝術或美學價值,「它只是一個紅色的心形充氣氣球,

資助金額不合理   審批委員不應申請資助

兩人均質疑是次項目的資助金額是否合理。策劃過逾百個展覽的何慶基表示,他曾在 2006 年策劃過戶外展覽《同感童感》,當中包括台灣藝術家洪易的大型充氣式雕塑,及另外 14 位藝術家的大型作品,「擺好作品的費用大約一百萬以內。」他認為,策展單位應公開Chubby Heart的開支作交代,「那心心的設計裝置,如此簡單粗疏,很難想像製作費會如斯昂貴。」

John Batten則指,有需要了解項目的完整開支,包括:是否支付了版權或知識產權費用給Anya Hindmarch及其團隊;支付給香港設計中心的行政費用是否過高、員工數量是否合適等;是否支付予其他中介人,例如公關公司、購物中心或其他展示場所等。

「但是,作為一個純粹的設計項目,金額似乎誇大了,因為漂浮氣球肯定不會花費太多錢?」

事實上,一個公共藝術或文化項目的審批機制否公平和透明,能如何影響作品的水平?

活動的主辦單位香港設計中心,其董事會主席嚴志明,本身亦是盛事基金委員。

是次負責審批項目的盛事基金九個委員當中,兩人涉潛在利益衝突,其中包括《集誌社》發現,活動的主辦單位香港設計中心,其董事會主席嚴志明,本身亦是盛事基金委員。文體旅局上周五(16日)回覆查詢時表示,所有委員均需並已嚴格按照既定機制,在審批過去所有項目時作出利益申報。

「一般而言申報後不應繼續(參與審批),應離開會議交由副主席帶領開,嚴格來講,根本主席就不應該申請(資助),因為他熟悉規則標準以及委員性格及取向。」何慶基說。

「 如果已作利益申報,他(嚴志明)的機構不應該擔任策展,這涉及到不可接受的利益衝突。」

欠缺策展觸覺是對公眾侮辱

至於審批此類公共藝術或文化的項目,兩位藝評人均指應由專業背景人士負責。「策展公共藝術或文化項目,需要考慮在非傳統展覽空間展出的技術和保養需要,更要從公眾對文化藝術的態度和反應有觸覺。是一門很專門的學問,不是一般搞設計甚至只是做生意的人明白。不要忘記,公共藝術侵佔了公共空間,有些不打算去『看藝術』的人也被迫看這些所謂藝術,沒有這個觸覺,是對公眾的侮辱。」何慶基說。

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兼任副教授、藝評人何慶基

何慶基表示,參考「文化藝術盛事基金」的九個委員名單,看不到有相關知識和經驗的專業人士,「即使愛好藝術,但公共藝術要求的特別的公共藝術觸覺、技術的認知及處理可能出現的矛盾,不能馬馬虎虎。」

「這是香港日益嚴重的問題,不少諮詢委員會往往缺乏專家,或只是基於成員的社會成就而任命。」John Batten續說,目前香港藝術發展局(HKADC)的藝術專家在評估項目的藝術價值和審計賬目方面有多重檢查和平衡,建議政府可以將大型活動的資助納入藝發局的資助中。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香港紀事轉載各平台書寫香港紀事的文章及報導,包括社會時事、社區故事、文化歷史等。目前轉載平台包括「集誌社」和「法庭線」,並已獲授權,名單將繼續更新。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院舍調查 2|「封閉式」探訪監察難 女兒屁股潰爛 職員沒察覺 照顧者:活在不安

院舍調查 1|殘疾人士疑誤服蚊怕水後死亡 院舍認涉疏忽 社署發警告未列詳情

院舍調查 3|全港近百間殘疾院舍 八成限「指定地」探訪 五間限每周探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