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傷了中國人的心?
今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中國歷史卷被教育局及建制派議員指責偏頗的問題傷害了中國人民的心。其中以「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這個說法?」一題爭議最大。
我高中時也選修了中國歷史,抱著《國史大綱》苦讀三年,至今有這樣的解讀:
在歷史上其實早於洋務運動時,清朝以強大的經濟實力購買了大量武器和軍艦,加上人口和兵源,使得中國的軍事力量相當強大了,而海軍實力明顯可見,當時清朝的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所擁有的先進軍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及至1898年,大清光緒二十四年間光緒曾因明治維新的啟發嘗試任用康有為梁啟超開展百日維新,試任從政治、軍事、經濟進行變更,所以日本其實對中國改革亦有一定的先渡作用。唯當時參照《請斷髮易服改元折》而漸轉激進,與滿清傳統抵足而引起慈禧注意並重奪政權,最後失敗告終。
在1900-45的中國早已累貧累弱,內有慈禧干政並挪用購船軍款大興頤和園,順著所謂刀槍不入的義和團,也不願革新。外有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迫使中國最下簽訂《辛丑條約》; 而其後1904年,日俄戰爭亦在中國遼東半島爆發,接二連三的戰爭迫使中國割地賠款,人民生活困苦 ,中國國力因戰爭而變得一擊即破,這些都是不容置疑。
「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這個說法?」在審題上可以出現兩個立場,考生須提出立場,視乎論據作出兩面的分析比較,並提出駁論,所以根本不會存在所謂的片面出題。
最後,我想引用唐太宗的《貞觀政要‧論任賢 》中我最愛的一句「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若教育局及建制議員再次干預及譴責,要求出題需符合國情,為維護那脆弱的小心靈而瞞改歷史實有失歷史以古為鑑之用。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