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Kissed a Boy》熱爆英國 盤點五套歐美性/別小眾約會真人騷

G點電視
·
·
IPFS
·
近年,越來越多歐美電視節目把性/別小眾呈現於觀眾眼前,尤其是約會真人騷這個節目種類,有些將舊有大受歡迎的節目改造,從異性戀主題變成同性戀或雙性戀主題,有些則以嶄新節目形式脫穎而出。另一邊廂,香港的電視台最近亦緊隨其後,先後製作一兩套性/別小眾約會真人騷。這次筆者為大家羅列了歐美五套性/別小眾約會真人騷,大家不妨收看,與香港的節目比較一下,看看本地電視台的自家制作是否仍然保守。
製圖:Beth

撰文:Jeffrey
文字編輯:麥子
網站編輯:Natalie

今年,英國廣播公司第三台(BBC Three)炮製了英國首個全男同志約會真人騷《I Kissed a Boy》,播放後立即成為英國熱話。近年,越來越多歐美電視節目把性/別小眾呈現於觀眾眼前,尤其是約會真人騷這個節目種類,有些將舊有大受歡迎的節目改造,從異性戀主題變成同性戀或雙性戀主題,有些則以嶄新節目形式脫穎而出。另一邊廂,香港的電視台最近亦緊隨其後,先後製作一兩套性/別小眾約會真人騷。這次筆者為大家羅列了歐美五套性/別小眾約會真人騷,大家不妨收看,與香港的節目比較一下,看看本地電視台的自家制作是否仍然保守。

《I Kissed a Boy》

這個英國電視節目之所以受到大眾注目,相信和參賽者第一次見面便要親吻的節目規則不無關係。拍攝前,製作組收集了眾人的擇偶條件,再將十人配對。每對參賽者首次見面並親吻過後,製作組便會鼓勵他們互相認識,看看是否可能發展戀情。節目的旁白是同志演員Layton Williams,主持則是澳洲跳唱歌手Dannii Minogue。Dannii出道多年來一直是無數同志的偶像,這次她特意灌錄了節目主題曲《We Could Be the One》,還將收益全部捐給英國性/別小眾支援熱線Switchboard,可謂身體力行支持性/別小眾。至於參賽者方面,《I Kissed a Boy》不像以往約會真人騷一般,只邀請外貌符合大眾審美標準的俊男美女,參賽者來自英國各地,身形、經歷、種族十分多元,主持Dannii說:「這個社群不是只有一種人,我認為各種類型的人都需要曝光——不只是說身形,背景、宗教、處事態度、個性亦然。這個節目定會令你大開眼界。」

《最後通牒:酷兒的愛》(The Ultimatum: Queer Love)

去年,線上影片串流平台Netflix推出了以婚姻為主題的真人騷《最後通牒》。製作組宣稱節目是社會實驗,而參賽者均為一對對處於想結婚與不想結婚之間的情侶。節目一開始,每對情侶的其中一方都會收到最後通牒,眾人有八個星期的時間,考慮是要結婚還是永遠分離。之後,製作組會分開這些情侶,參賽者要各自挑選另一位參賽者,並與對方同居三個星期。去年第一季的參賽者都是異性戀情侶,今年推出第二季《最後通牒:酷兒的愛》,參賽者則換成性/別小眾,有女性亦有非二元性別人士,從另一個角度探討婚姻議題。究竟人為何談婚論嫁時會猶豫?異性戀和其他性傾向的情侶是否有不同的顧慮?收看這個節目或許就能找到答案。

《The Bi Life》

上文提到,英國今年才推出首個全男同志約會真人騷,不過其實早於五年前,英國電視台E!便播出了第一個雙性戀約會真人騷,名為《The Bi Life》。九位單身的參賽者性傾向不盡相同,有雙性戀,有泛性戀,有性傾向流動,亦有人是疑性戀。他們在巴塞隆拿探索當地的約會文化,拍攝期間眾人住在一起,並會互相交流心得。節目主持是澳洲著名變裝皇后Courtney Act。「今天,像我一樣不止喜歡一個性別的年輕人很多,是時候為他們製作約會節目了。」Courtney續指:「來到2018年,大家都知道性傾向是流動的,向大眾分享年輕雙性戀者的故事、經歷、笑聲和求愛過程,這是十分重要的。」

《Transamerican Love Story》

比上述節目更早的有2008年的《Transamerican Love Story》,播出節目的電視台是美國性/別小眾頻道Logo TV。節目的主題是著名跨女演員Calpernia Addams尋找真愛,而參賽者則是八位男士。參賽者共住在大屋裏,而Calpernia則住在鄰近的小屋,每集參賽者都要比試,勝出者能獲得與她相處的時間。每集Calpernia都會淘汰一位參賽者,宣佈出局者前會與好友Andrea James和節目主持Alec Mapa商量。 Andrea同樣是跨女,也是美國著名跨性別平權人士;Alec則是菲律賓裔同志演員,一直大力支持同志和亞裔美國人群體。2009年,第20屆GLAAD媒體大獎向節目頒發「傑出實況節目」獎,表揚其對性/別小眾群體的貢獻。

《The Bachelorette》澳洲版第七季

《The Bachelor》從2002年播映至今,是美國長壽的約會真人騷,由於觀眾一直都相當受落,自2003年起衍生出女性版《The Bachelorette》,後來澳洲的電視台又買下版權變成澳洲版。節目首六季都是以異性戀為中心,主角是一名女性,一群男性參賽者為了討其歡心而互相競爭。先是群眾約會,繼而變成二對一約會,再來是單獨約會,每集也會由主角決定參賽者的去留。至餘下三名參賽者時,製作組會依他們的意願送他們到外地旅行,再淘汰一人;到剩下兩名參賽者時,他們便會與主角的家人見面。到了2021年的第七季,十號電視網(Network 10)將主角換成雙性戀社工Brooke Blurton,而參賽者則由清一色男性變成20名男女。然而,網上亦有評論認為電視台之所以將主題換成雙性戀,其實只是為了挽救漸低的節目收視率,而非真心為了將性/別小眾呈現在大眾眼前。到底事實為何,就留待大家看節目後自行判斷。

香港電視台呢?

近年香港的電視台也有努力將性/別小眾帶入電視螢幕,例如TVB在2022年12月播出了全港首個同志約會真人秀《仔仔一堂》,邀請了十位男同志在節目中配對;又例如在2023年3月,ViuTV播出探討婚姻關係的真人騷《婚前試行為》,邀請了一眾有意結婚的情侶在節目中體驗婚姻生活,其中一對是女同志情侶。不過,相對以上歐美節目而言,香港的性/別小眾約會節目顯然尺度較為保守,亦未有涉獵更多不同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的題材,因此發展空間仍然相當大。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G點電視G點電視以新媒體介入性/別小眾運動,鼓勵及引導義工成為行動者、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議題,學習營運媒體,為社群充權。請賞我們幾個拍手或一杯咖啡,讓我們支持平台及團隊持續運作。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與時並進的遊戲體驗:一文看清《模擬市民4》性/別友善設定發展史

《破浪男女》觀後感:在追求純愛的過程中釋放軀體和自我

鮮浪潮首設性 / 別單元「酷兒修羅場」 新晉導演挑戰觀眾的性別光譜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