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观察,一点看法

阿布拉赫
·
(修改过)
·
IPFS
据我观察,这几天在matters献言献策,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甚至删除拉黑,呈显强烈主人翁责任感的,95%以上是台湾人。大陆人基本默默地,爱,就在,不爱,就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

最近大家玩得很开心,行为艺术层出不穷。每次打开首页,都能看到”废文“。

”废文“这个词,我是最近才从matters学来的,以前,我的认知体系里没有它。初见,映入脑海的是这样一种场景:近现代作家,电脑没有普及,网络更谈不上的时候,坐在书桌前用钢笔写字,写几行一读,自己觉得不好意思,揉做一团,扔进垃圾篓。这叫废文,就是写废了的文。即便是这种,也可能有重见天日的一天。乔伊斯的自传体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手稿,就曾被他冲动之下扔进火炉。好在,有妹妹在侧,抢救了下来,避免了成为废文的命运。

网络时代,废文很少了。那些躺在你”草稿箱“里很久的半成品,只要没有被Ctrl+A,delete,毁尸灭迹,都有羽化的可能,至于变成蝴蝶还是幺蛾子,都不能说人家是废的。幺蛾子也有父母。

反正我是不删草稿箱的,谁知道哪天来了灵感呢。

很久以前,我突发奇想,写一篇小说,参加@William 的社区活动”平行世界的中华民国“。我觉得我的构想不错,某个瞬间把自己都感动了。一开始,我想写一个内战失败以后,跟随大部队退守台湾的八路军战士,多年以后,冲破”台湾民主主义人民公和国“的重重封锁,从金门游到厦门,从厦门继续跋山涉水回到西北农村探望老母亲的故事。我甚至开了头,写了好几百字。但写小说太难了,要在大的框架里填充那么多细节,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对”逻辑“有点儿强迫症,知识储备又不足以支撑细节和逻辑的人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好让它沉没在草稿箱。但它可不是废文,我偶尔还要翻出来看看,添上几笔,挠挠头,再合上抽屉。

昨天去朋友家吃饭的路上,我一想,啊,活动时限就要到了,而我当时答应William的文章,离见人还差十万八千里。于是我又想,能不能推倒重来。不写共产党在台湾建立了类似金家的政权,就写在抗日战争中立下汉马功劳的共产党人后来被国民党卸磨杀驴,仍有救国理想的残余部队逃入深山,做了游击队,然而大江东去,无力回天,最后零落成”鬼猴“的故事。深山游击队的想法,来自马共、泰共等东南亚国家的共产党的真实遭遇,”鬼猴“来自于阿彼察邦的电影《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你看,有政治、有历史、有想像、有人文关怀,多棒!

然而,等我坐在电脑前,敲下几行字以后,这个点子遭遇了上一个点子一样的命运:卡了壳。

但我让他和上一个一样,仍然留在草稿箱里,并且都在一个文件里,彼此隔几个空行。没准哪天,我的写作水平和对世界的认知水平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两段上古时期的灵光一现都能派上用场也说不定,对吧?

那些你按下”发布“按钮,已经见了公婆的媳妇,无论多丑,就更不可能是废文。

但文章水平当然有高低。以我个人的判断标准,matters写小说的就是水平最高的圈层,而其中能写又能画的就是塔尖。可是很遗憾,对每个写小说的作者抱有敬意,并不能说服我对每篇小说抱有同样敬意。事实上,大部分长篇小说我是不会点开看的,我想个中原因不需多作解释。反而我最感兴趣的文章类型,是我自己也会写,并且并不太需要技巧的那种形神俱散的文章。

说的是自己的阅读习惯,其实也是生态的缩影。所谓曲高和寡,每个国家的大众消费群体,都是俗人。我常常对于中国的电影业颇多抱怨,动不动几十亿票房,捧得多是垃圾快餐,而真正有艺术价值的,几乎无人问津。

所以我是很能理解那些对于社交互拍现象的批评的,喜欢matters才会提出意见不是吗?不是想让她变得更好的话,你怎样和我有什么关系,大不了另觅高枝。谁给我一千万,再给我个自由移民的许可,你看我会不会再挑中国的刺。只有粉红才永远赞美。

但拍拍拍不会因为”倡议“消失,因为一个社会的良性运转,不断追求更好,只靠个人的道德标准是不行,法律和制度的规范才是关键作用。我们在这里吵得翻天,动不动退群拉黑,搞不好站方在大数据背后捂着嘴偷笑呢。

我四十多岁了,很多东西后来都消失了,当时也觉得非它不可。这话有点儿冷血,也有点儿气人,大家不要骂我,我只是写出来了,舍不得删。

也有可能,因为我生活在一个专制体制内,现实事务也好,网络生态也好,很多事情个人无能为力,渐渐地就没有了那种参与热情。据我观察,这几天在matters献言献策,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甚至删除拉黑,呈显强烈主人翁责任感的,95%以上是台湾人。大陆人基本默默地,爱,就在,不爱,就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阿布拉赫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都一记十年。中国很大,但对一些人来讲,它又小到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于是,在动荡的2019年,我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来到Matters,从此很多扇大门渐次敞开。我很珍惜这里,希望继续记录生活,也记录时代,有时候发发牢骚,讲一些刺耳的话。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回到起点

白杨

我的治病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