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的一些思考

舒一
·
·
IPFS

2021.2.14


今天是情人节。我从来没有过过这个节日。

去年这个时候,不出意外的话,我本来应该会在前男友的家里,等着第二天一起去利物浦进行甜蜜的周末旅游。但是去年的今天,我像现在一样,在日记本上写写画画,仔细分析着各种各样那时他出轨的原因以及我的应对方案。我左思右想了一个星期,最后原谅了他。他说他深刻地知道自己出轨对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愿意从以后改正。长谈以后回到实验室,他给我发了一张自己正在实验室工作的照片。我那时欣慰极了,我欣慰这段关系可以继续下去。

然而这一切都是骗局。在他把照片发给我的一分钟后,他把这张照片原封不动发给了另一个他约会了2个月的中国女生。我的前男友,在有一个10年的女朋友的同时,在爱丁堡同时约会了3个亚裔女性,包括我在内。同时,我还发现了他出轨了第4个中国女生,这个女生,是我在爱丁堡工作的中国同事。我缜密思考了这么久,却从没意识到:这一切从最开始就是个骗局。

很多不清楚这件事情原委的人都会问出同样的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半里,你真的一点都没有察觉吗?出轨这件事情真的没有给你敲过一点警钟吗?我当然是清楚的:那些gut feeling告诉我的都是真的。当我从来没有在他家看过我的牙刷,当他把我的拖鞋藏起来,当他在大街上甩开我的手,当他夏天的时候会跑回家失联20天…这些种种现在细想起来每一件都在告诉我:他没爱过我。我在上一次恋爱里爱得太辛苦,也太委屈。很多时候,我都在社交圈highlight一些我们可爱的时光,失望的时候推着自己说“我要勇敢去爱”。这一切的原因都归结成一件事:我渴望着被爱。

这一段恋爱里,我把我自己全部投了进去,我听着杨千嬅的《勇》,告诉自己:“仍全情投入伤都不觉痛…我没有英勇,唯独有这点英勇。”后来我抽离出来看这一段,我所谓的爱得英勇,不过是希望被同等对待。

一直以来我在感情上犯过的问题都是:投入得太快,总是很炽热地陷入对一个人的迷恋。这一点来源于我对“被爱”的渴望。因为希望别人也能快点投入,所以自己主动先付出,以此期待别人有所回应。很多次,我都这样横冲直撞进别人的世界,我总是在想,为什么没有回应?“我这么好,你凭什么不喜欢我”的问题,我问了很多次,直到这一次我的全情投入被利用得如此彻底,我幡然醒悟。

在这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和寻找爱的意义。我也看了一些零零散散的书籍,在北京的这大半年才算得上我真正开始“爱”的教育,通过读书,聊天,尝试,感受,我慢慢理清了一些原来困惑的地方 ,并且不断在修正我对“爱”的看法和需求。

一定要警惕去追求“被爱”的感受,切忌因为从一个人身上看到了被爱的可能性就追过去,因为爱不是从别人那里索取一种形式上的关怀和照顾,这个在本质上无异于追求恋爱里的玫瑰花。同理,爱不是性,性可以很愉悦,性也可以成为伤人的利器。人类床上肉体的融合并不代表床下的亲密连接,爱的本质不是床第间亲密的延伸。为了性而爱的爱同样无异于追求恋爱里的那一束玫瑰花。这是我从过去认识到的两个问题。

那什么是爱?看过无数的网络爆款文,却找不到答案,大家都在说,“爱是生活中的细节ABC”;“爱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说话就很美好”;“爱是无条件地支持着对方的决定不离不弃”;“爱是没人能够了解的东西”…依我的理解,这些似乎不是爱的定义,而是爱的外在的表现形式。人们定义不了爱,定义不了这个让无数人困惑又痴迷的课题,但是人们都跃跃欲试,并因为找到了那个定义爱的瞬间而欢欣雀跃!

而我自己比较欣赏巴迪欧的这种说法。爱是真理构建方式的一种,让两个个体开始以一种 “两(deux)” 的形式开始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一种契约。在爱之前,两个人一直以“自己(self)”为中心去构建和体验生活,在爱之后,它让两个人以去中心化的视角重新建构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的生命体验,“它不把我们带向低处,也不把我们带向高处”,它是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因此在巴迪欧的视角中,他不关心两个生命交织的那一刻。要通过“两”的方式去构建一种新的世界真理,是一次漫长的冒险,需要绵延而漫长的岁月的磨合。两个在之前年月里由不同背景建构起来的生命经验交织在一起,一起在未来的岁月里碰撞出新的理解,并且不断对个体造成回馈,拓宽“两”这个整体里面个体的经验,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

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要找到的伴侣,可能并不是要找和自己价值相符合的,会沟通的,和自己性格相同的,和自己性格互补的,和自己家庭条件相融的,和自己学历差不多的,和自己生活习惯相同的…我们要去寻找的,是那个愿意把自己的生命经验分享出来,和自己组成一个整体一起去学习和探索世界的人。由此ta需要具有的特质就变成了,会反思,沟通,学习,求知,共情…这样一个个的标签。我们往往找的是标签,但这些能力只是完成“寻找两的真理”的必备手段。

当然,在这个定义当中,巴迪欧并没有讨论到性的地位。我所理解的爱,除了去完成真理的探索之外,当然还包括了身体的吸引。于是,我自己在巴迪欧的“两”的定义上再加一层:在爱里实现的两,除了探索真理的形式之外,还有肉体的融合。那这里如何去找到肉体融合的对象,我还暂时无法解释,我将其归因于“自然吸引”。当一切事物归因于基因,我们的解释好像都戛然而止,仿佛我们不可避免地被自然神所掌控。不过我也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和个人体验里继续感受。

最后,既然选择了这样的定义去探索爱,当然就意味着不会以觊觎别人的爱为前提去计较“公平得失”,因为我现在坚定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在找到组成“两”的那个人之前,我都会以个体的方式好好爱自己,好好体验生活。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舒一虚构/非虚构/生活杂笔/独立于社交圈的写作自留地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不爱人类,爱具体的人

狂躁的女人性欲膨胀|TW

世界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