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自己是最棒、最美好的人嗎?

Sati
·
·
IPFS
·
回到自己內在,問問自己,我是一個如何美好的人?那個答案,就是你最能接納自己、也最真實的定義。然後活出自己的美好,愛上自己的美好,他人相對的會更希望與你一起,如此美好下去。

你認為自己是最棒、最美好的人嗎?
如果沒有,那代表我們覺得自己不夠美好,所以沒有先愛上這麼棒的自己。

然而,最棒、最美好的定義又是甚麼?
是有社會成就? 還是擁有了這些、那些? 有豐盛的金錢、資產? 又或者是,擁有一個人、一段愛得深刻的關係?
這些定義對你而言是甚麼? 是負擔,還是能讓我們打從心裡放射出喜悅?

那個定義,不論是甚麼,
若是不能打從心裡放射出喜悅、或讓自己都覺得很滿意、很美好,
就很有可能是我們對於這個定義,有了偏離的認知。
而這個偏離,可能是所謂的符合社會期待、自我期待、家庭期待、傳統期待。

但為什麼這些期待,我會說他是偏離?
其實,這些期待,若是你也接受的,那麼不見得是偏離;
然若是沒能回到自己、沒能真的打從心裡認同他,就是一種偏離。

當偏離了,我們就會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會想盡辦法讓自己變好;
當偏離了,我們就會覺得自己得要好好努力,所以會努力得很辛苦、不那麼甘之如飴;
當偏離了,我們就會覺得自己很笨很蠢,怎麼甚麼都做不好;
當偏離了,我們就會覺得為什麼自己那麼多有的沒的情緒、低潮;
當偏離了,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為什麼留不住深愛的那個人。

但若是,這些偏離,都不是偏離,而是你本來的樣子,你還能接受這樣的自己嗎?
你還愛自己嗎? 你仍然覺得自己是最棒、最美好的人嗎? 
你仍然看得見自己最能發揮的能力嗎? 
你還能憶起這一生中你最愛、最想做、最熱血的事嗎?
還是,你會因此害怕別人不愛你?

如果我們沒有先愛上”以為不那麼棒”的自己,那麼我們就無法好好地愛上別人,也無法接受別人去愛上不是自己的人。
接著,忌妒、猜測、混亂、無力、失落、憤恨、怨懟的情緒就會伴隨而來,而那時候的自己,也是自己最痛恨自己的時候。

當你都痛恨、那麼不接納自己,別人又如何愛上你?

回到自己內在,問問自己,我是一個如何美好的人?
那個答案,就是你最能接納自己、也最真實的定義。

然後去活出自己的美好,愛上自己的美好,
他人相對的就會更希望與你一起,如此美好下去。

祝福。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Sati嗨! 大家好,我是Sati. Sati 是古印度的巴利文,意思是記得、憶起、專注與覺察、正念。我很喜歡這個名字,因為我的信仰就是【善】。 現在是自由工作者,分享文章、線上課程、靜心音檔,也從事親職教育課程講座與戲劇展演相關推動工作。
  • Author
  • More

我們的新時代孩子們,該何去何從?

什麼是回到內在、調整自己、收攝心念?

荷包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