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的幸運,就分享出去吧!

北漂.長住
·
(修改过)
·
IPFS
·
看著他人已能從容助人,讓我開始懷疑心力僅能專注於生活的自己,是善良的人嗎?

好久沒有收到發票中獎訊息,而且還一次中三張雲端發票!

幸運女神一定是知道我很想到奇美博物館參觀《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的關係,所以特別送來交通費吧!

打算這兩天規劃行程的我,在看到一則訊息後,便將幸運女神送給我的福氣,分享出去

這是一封來自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的e-mail。點開連結進入眼簾的,是鼓勵大家捐超商點數,供協會轉換為物資的訊息。未曾想過無意間累積的超商點數,可以用於幫助他人,興緻勃勃的我便打算將所有點數捐給協會。

不過在看到App上的數字後便瞬間打消這念頭。因為一千來點的點數,換算台幣只有四塊錢,這樣的款項我實在捐不出去。

仍想做些什麼的我,腦中浮起財政部發來的中獎通知,心想不如就把這福氣分享給更需要的人。但我分享的對象不是全民食物銀行協會,而是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我與捐款之間的距離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先顧腹肚,才顧佛祖」。顧腹肚一事每個人基準線不同,我的基準線是由負數開始,因此透過捐款助人一事暫時先放在心上而未執行。

工作多年後,開始聽見身邊同儕會收到認養小孩寄來的感謝信,我才知道原來身邊有不少人透過捐款在做善事。看著同儕早早就能從容助人,讓我開始懷疑心力僅能專注於生活的自己,是善良的人嗎?當時不只認為自己不夠善良還覺得自己很渺小,連這點小事都辦不到。所以便默默決定,未來有能力我也要定期定額資助需要幫助的人。

此時,我與捐款的距離,還很遠。

多年前某個下班的晚上,到便利超商購物等結帳,看見櫃台上有張店家自製的小DM,內容寫的是為弱勢家庭募款的方案。

其中有一個方案目標是一次性捐助300元,供弱勢家庭購買日常食材。當下覺得想出這方案的機構很棒,一方面可為勢家庭募到款,另一方面也給無法定期捐款者方便。由於此金額是在個人可負擔範圍內,便決定每個月都要來捐一次。然而在我打算捐第三次時,店員便告訴我,該方案因成效不佳所以終止了。

曾經,我與捐款的距離,近若咫尺。

多年後,我開始注意到無國界醫生的志工經常在捷運站募款,評估自己能力已經可以負擔定期捐款,在詢問了團隊對捐款的運用方式後,便寫了定期定額扣款書。結果在捐了兩個月後,就因信用卡遺失而暫停捐款。待卡片補發完成,我又即將從職場畢業,捐款只能終止。 

雖然說在台灣要找到機構定期捐款不難,但定期捐款與我之間,總是進展得不太順利。因此往後我便不再刻意找尋定期定額,反而是有契機時再考慮捐款一事。

原來,我與捐款的距離,是咫尺天涯。

為什麼不是捐給全民食物銀行協會,而是另一個福利基金會?

會捐給弘道,一來是因為台灣老年人口愈來愈多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14%、20%,分別稱之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明年,也就是2025年,台灣將正式跨入人口老化的最高級別:「超高齡社會」,屆時需要的社會資源也將逐漸提高。

二來是因為幾年前我便認識了這個機構,且相信它可以將款項做良好的運用。不過會認識弘道也是偶然,一切皆起因於幾年前我開始進行斷捨離的關係。

因為實施斷捨離,我開始陸續將二手書上架至讀冊網站銷售,而銷售獲得的款項後來也都捐給了慈善機構。由於待捐款的機構不少,個人也不知如何挑起,所以最後便採取隨機方式挑選,最終捐給哪些機構也記不得,除了弘道!因為它是唯一有回信給我的機構。

曾經與一位長輩聊天,他說未來退休想搬到養老村居住。但如果養老村蓋在郊區或海邊他一定不會列入考慮!因為看海種田不是他期望的生活,他更想過年輕時那充滿活力與樂趣的日子。

弘道的回信內容除了制式的感謝外,也介紹了機構正在進行的專案、機構理念、捐款運用等細節,也因此我才知道,它除了照顧老年人的身體健康,也照顧了他們的心。「不老騎士」以及「不老電競大賽」等俱備話題跟趣味的活動,便是由弘道舉辦!這種讓長輩活成不老頑童的樣子,正是它讓我特別關注的原因

微薄之力也可以支持他人

嚴格來說,現在的我不算順利完成以定期捐款方式來幫助他人,但或許是上天希望我量力而為吧,所以只允許我在有餘力時,才能以「捐款」的形式幫助他人。

在有了上述的經歷後,我想我與捐款之間,不是距離的問題,而是適合隨緣隨喜不強求。此次幸運女神眷顧我的同時還帶來了財神,除了開心也很感謝。欣喜之情我已收下,而偏財就讓我借花獻佛,分享給更需要的人吧。

分享幸運。圖片來源:istock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北漂.長住透過寫文字的方式,自帶濾鏡地紀錄觀察到的生活點滴。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家鄉。鹿港
8 篇作品

感謝七日書活動,讓我寫完「家」這個主題

想「回來」的地方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