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2020 - 2022 疫情中,我住過的隔離酒店

Te殊处理
·
·
IPFS
·
04/08/2024 七日書 Day 1

自 2020 年初 Covid-19 在全球蔓延,我從美國交換的學校匆匆飛回國內,就開始了全天下跑路避毒的生活,香港、上海、深圳、北京⋯⋯疫情好像劃開了我本科生涯的口子,線上授課讓我可以三心二意,跳脫出被校園吸附著的生活,在更多的城市打岔、走神、開小差。在核酸檢測、隔離封控的種種限制下,因為無牽無掛和“幸運”,我飛來飛去很多地方,沒有感染,也住過好幾個隔離酒店。現在回看這些隔離趣事,其實都映照了疫情期間中國的某些側面。


2020 香港 - 深圳

那是疫情最開始的日子,3月底坐在從紐約到香港的直飛航班裡,昏暗的燈光襯著每個人身上的防護服都發著慘白的光。那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飛機候機口、航班上幾乎所有人都帶著護目鏡、防護服的時候。忐忑,一來不知道是否會在飛機上感染,二來不知香港會有什麼在等待我們。

落地香港,隔著防護服感受到航站樓熟悉的冷氣,但那溫度裡帶著不同以往的冷清和恐懼。戴著醫用手套,在手機上填表掃碼;在緊張的隊伍裡等待核酸檢測;經過了無數個帶著防護面具看不到五官的工作人員⋯⋯踏出航站樓的那一刻,看到陽光,我才意識到春天到了。

已經記不清是怎麼到達學校旁邊的隔離酒店的,只記得經過酒店長長的走廊時,每個緊閉的房門外,都放著一堆塑料餐具和吃剩的食物,等待被工作人員收走。我的房間雖小卻整潔,還可以點外賣。

接下來就是物理性的全然隔絕,一面忙著擔心感染病毒,一面忙著和前任分手,一面忙著看PPT學習,一面忙著找暑期實習,天知道我是有怎樣的大無畏精神才熬過14天的。只記得,每天望著酒店窗戶外面高聳的港式建築,發呆;在微信裡和朋友互相聊天分散注意力;因為時差顛倒,沒上過一次線上的課程⋯⋯

因為當時的政策,在香港隔離完14天之後24小時內過境去深圳,只需要再隔離7天,當時出了隔離沒地方住的我,毅然決然再次拉著我所有的行李,去深圳繼續隔離。

印象很深,當時隔離在南山區一家維也納酒店,坦白來說2020年初內地的封控政策很有效,管理也很到位,因為所有地方官員都是第一次面對這種事情,在摸索中都希望做到最好,收到上級的表揚。雖然維也納酒店很破舊,但基礎設備都齊全。而且因為找到暑期實習,也脫離了在美國時候對未知疾病的恐懼,7天也比較平和地度過。

搞笑的是,在我終於熬完這渡劫的日子,辦完手續重獲自由的時候,酒店管理人員突然給我送來一大捧鮮花(像王菲在開演唱會),又迅速擁來兩三個人拉我去已經佈置好的照相板前合影。等我回過神,只剩我一個人拉著兩個大箱子了。不知道隔天報紙或公眾號上,我會作為誰的政績被宣傳被表揚⋯⋯


2021 上海

2021年,香港、內地的疫情趨於平緩,學校恢復了線下線上 hybrid 的模式。因為暑期實習要提前入職的緣故,我又從香港飛回上海隔離(那時聽說上海隔離政策最寬鬆,現在想來真是諷刺)。

上飛機、下飛機、走過漫長的被重新規劃的航站樓走廊,拉開口罩被捅嗓子⋯⋯被訓練一年的人們已經輕車熟路。有意思的是,同行航班有個中年外國男人,不會說普通話,一路上只能隨著人群走,我甚至不知道他的“健康寶”是怎麼填的。最後到達候車大廳,等待大巴車把我們拉去隨機分配的隔離點。陰差陽錯,那男人和我上了同一班車,且就坐在我隔壁。一路上他保持著沈默,我看著車窗外上海的落日。

大約坐了一個多小時車,他更焦慮了,試探性地用英語問我:“Do you know where are we going?” 我禮貌回覆:“I don't know.” 想必所有人都有此疑問,除了司機。我當時幻想能住在黃浦或靜安的“豪華”隔離酒店,像小紅書上那些幸運兒分享的那樣,過14天可以吃外賣的日子。但看到手機地圖上車子離市中心越來越遠,心理預期一再低落。最後車停在寶山的一個不知名破爛酒店時,我心戚戚。

因為那外國男人在車上神色緊張,我就一直和他寒暄,得知他是 McKinsey 的 Manager 來上海開會,從未經歷過酒店隔離這樣的舟車勞頓。臨下車我對他說:“You can follow me.”

經過漫長的排隊、填表、記錄信息,終於快輪到我倆時,他遞給我一封信,上面是McKinsey的logo,寫著同事給他開的幽閉恐懼癥的證明:“Could you please help show this letter to the staff? Because I need a large room.” 我心生一計 "Yes. Sure!"

我直接走到酒店前台,和酒店人員說:“你好,我的朋友是外國人,有幽閉恐懼癥,公司讓他住大房間才可以,他不會說中文,最好是把我們兩個分配近一些,我方便幫他。”

最後結果可想而知,我和這位仁兄分配到了酒店唯二的“高級”套房。那14天,雖說不能自由點外賣,但是因為房間巨大,心中還是舒坦。其間也幫助這位仁兄數次,作為對他帶來的“priority”之報答。真是幸運幽默又諷刺。


2022 北京

隨著隔離政策越來越收緊,22 年在上海封城前一天,死裏逃生飛回北京。之所以選擇北京,是因為我知道因為政治原因,北京是絕對不可能封城的;且我當時一位朋友 A 也住在北京,願意收留我一段時間;再來是有各種留學證件辦理,在北京最合時宜。

22 年的隔離政策可謂是殺紅了眼,從上海飛來北京的所有人都要居家隔離。但我剛到北京前兩天,可以掃碼橫行霸道,直至第三天,健康寶才忽然變紅,緊接著小區的居委會緊急聯繫我讓我居家隔離 7 天。

一頓安裝監控設備,家門還打了封條。可以點外賣,不能出入,一天扔一次垃圾,擺門口即會有人收走。朋友 A 頗受牽連,緊急聯繫他的朋友去借住。但好玩的是,朋友中途回來家中拿衣服,登堂入室,但報警器也沒有任何反應,更無人看管。仍舊每日自主匯報體溫即可。這所謂“居家隔離”真是有名無實。

之後因為種種變故,我和 A 鬧翻。A 上午剛下逐客令要我搬走,下午就傳出小區要被封控的消息。我心中怒氣未平,又見此消息一出,心一橫決定離開。但做人還是要講義氣,雖已不是朋友,但隔離封控的辛苦人人皆知,我在最後四個小時內,搭車去隔壁大悅城購買足了幾天內的各種物資,全都收拾進冰箱後,才匆匆離開。

北京初春的傍晚,我又拉著大行李箱開始逃亡。看著北京永遠嘈雜混亂的車流,小區外圍支起鐵皮,出來的人越來越少。最後選定了幸福一村的一個公寓式酒店,因為我知道那酒店以及附近很多老外住,不會輕易封控(結果證明我是對的)。

某日在酒店大堂的桌子上自習,看手機看到搞笑視頻,我笑到不能自持。被一陌生女子前來問訊:“你一定得讓我看看你到底在笑什麼!”就這樣我倆變認識了成了朋友。住在酒店的日子,相對自由,只需要隔三差五做核酸,平時沒什麼拘束和檢查,甚至一年後再回來住這裡時,前台仍記得我。

某天晚上在酒店後的街旁,跟她在街邊喝酒吃飯,雖然不能堂食,點外賣在街頭風餐也頗符合北京的氣質。一群老外也在街旁放音樂聊天。不一會,遠處慢慢走來兩個老頭保安,環顧我們這一群人。我本以為完了,要來收攤了。朋友說沒事,結果這倆人就是乾瞪眼,繞了兩圈,便走了。


以上就是我能想到,這幾年關於“隔離酒店”的故事。終於趁這個機會,都寫了出來。

李嚼 2024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Te殊处理成人另类播客 别叫FM 写诗的名字叫 李嚼 lichiao.org
  • Author
  • More

诗|彻夜失眠

鬆散詩集
5 articles
七日書 - 李嚼
7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