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未了?
本期推薦内容:剁椒粿條 06 曾经的大学公民课堂
整理筆記的動機很簡單,公民課是激勵一代人的東西,即使不復存在,也值得留存下來,激勵下一代人。
——《中山大學公民課筆記-上-這是一個思考的好時候》
不敢相信,時隔兩年半,與自己書寫的文字重逢,相遇在另一個播客。
這是講記的第14篇分享。對的,我回來了。
播客的兩位主播,是兩位真心熱愛教育的姑娘。
參與了這期節目的潮汕姑娘,在搜集資料的時候,看到“在mattes平台上,有一位當年公民課的學生,整理了最後一年公民課的筆記”。她大一那年,成為了《公益與社會變遷》的協作者。也是在同一年,“一位當年公民課的學生”跟她同時加入了一個支教公益組織。再後來,又參與了同一個社區項目。每週六上午,起早貪黑,ta從石牌橋,ta從大學城,穿越整個廣州城去做社區項目,比現在上班還勤快不少。再後來,潮汕姑娘去台灣讀教育學,漸漸就不怎麼聯繫。
“學生”本科畢業後,職場學校街頭走了一遭,加入了一個教育社群,認識了播客的另一位主播湘西姑娘。她那時就開始關注教師的心理狀態,“都在關心孩子,誰來關心教育孩子的老師呢?”她也堅持下來了,做了教師心聲社,今年還做了教師幸福手帳。
兩位熱愛教育的姑娘,一起做了播客,做了公民課堂的節目,搜到“學生”當年的筆記,成了節目的結尾。新的連結,就這麼神奇地出現了。所謂「附近」「社群」「圈」,都離不開人與人真實連結的建立。
真心祝福兩位姑娘,在探索教育理想的旅途上,永遠充滿驚喜。
說回這次節目,它補充了從協作者的視角,對公民課堂的觀察。是對本人筆記的很好的補充。特別是一些重要事件的口述,講了些我當年沒有寫的東西,太棒了!本人有幸參加了兩門課程的最後一節課,聆聽兩位老師的心聲。可惜我不夠聰明,沒有記錄下來,不然又是一份值得紀念的東西。
我在寫開頭這句話的時候,會有一絲遺憾,遺憾好東西現在的人無緣接觸。長了兩歲,見識多了才發現,自己是小看了人的靈活性。八十年代的《今天》,九十年代的世婦會,零零年代的熱愛家園,一零年代的公民課堂,再到二零年代的白紙。只要人還在,想像力還在,追逐自由的另一種可能,就永遠存在。
可惜大多數時候,我只在洪流的一個節點,看不到什麼可能性。我是行動者,可我累的走不動了。這一兩年,算是勉強緩了過來。行動者一直在天上飛著,也會有累的一天吧,誰能給他們一個降落傘呢?
聽完這期播客,感覺公民課堂的回憶,找到了它的降落傘。就讓它回歸塵土吧,人在,聯繫在,故事未了。
2023.04.15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