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书:写出渴望的理想之地 · 第一天

我的理想之地

Doctor Human楊紹民
·
(修改过)
·
IPFS
·
晚鳥報名七日書~我的理想之地

《種籽》

童年是成長於鄉下的鄉下~一個我找了40多年,才遇到一個鄰居的地方。那個地方,民風淳樸,村子裡有30~40個人都是我的母親接生的。因為五歲就搬回彰化居住,腦中殘存的印象就是滿地的菜葉、隨處散步的小雞、小鴨,以及有一隻會追著小朋友跑啄屁股的大白鵝。 我的理想之地,有著鄉下的悠閒、充滿大自然的美好、有著人與人親近友善的笑語盈盈。自然純樸的生活,是我心目中理想之地的第一部分。

《萌芽》

上了小學到中學,因為父母管教嚴格,跟同學除了上學期間讀書玩耍,跟同學沒什麼交集,比較深入互動的都是老師。老師們開啟了我看這個世界的另一扇門窗,讓我從童年孤獨、單純的生活,漸漸走入非常多元的精彩世界,讓我的腦、我的心多了很多呼吸的空間,跟飛翔的地方。漸漸、漸漸地,就迷上許多老師們都語帶嚮往地描述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聽起來就很安心,彷彿背後還隱藏許多有待探索的美好秘密的大同世界。我的理想之地,也期待能讓每個人在裡面安居樂業,自在生活。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一個安全快樂的環境,是我心目中理想之地的第二個元素。

《發芽》

而在身心醫療領域工作了30年,包括20多年前在高雄長庚醫院時期,針對思覺失調症、失智症,還有其他慢性退化性精神疾病的患者,我們大量研究「社區精神復健與賦能」,包括「治療性社區、社區賦能、輔助性社區」等等,在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的此刻,長期照護非常需要的這些能讓人們好好過生活,以及在生活中過得好的設計。可以針對每個住民的需求,在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都可以有好的資源輔助,有點像是目前日本的長照系統中的「初老(功能稍微退化,但還可以日常生活大部分可以自理也可以協助他人)」的人照顧「老老(功能已經高度退化,食衣住行大概可以自理,但是例如搬東西、拿重物等等事物會需要要他人協助)」,另外就是社區中許多「具有專業能力的人」也是住民,他們一同在社區生活,每個人負責一部分輔助整個社區能正常運作的工作、並因此獲得自己的薪資收入,而在社區中居住也可以獲得相對補助、也共享社區中的各種資源。此外,進入身心靈深度學習的過去25年,我聽過國外各式各樣的「共生社區」,不同條件、不同背景的人在裡面是平起平坐,沒有誰可以帶著有色眼鏡對待另一個人。社區可以自給自足,包括有耕種的地方、有各種可以使用的自由能源科技,讓大家的生活品質還是可以維持在一個不錯的水平。我們之前的團隊,也曾經嘗試建立類似的「共生社區」- 不同特質的人,圍繞著共生社區的核心,依據自己的特質跟選擇,各自有各自的聚落,讓彼此處得來的人比較密切地一起生活。而且在這樣的社區中,高齡長者可以依據所長與自己的健康狀況,分工協助「看家、哄小孩、講故事、簡易修繕等等能負荷的工作」,而其他年齡層的人,如同上述的「治療性社區」,各自分工賺錢、但不用擔心帶小孩、環境照顧等等瑣事,可以專心發展自己的專長,同時可以依據自已的能力在世界各地賺錢謀生。在思考我心目中的「理想之地」的時候,能夠互助、互補、共生的生活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條件。

《茁壯》

最後回到我的夢想當中,因為我本身是「高敏感族~大腦敏銳度高,可以感覺很細膩的人事物的變化」,同時又從事「不用藥的全人健康醫療」~照顧視角包括個人、家庭、社群到環境,照顧對象包括胎兒、兒童青少年、成人到終老,照顧方式運用各種可用資源調整身體、情緒、心智、精神的全面性健康,工作中也在規劃能符合上述理想的「複合式長照共生社區」。30年下來,彷彿赫塞的「流浪者之歌」書中的老舵手,在生命之河的河畔擺渡。在這樣的工作背景下,我看到每個生命都有有待發揮的特質與潛能,同質性高的人可以彼此共鳴、異質性高的人可以互相學習。我既崇尚自然、常常走進大自然療癒自己;我也酷愛3C、也愛追劇。我心目中的理想之地,會有科技與自然的完美結合。科技只會「剛剛好」的運用,所以不會消耗過多自然能源,但同時人們還是可以享受集體智慧的結晶,甚至「自然聚落」中,可以把科技只用在基本的生活照顧,而「複合式聚落」就可以兩者兼用,「高科技聚落」可能就必須更仔細地規劃運用更多的自然能源、更低污染的科技工具來滿足需求。

《完整》

而這個理想之地,我最想實踐的是「愛、尊重、分享」:

  1. ,從愛自己、愛身邊的人、愛社群、愛自然、愛所有一切。透過過去30年所學,我期待這個理想之地的居民,都能品嘗到有愛的生活。

  2. 尊重,替代包容。未來世界,跟外星人接觸的機會越來越高。如果地球上的人,沒有學會尊重自己、尊重彼此,面對能夠跟未來地球對接的高科技文明,是無法跟對方好好互動、好好對話;更不用說,當我們會因為一個人的外貌、社會條件、各種跟我們不同的元素,就貼上各種標籤看待他人,我們自己也不快樂,也難以發自內心地善待他人。包括尊重人類的生存,也尊重自然的永續,才不會一直破壞地球環境、也不會因為把自然資源耗盡而帶來反撲。所以這個理想之地,尊重會是它生存的重要元素。

  3. 分享,生命會因為共享而有所不同。在理想之地,因為每個人都是被愛、被尊重,而且社區有健康完整的機制,讓彼此生活所需都可以被滿足。所以,在理想之地的每個人都可以依據自己接受的範圍,進行各種形式的分享。以主流醫學形式工作期間,我學習的是競爭;在走入全人健康醫療的領域後,我學會分享愛、知識、技能,以及生命許多的點點滴滴。也許有些分享,仍需要部分定價獲得生活所需;但更多分享,帶來自己、他人、跟生活的驚人轉變,那不是金錢可以換得來的!

    在我的理想之地,生命存在著無限可能;你(妳)呢?讓我們開始發掘內心的理想之地,創造自己最愛的烏托邦吧!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Doctor Human楊紹民生命有千千萬萬的面向。在已經整合主流醫學與自然醫學而運用在臨床醫療,在經歷過用藥物、心理治療、營養、徒手療法、心靈療癒輔助很多人找回健康的種種旅程的此刻,感受生命的各種美好,也希望分享這些美好!
  • 来自作者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如何協助修復自律神經

我心目中理想的醫療,把人視為一個整體。除了身體的健全之外,心理、社會、精神也都要懂得怎麼照顧,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