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处与融入

辛木酉
·
·
IPFS
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很难互相理解的。在其他地方,矛盾没有被看到;而这里是香港。

终于放开了。在中环行街,一百米能路过十几个举起的摄像头。载着游客的大巴重新停靠在各个标志性地点,似乎一切就要恢复如初。

整个二月,我见了非常多的朋友,但无一例外都是自己之前的生活中有过交际的内地朋友。昨天一位朋友说:“看你的朋友圈,我还以为跟你相聚的都是香港人。”我哑然失笑。已经非常多次了,我发现我认知里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位朋友互相认识,只是因为共同的“港漂”身份。

但这不是因为抱团亦或者是拒绝接触本地人;如果不是因为热爱多元的文化也不会留在这里。只不过,工作学习中的接触,和融入他们的生活,也实在是两回事。生活背景实在太不相同,内地和香港的工作经验也天差地别;尽管大家都很好相处,也很难找到共同的话题。有时,尽管大家互相很友善;但最后还是抵不过刻板印象亦或者是已有的生存经验,转向拥抱自己更为熟悉的领域。

所以,有共同身份或属性的人,才会更加热切地拥抱彼此吧。不仅是“内地人”的身份,还有大大小小的“潮州同乡会”“福建同乡会”…还有各种少数族裔的社群。正因为多元,才会更加认真审视自己原有的属性与标签,更加清楚自己想要拥抱和摆脱的是什么,在繁忙的都市洪流中给自己寻找一个定位吧。

语言是个很有意思的切片。课堂授课用英文,课下交流大家各自使用普通话和粤语。我能够听懂粤语却讲不出,跟香港同学交流时,有时想要参与;但无论我说英语还是普通话,都会破坏原有的气氛。为了迁就我,他们会转而开始讲普通话,解释刚刚他们讨论的内容。久而久之,我也不愿意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的迁就,而是保持沉默。

但对于香港同学们来说,在三种语言之间来回切换,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吧。接受有许许多多的人在这个城市来了又走,没有长时间的生活却带着许多偏见;接受一遍又一遍地解释最基本的生活秩序,解释许许多多的刻板印象;接受被凝视被评价,也要接受那么多人来到这里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主动或被动的改变…也不容易啊。

一位朋友来港,跟我聊起所谓“香港人歧视大陆人”的话题。我说:“其实,换作是我们不也一样吗?还记不记得小时候,大连旅游最鼎盛的时期,一堆一堆的人涌到大连,我们不也是觉得烦躁吗。”他哈哈笑道:“是啊,我爸妈以前管那些人叫南蛮子,可烦他们了。现在没什么人了,却觉得这个城市衰落了。”

“那这个命题就很虚伪嘛。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很难互相理解的。在其他地方,矛盾没有被看到;而这里是香港。”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