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開播)|我們為什麽要講粵語歌的前世今生?

愛粵之城CantonLand
·
·
IPFS
·

似水流年EP00-我們為什麽要講粵語歌的前世今生?

在Spotify收聽

原因一:因為沒有人做粵語歌的編年史節目

網上雖然也有一些關於粵語歌的節目,但大多數都是零零散散地講聽歌的感受、或者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沒有人真正完整講過粵語歌的來龍去脈。即使以前有過一些介紹粵語歌歴史的節目,也多是講述粵語歌黃金時代的主流歌手、創作人,沒有人認真梳理過粵語歌的前世今生。

所以我們決定做這檔「似水流年」節目,按照時間的發展順序,講述每年粵語歌壇發生的重要事件,重點介紹每個時期、每個年份值得留意的粵語歌。

之所以按照時間來講述,是因為只有時間是公平的,裏面既有我們可能熟悉的時代記憶,也有我們可能不曾留意的時代碎片,當我們像時間旅行者一樣,回到曾經的時間,才會發現,不管是張國榮梅艷芳這樣的巨星,還是幕後更多不知名的創作人音樂人,都不是天生就是明星,每個人都曾是默默奮鬥的無名小輩,每個人也都是時間長河中的一點星光。

原因二:因為擔心粵語會死

Paul有兩個兒子,小時候在公立幼兒園上學,粵語就不好。後來,他們去了國外念書,更是整天聽英文歌。這讓Paul開始擔心,粵語會像拉丁語一樣死佐。好在這兩年新生代粵語歌手開始興起,兩個兒子開始越來越喜歡粵語歌,聽很多粵語歌,還學習翻唱林家謙等新晉音樂人的歌,併熱衷於參加各種粵語歌busking活動,這讓Paul燃起了做粵語歌節目的心火。

Paul是一個以推介歐美搖滾樂著稱的DJ,有人以為他不聽粵語歌,但實際上,對於他以及很多人來說,都是聽著粵語歌長大的,粵語歌就像陽光空氣一樣無所不在,更不用說多年以來,他與省港兩地很多粵語歌手、音樂人都有著密切聯繫,一直都是粵語樂壇的一份子。而如今他決定認真做一檔關於粵語歌的播客,不僅僅是因為聽粵語歌的人似乎變得越來越少了,更是因為說粵語的人也似乎變得越來越少了。

當我們決定做這檔播客時,有人會問為什麽不做成普通話節目,可以讓更多的人聽懂。節目制作人風子雖然是廣東話很渣的外地人,他卻希望能夠用粵語來講述粵語歌的歴史,原因很簡單:如果說粵語的人都不願意聽粵語歌,不願意了解粵語歌的來龍去脈,那為什麽要指望不懂粵語的人來聽、來了解呢?

原因三:因為只有記得才能繼續

在制作這個節目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很多早期的粵語歌宗師,都已經被我們遺忘,比如呂文成、何大傻,比如吳一嘯、胡文森,比如周聰、鄭君綿,現在很少有人會記得這些名字,原因不僅僅是因為聽過他們歌曲的人已經老去,而是似乎沒有人在乎曾經擁有的人和歌。

所以,當一代一代人老去,就會有更多音樂人被遺忘,哪怕他們曾經被稱為“歌神”,曾經被稱為“天王”,曾經被稱為“天後”,如果沒有人在意,沒有人傳唱,他們也終將像前輩一樣,成為失去名字的人。

Cantopop是什麽?

粵語歌在英語中有一個專門的單詞,叫做Cantopop,最直白的意思就是用廣東話演唱的流行歌曲,還有一種更親切的說法,叫做“廣東歌”。

Cantopop這個詞最早出現在1970年代。1974年,許冠傑發錶首張粵語專輯《鬼馬雙星》大獲成功,美國權威音樂雜誌《Billboard》發錶了一篇介紹許冠傑的文章,作者Hans Ebert最早使用了“Cantorock”來命名這個新的音樂潮流,1978年又改稱為“Cantopop“。所以可以說”Cantopop“這個音樂潮流,是從許冠傑開始的,它比後來興起的日本流行音樂J-Pop,韓國流行音樂K-Pop都要早。

一般認為,粵語流行音樂的發展,是以1974年為一個分水嶺。這一年,許冠傑推出了《鬼馬雙星》,顧嘉煇推出了《啼笑因緣》,不僅成了當年的熱門流行曲,也讓廣東歌走上了流行文化舞臺的中央,從此,變成了華語流行文化,甚至亞洲流行文化的一個奇跡。

1974年,TVB無線電視推出了劇集《啼笑因緣》,同名主題歌由顧嘉煇包辦作曲和編曲,採用了中西合壁的手法創作了這首歌,西洋風體現在曲式、和聲處理和編曲手法上;中國風體現在月琴和二胡,以及其中兩段所用的傳統五聲音階上;

而歌手仙杜拉是一位中英混血兒,之前都是唱英文歌,這是她第一次粵語歌,而顧嘉煇選擇她主唱的原因,就是她一嚮以演唱歐西流行曲為主,形象西化,希望能改變大眾對粵語歌“老土”的印象。

而填詞人葉紹德是資深粵劇作家和填詞人,是專業的粵劇編劇,初稿文言成分更重,電視劇編導王天林(也就是導演王晶的爸爸)想改得通俗點,經幾番修改,葉被逼出一句“為怕哥妳變咗心”,王天林才收貨。

這首《啼笑因緣》一推出,隨即風靡一時,仙杜拉專輯唱片《啼笑因緣》的大賣也帶動了粵語歌的風潮,在接下來幾年裏,羅文、甄妮、汪明荃、關正傑、葉振棠、葉麗儀等一代粵語歌明星都是由此誕生。

其實回顧廣東歌的發跡史,就會發覺是一場土洋爭寵、土洋結合的混血史,而顧嘉輝和許冠傑都是讀過洋書、又深受本土文化影響的創作人,顧嘉輝曾留學於美國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是該校首位中國人學生,許冠傑就讀於香港大學心理學繫,讀中學時就夾band唱英文歌。

因為《啼笑因緣》《鬼馬雙星》的成功,1974年被視為粵語流行歌曲的誕生之年,顧嘉輝和許冠傑也被看作是Cantopop的開創者,但實際上,他們也併非從石頭裏蹦出來的孫悟空,廣東歌也不是在1974年這一年突然冒出來的。

在1974年之前,世上併不是沒有廣東歌,只是那時歌曲不多,影響力不大,而且往往因為太過老土甚至粗俗而被人看不起,但是Cantopop正是脫胎於早期一些不入流的廣東歌。

我們是怎樣梳理粵語歌編年史的?

在「似水流年」節目裏,我們不僅會聽到許冠傑、林子祥、陳百強、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葉倩文、Beyond、林憶蓮、四大天王、王菲、陳奕迅等這樣的樂壇巨星,也會遇到顧嘉輝、黃霑、黎小田、盧國沾、鄭國江、林振強、林敏聰、劉卓輝、黃偉文等這樣的創作巨匠,還會聽到陳秋霞、盧冠廷、蔡國權、林誌美、周啟生、RAIDAS、AMK、林一峰、at17、林家謙等這樣併不多見的唱作藝人,以及更多不太知名的、或者被人遺忘的音樂人,因為每個創作過廣東歌、演唱過廣東歌、熱愛過廣東歌的人,不管後來是否功成名就,都是粵語歌的一部分。

在梳理粵語歌將近一百年的歴史時,我們主要參考了維基百科的有關詞條,以及為數不多的研究資料,包括黃霑先生的港大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 (1949-1997)》, 香港流行音樂研究學者黃誌華先生的著作《原創先鋒, 粵曲人的流行曲調創作》,和博客《1974-2000年香港流行曲發展年錶》。還有一些資料詳實的樂迷博客,比如一個名為《come back to love:80-90年代廣東歌》的音樂博客。

經過這次梳理,我們發現市面上流傳的一些資料併不准確,包括一些關於香港流行樂的書籍,音樂網站上的一些唱片介紹,網絡流傳上的一些年錶回顧,甚至維基百科上的一些詞條內容都會有紕漏,所以我們盡量採用多源頭查證方式來確認信息,但肯定也會有失誤,如有資料錯誤,歡迎大家補充指正。

關於「愛粵之城CantonLand」

「愛粵之城CantonLand」是一個令你再度愛上粵語歌的聲音節目,邀集每一個愛過/愛著/愛上粵語歌的人,一齊重拾粵語歌的流金歲月。

節目1「似水流年」:每周二更新。全球首個維基百科式的Cantopop編年史節目,由跨世代粵語主播Paul與尷尬對談,講述百年粵語歌的前世今生。

節目2「一生所愛」:周五更新(不定期)。Paul與嘉賓親密傾談,講述他/她喜愛的粵語歌和背後的情感故事,特邀兩岸三地音樂人、創作人、傳媒人等跨界嘉賓,敞開心扉,重拾記憶,傾出他/她的一生所愛。

關於主播與制作人

Paul,粵語DJ教父

1989年創立國內第一個專業介紹歐美音樂的電臺節目《V2 Salon》,1991年創立音樂人訪談節目《都市觸覺》,是內地最早採訪張學友、劉德華、林子祥、林憶蓮等港臺巨星的電臺主持人,節目影響全國廣播人,被譽為“歐西音樂教父”,是華語電臺傳媒引領者。

尷尬,新銳粵語主播

2014年創辦粵語原創節目《尷卵尬》,成為粵語圈最受歡迎的網絡電臺節目,曾專訪陳奕迅、譚詠麟、盧冠廷、Aga江海迦、JW王灝兒、Ares鄭建鵬、Supper Moment等多位粵語歌手。

風子thewind(制作人),傳媒人/專欄作家/樂評人

曾任《21世紀經濟報道》《城市畫報》資深編輯、貓王音樂臺制作總監; 先後創辦DIYMUSIC音樂分享網站、想去Video旅行視頻等;曾出版音樂文集《克萊因藍》《單嚮度藍》。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愛粵之城CantonLand「愛粵之城CantonLand」是一個令你再度愛上粵語歌的聲音節目。 節目1「似水流年」:全球首個維基百科式的Cantopop編年史節目,講述百年粵語歌的前世今生。 節目2「一生所愛」:特邀兩岸三地音樂人/創作人/傳媒人等跨界嘉賓,講述他/她喜愛的粵語歌和背後的情感故事。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