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植物蔬食♦科學研究的背後

鈴瀧編
·
·
IPFS
·
「食療聖經」讀後感與實驗簡單記錄。
電子書服務平台:《食療聖經》

現代人受到主流醫學和科學教育的影響,特別相信各種研究數據,那些複雜圖表看起來就覺得哇!好厲害的樣子!對於各種食材的研究也是。但是有些食材當年說是這樣,可能不過幾年後就大反轉,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

如果對於食材相關的科學研究有興趣,推薦影片和有趣的書:

食療聖經 : (最新科學實證)用全食物蔬食逆轉15大致死疾病

這本書寫的相當深入淺出,至少對於我們這種非內行人算是相當友好,專業的部份用相對白話好理解的文字寫出。最有趣的部份就是看西方人自己吐槽自己,如果哪天遇到那種喜歡引經據典的,這本書的吐槽方式很值得學以致用(喂!)

本書有很大的篇幅在介紹一些常見大病、癌症、慢性病等在現代是怎麼因為錯誤飲食+錯誤習慣而更加猖獗,順便嘲諷藥廠與大公司的各種指向性研究導致狀況更加糟糕,真心非常有趣。

很多千年歷史、或有一些特殊信仰特殊生活方式的原住民,都有自己流傳下來一套可以說是最適合的飲食法。當強盛、快速便宜的西方飲食文化藉由方便的交通傳遍世界後,各種慢性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也跟著傳遍世界。認真比較前後數據差異,令人心驚!這種飲食文化、醫療科學的傳輸,是另一種無形的可怕侵略。

★全植物蔬食→高纖飲食。

  • 強調吃各種原形植物(生食的量>熟食的量)、全榖物、堅果類、豆類、漿果類、水果類、香料、各種茶類飲料、搭配運動等生活型態。
  • 自家實驗下來,高纖飲食最適合的應該是「西方飲食人」。

西式飲食習慣通常少蔬菜、大量麵包蛋糕甜點、大塊肉類、喝碳酸飲料和酒更多、炸物零食豐富,這些人非常適合利用高纖飲食增加腸胃蠕動,藉以幫助消化系統處理積食宿便脹氣等,效果應該相當不錯。

但是如果已經是東方飲食習慣+吃素,比如我家,原則上不會自己主動買奶喝、日常不吃蛋非常偶而吃點鹹蛋皮蛋、不主動買素料吃,基本上原來就已經是大部分全植物蔬食了。稍微修正一下更少吃麵包蛋糕甜點零食加工品,達成的很輕鬆。

要說差別,大概在於我們更習慣吃熟食。吃素人如果沒有吃足量的蛋白質,身體通常都是偏寒的,如果再吃生菜多的高纖飲食,腸胃蠕動更多但沒啥積食的情形下反而會增加脹氣不舒服的症狀,吃幾次生菜會更想喝熱湯。

  • 最好還是先了解自己的體質後,可以依此相應的調整。

➤飲食偏好、飲食偏見,研究的可信度?

世界上沒有完全中立的人,每個人都會因為各種因素而有自己的偏好,更何況是利益至上的商業圈。簡單舉例,想推銷自己的商品,那麼資助研究所做的研究方向,當然是要能夠支持商品優點的研究啊!那這些研究可信度有多少?嗯......想吃想用的人就會相信吧!

「你家小孩怎麼養的?長得高又聰明。」
「我家吃素啊!就這麼隨便養囉!」
「哎呀~吃素營養不夠啦!」

從小聽過無數次這樣的對話,聽到很想翻白眼。聽到體會出一個感想:人只會接受自己想接受的部份,即使看到對方執行出非常棒的成果,跟自己相信的有違背或者自己不想這麼做的時候,就會不相信、無意識的用根本沒有邏輯的話語反駁。不知道是在說服對方還是在說服自己。

老爹一直到退休,每年的健康檢查都是他們單位裡唯一沒有紅字的人,也大概是唯一明明年紀最大但是不用照三餐嗑藥的人。同事都知道他吃素,講過無數次的羨慕和應該也要來這麼做。一直到老爹退休,還是沒有人這麼做。人們總是在各種僥倖中欺騙自己啊!

科學研究的背後到底是什麼?是製造問題還是解決問題?是製造懷疑還是回答懷疑?看一些不同角度的書,試著用不同角度思考。如果邏輯有輕易被打破的漏洞,那就該好好珍藏自己的信任,不要輕易付出。

如果世界上有真理,那該是放諸四海皆準,而不是有條件的、限定的真理吧!

p.s.如果想實驗全植物蔬食,或是跟上最近的吃素潮流,偶而想換換口味的朋友,記得要挑選美味且健康的料理。要知道在素食的世界裡也是充滿了各種罪惡的味道啊!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鈴瀧編人生轉彎後,發現遍地驚喜。 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讓自己,活的不要太方便。 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與覺察力! 混跡於Matters、方格子、Potato Media、google blogger
  • Author
  • More

電鍋洛神花漿:不加一滴水電鍋懶人法

簡單最困難│斑鳩瑪哈

簡單最困難│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