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念佛,任佛安排

淨土門-象山慶
·
·
IPFS
·

信佛念佛,任佛安排 2022.3【淨慶代答】

問:父親生前是念佛人,且擔任義工,為何連續兩次車禍?為什麼沒受保佑?是忘了念佛?或業障深重?或壽限已到而不能強求?

答:一般人有這些疑問,也是正常的,但對於真心信受彌陀救度而念佛的人,多半不會有這樣的疑惑,因為他相信佛光隨時攝護他、保佑他,能為他做最好的安排,甚至超乎他個人所能想像、理解、希望的,不論表面上遭遇了甚麼看似不完美的狀況,對他本人而言,應當是可以承受且結局圓滿的。我們外人雖然不曉得他的身心狀況,但也不須為他擔憂、懷疑,或不平,因為「信佛念佛」是他生前的選擇,必然經過他的深思熟慮與親身實踐、且長期體驗而終於坦然信受,成為生命的重心與生活的常態;至於他本人可能與阿彌陀佛有某種的交心與感應,而不斷的強化其信仰與信心,這是我們所不能知曉,乃至他親口說了我們也未必信,因此,我們應站在他的立場、尊重他的選擇、隨喜他的信仰、祝福他的往生,從正面去看待這件事,才是做子女的孝心;而不是以我們自己的迷惑與懷疑,或負面情緒來猜測親人的信仰與善報,甚至因此干擾了親人的往生,辜負了彌陀的慈悲。這絕對不是我們做子女的本意,只因欠缺這方面的信仰與經驗,難免以世俗的想法及善意的擔心,來面對我們做不了主的生死大事。但其實不必如此多慮,只要我們確知親人生前並無大過失,且真信、切願而經常念佛,那麼,依常理及佛法,必有相應的圓滿結局,甚至是超乎我們想像的善報,也就是往生極樂而成佛,因為這是佛經所說,彌陀承諾的,無可懷疑。

因果的道理是可以信解的,但業報的事相極其深細複雜,不是我們所能窺探、掌握;唯一可確定的是,「信佛念佛」對於個人消業障、增福慧、得往生,並徹底改善今生及未來的命運,絕對是正面、積極、更好的,不可能有任何反效果,這是古往今來數不盡的實例所證明的;也因此,您的父親及同修蓮友們都欣然信受,樂在實踐,並發心當志工翻譯淨土宗書籍,協助傳播「信佛念佛得大利益」的訊息,讓更多的人聽聞、啟信而行動、受益,我們身為子女的,或許該為父親的選擇、奉行及念佛安心、往生極樂而感到高興、隨喜,並祝福;更進而隨順父親生前的信仰,以他所喜樂的方式,陪他一起念佛、祈願並迴向,這就更能順他的意、滿他的願,也圓成子女的孝心。如此正向的情感與行為,必然獲得正向的回應與結果,對大家都更好。

與其因為個人的不知不信而衍生猜疑或質難,沉湎於負面情緒中卻無所作為,徒令父親牽掛;不如勇敢正直的隨喜父親生前睿智的抉擇,讚嘆父親始終堅定的行持,為子女立下好榜樣,讓我們也追隨父親的腳步,效法父親的身教而同聲念佛,從其中體會父親的心境與感受,或許更能貼近父親的心與願,也算是「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的達孝了。

或許父親生前曾因自己念佛受益,而希望親眷也了解其信仰而一起念佛蒙福,這是他對子女最後、最迫切、最極致的關愛與建議,將子女託付於他所信所賴的阿彌陀佛,代替他繼續照顧世間的親人,並等待日後的淨土團聚。因此,為人子女的也回應父親的念想,圓願父親的遺願。

個人生前的遭遇及往生的狀況,只有彌陀與父親一體共曉,外人難知難測,雖然如此,寧可採取正向的心態,相信並祝福父親,因信佛念佛而現前受益並安然往生;子女能這樣託付父親於彌陀,而得安心,父親也更能了無牽掛的捨娑婆之業報而欣然生淨土,這樣豈不是雙贏皆好,一切圓滿?!心理學也告訴我們,真信能受益,猜疑全無益。

經論與古德常說:世間最大的孝,是送父母往生極樂,永離六道輪迴之苦,並且繼述親長之志,自信教人信,這是世間與出世之一切功德無可比擬的。因此,願您能放心安心的體會父親這一生「信佛念佛,任佛安排」的至誠之信,以及如是懇切的祈願:普願有情皆念佛,臨終往生極樂邦,家親眷屬永團聚,光壽如同大願王。

南無阿彌陀佛

回覆

推薦

引用

列印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其他

自訂分類:慶十八-念佛

上一則: 志工心得-序

下一則: 清明祭祖-念佛是大孝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7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6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4


慈雲懺主<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淨土門-象山慶 人生忽如寄,樂邦歸去來 (淨慶.正玄--張火慶:博士/教授) https://blog.udn.com/6ccc7d15/article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