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稻为桑“为什么不成功

覅随访时
·
·
IPFS
本文所探讨内容均根据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剧情分析,与现实历史中的明朝无关

大明王朝1566中的前半部分花了极大的笔墨描述了”改稻为桑“这件事,改稻为桑的失败揭露了明朝腐败溃烂的现实,为后面海瑞“死谏”嘉靖做铺垫,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改稻为桑”的失败?

在剧中,严党一派为了继续把持朝政,必须弥补国库亏空。开源节流,其中开源就靠出口将丝绸卖到海外,产能不足就需要扩产,于是才有了一年内将浙江稻田普遍改桑田的改稻为桑。

先说下背景,在严党的策划中的理想方案是让浙江丝绸大户也就是自己的势力将农民的田买去,兼并田地,统一管理,在完成填补国库的同时,又能中饱私囊,一举两得。唯一的利益受损方就是浙江境内的失田的百姓。

海瑞在反对土地兼并,抑制豪强的文章中说:是以失田则无民,无民则亡国!失田的流民多了,社会就会有动乱,嘉靖只是贪财,但还没昏头到不在乎民心的地步。因此,倘若按照所设计的执行,就会有潜在的王朝更替的风险,严党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不会傻傻的自己去做这件事,改稻为桑这件事必须要拍一个中立的,至少要看起来客观的非严党人士,这个人就是高翰文。一方面,做起来会阻力小一些,其次,倘若失败了,就可以把他抛出去做弃子。

按剧中剧情,第一个阻力就是胡宗宪,胡宗宪是浙江巡抚,改稻为桑成功了,百姓就要骚乱,胡当然不肯,于是胡宗宪特地在驿站等高翰文,向他陈述利弊,在国策执行之前就让高翰文站到自己这边,提高了改稻为桑的成本。

其次,就是海瑞。谭纶向裕王举荐了海刚峰,本意就是要阻挠改稻为桑扳倒严党。海瑞无意党争,但是他心系百姓,决意要为淳安的百姓争取利益,这才有了后面海瑞与郑泌昌何茂才的激烈争执。

海瑞不过一介七品知县,凭什么和巡抚作对?两个原因。一是海瑞的背后是裕王,任何人都知道这一点,不得不忌惮,这也是海瑞的最大凭借。二是海瑞一开始就知道淳安知县兵凶战危,当他选择出任淳安知县一职时就已经做好将命留在淳安的准备。已将生死至外,心中唯有百姓!第一点是海瑞的基本盘,第二点让海瑞成为海瑞。

严党命数尽矣,先失去了己方得力大将胡宗宪的支持,对手又冒出了一个百年难遇的海瑞,改稻为桑焉能成功?严党焉能不倒?倒矣,倒矣,只不过你方唱罢我登场,严党命数尽了,倒了一个严党,还会有下一个严党,命数尽时自会倒,明朝的命数也在这一个个党争起起落落中走向尽头。。。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