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收到一筆電子書借閱的收入!
《出發。首爾》上市一年又兩個月後,我收到一筆大的收入明細(不多,一千多塊而已,比起過往一年中的多很多。)看了一下數字,才知道原來是過去一年「被借閱」的累積金額,讓我感到意外,原來除了「台灣雲端書庫」外,在凌網這個電子書平台,也提供了借閱的功能!
關於「借閱」這件事,近期因為「台灣雲端書庫」的借閱次數提昇到「無限借閱」並以「被借閱」的次數撥發金額給出版社(不多就是)而有了許多討論,有些人認為這樣會壓縮到「銷售量」,但身為電子書獨立出版的作者與出版社這端,我倒是樂見這樣的政策實行。
前幾天才與出版業界的朋友討論起「書沒有人關心了」這件事。偶爾還是會想起那個出版進入黑暗期的開端,我剛接案的初期,我以為那是「出版黑暗期的尾端」沒想到它竟只是開端,在那個iPhone才剛在台灣發售沒有太多人有,Facebook(所有的社群平台)才剛進入台灣網路之時,賣書的折扣戰早就吵了數年,書籍的行銷活動仍然風風火火,那時哪需要擔心「沒有案子」?只怕沒有時間睡覺,讓我的接案人生的菜鳥時期,累積了許許多多的經驗,以及用非常有效率的方式,存到了我在那之前上班族人生無法攢到的收入!
「閱讀」這個習慣,在生活中被擱置到最後的選項,甚至不在選項之中,從社群平台的出現,到大量的影音占據生活的全部,最後再被影視平台重重一擊,就連在出版社工作的朋友,也經常聊起自己的閱讀習慣,多半也被「追劇」給瓜分了!
習慣的養成很難,但一旦養成習慣,就不太容易被影響,除非那個習慣無法讓人感到「有趣」「願意持續」以及「難以親近」或「難以取得」。
「讀字」與「寫字」是相當耗費時間的,也需要非常大量的「思考」(影片滑滑就過了嘛!)對於目前快速運轉的世界,以及動不動就有人幫你整理大綱和騙你入內的那些「根本沒有內容」的新聞養成的閱聽習慣,光是要「安靜下來想一件事」都不容易,要「靜下心來好好地把別人傳遞的訊息讀過、聽清楚」也很難,就別說要「讀完一本書」或「讀完一篇文章」了!
(我跟家人看新聞時,我都很受不了「明明剛剛記者或主播前五秒才說過的事」或是「明明標題就寫在那裡」但家人還是會沒有把字讀對、把內容聽正確,又再問我「那是什麼」!)
看到《出發。首爾》在凌網總借閱數換來的收入,有讓我心頭為之一震!一來它代表「使用者付費」這件事(在凌網借書是要付錢的,不像台灣雲端書庫是政府買單)二來也代表「還是有人願意讀這本書」,即使不想花錢買,我也覺得很開心,畢竟這年頭別說「讀書」了,不論是方格子、matters的閱讀數都是下降的(以「追蹤人數」來計算比例的話,人們即使收到「新文通知」也不一定會打開來看。)更遑論在社群媒體上轉分享的連結即使該篇貼文有數十個讚,也不見「瀏覽數」的增加!
那麼,有人「主動 」借來閱讀,是否應該感到欣喜?
對於一個長期寫字(不好意思說寫作)又期待有人閱讀(或者說期待有人能分享自己的創作)的作者與出版者來說,「有人主動動手去點開來讀」真的是讓人開心的!於是我更相信「獨立製作、出版電子書」這個選項是「正確的」!
賺取收入的確是一種「獨立製作、出版電子書」的目的。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時間被瓜分」到容易耗費與浪費在各種娛樂中,還有人願意走進文字裡閱讀那些也許難入出版專業人眼中的作品,對於一個相信讀者,也相信「閱讀不會消失」的我來說真是莫大的鼓舞!
那就好像,我始終都沒有放棄堅持自己選擇,雖也經常感到無力且孤獨的行走著,卻不時地感受到那前行的路上,總是有微微的光亮閃耀著!
也正因為如此,我願意分享並鼓勵所有喜歡寫字的、想要寫成書的人,自己學習編輯、自己學作電子書、找人幫忙發行(或自己上架),並在這些事裡精進自己,朝自己信仰的路走,即使非常的孤獨或是沒有人響應,但總會有誰(讀者)剛好選中了你,或者自己也完成自己的自我期許!
這是一個時代賦予每個人都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時刻,雖不會大紅大紫,也不會聲名大噪,但是是一個擁有無限資源及自由發揮的時代!
如果沒有閱讀習慣,或是想先熟悉「電子書的閱讀」,可以先從借閱開始閱讀:
我的兩本電子書:
圖:20190329,首爾ARC.N.BOOK,Canon EOSM50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