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AI 藝術的崛起是版權戰場或勞動權益之爭?

c2x3|區塊鏈藝術媒體
·
(edited)
·
IPFS
·
這場關於 AI 與創作權的辯論,仍然在持續發展,而最終的關鍵,將取決於我們如何定義「創作」,以及如何為創作者爭取公平的市場環境。⠀

🔹AI 藝術的「詭異感」與創作者的未來

隨著 AI 生成藝術的興起,創作者的權利、著作權法與藝術本質的爭論愈演愈烈。知名作家與科技評論家 Cory Doctorow 提出了一個關鍵觀點——試圖透過修改著作權法來打擊 AI 生成內容,不僅無法真正保護創作者,甚至可能適得其反。他認為,保障藝術工作者的最佳方式,也許是從勞動法改革著手,而非僅僅關注版權爭議。

🔹 AI 訓練資料與著作權的灰色地帶

AI 模型的訓練過程通常涉及大量網路上的圖像、文本與聲音資料,並透過數據分析進行學習。從法律角度來看,這類短暫複製行為屬於合理使用,與搜尋引擎或網路存檔機構的運作模式相似。然而,當 AI 模型「記住」完整的內容,甚至能準確再現原始作品時,就可能涉及版權侵害。因此,針對 AI 訓練資料的法律界線仍不明確,未來的判例與法規修訂將影響整個產業。

🔹 AI 生成內容是否侵犯創作者權益?

AI 模型的運作方式並非單純「複製貼上」藝術作品,而是基於統計機率計算,從數據中提取風格、結構與元素。然而,某些 AI 作品的細節仍可能過度接近原始素材,例如 Midjourney 曾生成帶有 Getty Images 浮水印的圖片,顯示 AI 在學習過程中可能「記住」過多資訊。這樣的情況是否違反著作權,仍然是一個未解的法律難題。

🔹 重新制定著作權法,真能保護藝術家嗎?

如果現行著作權法無法有效阻止 AI 生成內容,那麼創作者是否應該推動新的法律來規範 AI 訓練?Doctorow 認為,這樣的做法可能會造成「附帶損害」,影響學術研究、新聞存檔、甚至是數位人權運動,因此,他認為過度限制 AI 爬取資料的法律,可能會對社會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

🔹 版權保護 vs. 勞動法改革,哪個對創作者更有幫助?

Doctorow 認為,問題的核心不在於 AI 是否「侵犯」創作者的版權,而是資本市場如何運作。出版社、媒體公司與大企業早已壟斷了內容創作市場,即便 AI 受限,這些企業仍可能透過版權買賣來進一步削弱創作者的議價能力。因此,與其專注於修改著作權法,創作者應該關注勞動法改革,例如參考 2023 年好萊塢編劇工會罷工成功爭取到的勞動權益,或推動集體談判來提升藝術工作者的議價能力。

🔹 AI 藝術能成為「真正的藝術」嗎?

Doctorow 表示,AI 生成內容缺乏「創作意圖」,因此本質上與人類創作不同。他引用馬克·費雪(Mark Fisher)的理論,認為 AI 藝術之所以讓人感到「詭異」,是因為它創造了一種「有意圖但無主體」的錯覺。然而,歷史上也曾有許多藝術運動採用非理性或隨機技術,如超現實主義的「自動技法」與布萊恩·伊諾(Brian Eno)和彼得·史密特(Peter Schmidt)開發的「Oblique Strategies」工具。因此,未來 AI 是否能被接受為真正的藝術,仍然有待觀察。

🔹 產業未來:法律與市場的平衡

Doctorow 最後指出,AI 生成內容的最大風險,不在於「是否侵犯版權」,而在於資本市場如何利用 AI 來降低創作者的勞動價值。企業不會因為 AI 作品沒有著作權而停止使用 AI,反而可能利用這一點來壓低藝術工作者的薪資。因此,與其將希望寄託於著作權修法,藝術工作者更應該透過工會、勞動法改革與集體談判,來確保自身權益不被 AI 取代。

這場關於 AI 與創作權的辯論,仍然在持續發展,而最終的關鍵,將取決於我們如何定義「創作」,以及如何為創作者爭取公平的市場環境。⠀

參考資料:Right Click Save

#區塊鏈藝術 #web3 #NFT #c2x3 #二三設計


c2x3 除了會在 Matters 分享Web3相關資訊,也致力將台灣項目推向國際,如果喜歡這些內容,請不吝分享我們的文章讓更多人看見,我們也有 FacebookInstagramThreads 和英文版的 TwitterMediumfxtext 喲,歡迎大家來逛逛,未來還請各位多多指教囉!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