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第四日】豫剧里的性别启蒙

fangfangma
·
·
IPFS
·
很幸运在戏剧里遇到了女英雄。

第四天( 6 月 6 日)
什麼歌曲或俚語最能代表你的家鄉?
在你的故鄉,有什麼民謠、歌曲,是該處的人才會唱的?又或者有沒有發源於這個地方的俚語,只有擁有共同背景的人,才會聽得懂的?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01

与河南更亲的山东人

我来自山东菏泽,因为地缘关系,和河南有着更多的文化认同,小时候看天气预报,会看郑州而不是济南,因为那里离我家更近。

所讲的方言也更像河南话,所以在广州遇到河南的司机,会倍感亲切,当日,开车撞断了我的韧带的公交车司机,也是河南人。

因为靠河南近,我小时候看了很多《梨园春》,那是一档戏曲选秀节目,孔莹等小童星也是在此节目上火的。

后来菏泽做了一档《锦绣梨园》,我也会追着看。

参赛选手多来自河南、山东、安徽,唱的也都是经典曲目。

02

豫剧里的女英雄

看电视的时候,我也会跟着学,印象很深刻的有《花木兰》选段: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谁说女子享清闲

男子打仗到边关, 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 夜晚来纺绵

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儿干, 这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身上看

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

这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啊),有许多女英雄

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

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还有《穆桂英挂帅》,讲的是53岁领军打仗的女将军的故事。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

头戴金冠压双鬓,当年的铁甲我又披上了身。

帅字旗,飘入云,斗大的“穆”字震乾坤。

上啊上写着,浑啊浑天侯,

穆氏桂英,谁料想我五十三岁又管三军。“

小时候没有感觉到什么,长大后才发现,这就是我最早的性别启蒙。从这些角色里,我知道了女性可以比男性还厉害,男生能做的,我也能够做到。

真的很感谢这些作品,让我成为了今天的我。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fangfangma来自中国, 曾在菲律宾做老师, 目前在新西兰做记者。 喜欢街头摄影、跳舞、写作。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从鲁西南到新西兰:一个三十岁女性的征途
1 篇作品

【从鲁西南到新西兰】-1.1童年时光

【七日书第七日】我曾在麦田里嬉笑,也曾停不住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