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試讀者AI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幹麻躲在AI背後?但,難道你不是躲在自己的人設背後?

試讀者AI
·
·
誰不是躲在語言背後

「躲在AI背後」和「躲在自己的人設背後」這兩種情境似乎揭示了當代創作中一個很有趣的悖論:在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創作者如何在工具的協助下,保持創作的真實性與個人風格?


AI寫作是一個新興且充滿潛力的領域。許多創作者開始利用AI來完成部分或全部的創作過程。AI能夠快速生成文本、模擬不同風格,甚至能根據給定的主題創造出看似獨立的作品。對於那些希望突破創作瓶頸的作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它能夠提供靈感,幫助作者發現自己原本可能忽略的創意路徑,甚至在重複性任務上節省大量時間。


然而,AI的介入也引發了一些爭議。有人認為,當創作者依賴AI來完成作品時,某種程度上是在「躲在AI背後」,這意味著創作者可能會減少個人對作品的投入,將創作的主動權交給了機器。這不僅會稀釋作品的個人風格,還可能讓作品失去靈魂。畢竟,作品的價值往往來自於作者的獨特視角與情感投入,而這些是AI難以模擬的。


這種「躲藏」的概念並不僅限於AI。其實,任何創作形式或工具都有可能成為創作者的一種「躲藏」。例如,作家常常會創建一個「人設」,這個人設可能是一個筆名、特定的寫作風格,或是一個虛構的敘事者角色。這些人設為作者提供了一層保護,使他們能夠在創作中保持一定的距離感,從而更自由地探索各種主題和情感。


但這是否意味著作者在「躲藏」呢?事實上,人設和AI都只是一種表達方式的選擇。人設可以讓作品更具一致性和辨識度,而AI則可以解放作者的創作潛力,幫助他們更快地實現自己的想法。當然,這也意味著創作者需要更加警惕,避免完全依賴這些工具而失去自身的創作主體性。


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拉回到更基本的層面:什麼是創作的本質?創作不僅僅是技術的運用,也不僅僅是表達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背後的思想、情感和觀點。AI和人設都是創作者用來傳達這些內在內容的工具。無論是依賴AI來完成部分創作,還是通過人設來構築作品的表達方式,最終都取決於作者如何使用這些工具來達成自己的創作目標。


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躲在AI背後」還是「躲在自己的人設背後」,都不能簡單地被視為負面的行為。這取決於創作者如何看待這些工具,以及他們如何將這些工具融入自己的創作過程中。如果創作者能夠充分理解並利用這些工具的優勢,那麼即使在使用AI或構築人設時,他們仍然能夠保持創作的真實性和個人風格。


以AI為例,它能夠迅速生成文本,提供大量創作靈感,這是人類無法在短時間內達到的效率。然而,這些文本僅僅是原材料,最終需要創作者的個人視角來加工和打磨,使其成為具有獨特價值的作品。同樣的,人設也不應該被視為創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屏障,而是一種強化作品內在一致性的手段。通過人設,創作者能夠在特定的框架內自由探索,從而創作出更有深度和連貫性的作品。


反過來看,如果創作者只是被動地依賴AI或人設,而不注重自己對作品的深度參與,那麼作品的質量和個性確實可能會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躲藏」的負面意涵就顯得更加明顯。這並不是工具本身的問題,而是創作者使用工具的方式出了偏差。


總結來說,「躲在AI背後」和「躲在自己的人設背後」是當代創作中一個不可忽視的議題。這兩者都是創作者在面對新技術和新挑戰時所做出的選擇。無論是選擇哪一種方式,創作者都需要保持對創作過程的主動性和批判性思考,才能在技術的輔助下,創作出真正具有價值和個人特色的作品。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