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飯氣》到《毒舌》的中年危機
從《飯氣攻心》到《毒舌大狀》,黃子華一舉從以往的票房毒藥,蛻變成今天的賣座奇蹟,可喜可賀。不過撇除票房收入,黃子華在跳出過往喜劇框框之餘,還能夠重拾(源於棟篤笑?)言志本色,就更是功德圓滿。
不知有沒有評論提及過,從更廣闊的視野看待,《飯氣攻心》和《毒舌大狀》其實都是關於中年危機的電影。子華神行年已六十有二,但樣子卻保養得出奇的好,即使超近鏡亦無甚歲月遺㾗。說兩齣作品中的大佬和林若水,年齡若設定在四、五十之間,應無疑問。
或許可以先回到陳詠燊的首作《逆流大叔》,基層中佬阿龍(吳鎮宇)事業愛情皆落空,是直接了當的中年危機喜劇。來到了《飯氣攻心》的大佬,變得中產有品味得多,生計似乎不是問題,但感情生活同樣交白卷。然而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對家人,這頭家還能否延續下去。
再來到《毒舌大狀》的水哥,大狀背景當然更加尊貴,但卻只能淪為不得志的裁判官,把心一橫轉去「瀨契弟」,卻馬上「瀨嘢」。這顯然亦是一個中年危機的故事,問題則變成:還能否重頭再來,可以如何走下去?
推而廣之,近期《窄路微塵》中的張繼聰、《阿媽有咗第二個》和《過時·過節》中的毛舜筠,還有《流水落花》中的鄭秀文,不也同樣面對著中年危機嗎?不知怎的,女性危機似乎都總是先從婚姻開始,男性卻總是連婚姻都未有!
《飯氣攻心》和《毒舌大狀》中的黃子華,都是有所堅持的人——大佬堅持繼承父母的家業,「一家人齊齊整整食飯」;水哥堅持法律用來捍衛公義,不應變成特權階級的專利。但到了最後,大佬發覺是自己太執著了,「有福」也變成「冇福」,保住頭家其實也可以有變通辦法;至於水哥則堅持莫忘初心,自能等到「天冇眼」變成「天有眼」。
毋庸多言,《飯氣攻心》和《毒舌大狀》中的中年危機,當然都不是黃子華一個人的危機,而是香港整體的危機。問題是回歸都已經廿五年,「這頭家還能否延續下去」?不無意外地,陳詠燊的答案竟然是:「打開門,行出去,去遠啲!」,在故事結尾留下充滿弦外之音的一句話。
至於在《國安法》的年代,到底選擇「被人打」抑或「被天收」?觀眾自然都會有各自的答案。問題卻在於:香港還能否重頭再來,可以如何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