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麼口味?什麼口感?

有字之事
·
·
IPFS
·
詞彙選擇

口感語口味、風味,味道,滋味不一樣 ,是形容食物咀嚼感受的詞彙,因此假設有兩種咖啡豆,「歌仔戲小生」和「第五市場」,將其分別研磨、沖泡出兩杯黑咖啡,由於液體的性質非常接近,我們可以說口感類似。

口感類似(或一致)但是口味可能有天壤之別。或酸或苦、可輕可醇,風味(味覺乃至於嗅覺)的細微差異是愛好者追求的依據。

至少我在購買豆子或是葡萄酒的時候,不是期待體驗到流沙狀、膏狀、酥脆、乾硬、有韌性的質地。這些是口感,我挑選的是口味,對朋友描述或是給予評價的時候談論的也通常是口味,不是口感:一碗湯硬不硬軟不軟。


關於口感和口味,平日在某些麵館用餐偶爾有同時討論的機會。我們看看拉麵。

日本的拉麵湯頭種類繁多,因為當清湯飲用時對國人而言口味偏重的關係,不少餐廳提供稀釋服務,讓「口味」變淡。

至於麵條則另有學問,除了粗細以外還有軟硬變因,搭配麵的種類(沾麵、湯麵、涼麵等等)一併考慮,做出最適合的選擇。當然,因人而異。

選擇麵條軟硬的時候我們考慮的是「口感」。


口味和口感雖然都是發生在口部的感受,但兩者描述的對象不同,不能全面以口感取代。

還好洋芋片的包裝上寫的還是「普羅旺斯烤雞口味」而非「法式蜂蜜芥末醬口感」。


要是「味道」跟「口感」混為一談的話,最後我們可能也會說出這樣的話:

@「這首歌耳感好 ,我重複的聽了整天」

(這首歌很悅耳、好聽)

@「食物餿掉了,鼻感不好」

(發臭發酸、難聞)

@「今天光線昏暗,拍到照片眼感不好」

(效果不好)

@垃圾袋請不要放在餐桌上,觀感不好,看了胃感不好」

(倒胃口?)

說到食慾,圖片裡的炸魚裹冰淇淋口感很好,濕軟溫潤,至於口味好不好,可能又是另一回事了。

*本實驗使用之食物皆由當事人食用完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