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教育】五年級學生於校外場域產生學習連結的可能性

zackn0j04
·
·
IPFS
·
本篇文章旨在分享筆者近期帶所屬教育單位任教之五年級學生校外學習活動之教學記錄,會從外出前的準備,外出中的學習內容,以及外出後的覆盤與後續規劃這幾個面向做分享紀錄。

在談到本文標題之「博物館教育」之前,先說說個人對於「學習場域遷移」的想法,學習場域遷移的概念是為學生會由傳統的室內學習空間(教室、學校),轉移至其他非限定的場所(農村、山林、小溪、博物館...等)。由於在台灣的學習環境中,過度講究升學導向,學生在下課後,幾乎都是往課輔或是補習的路上走,總是伴隨著數不盡的學習焦慮,彷彿只要少寫一題或是少讀一點書,就會與其他人有著天壤之別,在如此的環境下,很難有機會上學生看看不同的學習機會與刺激。

從小我們便背負著諸多社會性學習壓力

然而,由於一直以來所處的教學環境都是以實驗教育、新創教育為主,因此在設計創新類型的課程上並不陌生,也不畏懼或排斥,更重要的是「專案領域」的強大,讓我身為領域其中的一員,能夠總是有著前面神人老師們所留下的教學資源,並以此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著自己的教學設計與孩子們的互動連結,也能讓我的每一步走的更踏實,視野能夠更遼闊。

這次帶著學生把整天的學習移至博物館,連同其他五位老師一起帶著40個小朋友走跳,每個人都超努力的邊玩邊學。

帶著學生一起搭公車從士林捷運站到科教館

一進場,我們先到二樓放書包,這邊發生一件可怕的事,原本一直到不久前場勘時三樓都還有置物櫃,結果當天來居然消失,場面直接瀰漫著尷尬的氣氛,好在孩子們在此時有耐著性子再移動到二樓放東西,而這突如其來的小挑戰也正式開啟了我們這次的科教館外出之旅!

出現突發事件必須邊搞笑邊故作鎮定

放完物品後,我們到八樓看博物館之橋,工法細緻且壯觀,一座這麼特別的橋,有哪些設計理念與脈絡呢?我們一整天的探索與紀錄就在此時從博物館之橋正式開始!在觀賞的時候,孩子們都很好奇建構的方法,大家跑到橋上後都覺得非常新奇有趣,可以從橋上直接俯瞰整座科教館的園區,而橋上隨處可見的設計也讓孩子們驚呼連連!

孩子們第一次體驗博物館之橋
大家在博物館橋上都又興奮又開心
一起到橋的盡頭俯瞰整個科教館!

驚呼完之後,孩子們紛紛拿出發下的學習單,開始著手紀錄探索到的展場內容,而在此部分也是我認為想要轉移學習場域最重要的一環:「學習聚焦」,老師需要在外出前就先將學生需要學的內容篩選、精實,而後協助學生凝聚學習注意力,否則在偌大的博物館中學習,到最後很容易淪為走馬看花,或是變成純屬娛樂,實為可惜了這麼好的學習場館。

孩子們看到博物館之橋的介紹後趕緊記下筆記
學習文件第一大題:博物館之橋的關注事項

緊接著我們到了三樓,這次外出的重點展區「科技性別化創新展覽」,這也跟我們先前一週多的時間在做的練習有關,我們從在活動前用「你想像中的科學家/工程師」開始讓孩子們思考,為何班上同學普遍第一個想法都是「他應該是男生」?只有少數人馬上說:「沒有特定的性別」,這背後到底有什麼需要我們重新理解的呢?

大家一起跟展區合照

針對「你想像中的科學家/工程師」,以下擷取部分忘記打名字的學生作業

兩者都畫女生的學生A
兩者都畫女生的學生B
畫著大部分學生想像方向的學生C

另一方面,在進到展區前,我們也同時以「台灣歷史上的女性科學家/工程師」,文件資料搜尋練習,讓孩子們對於這個議題有初步的認知,以下也擷取部分孩子的作品。

分享生物工程科學家的學生
學生分享致力於數學領域的女性數學家

回到展場內容,在參展前,就請孩子們以小組的方式分配展區進行簡報問題的回應,因此大家對於真實展區的接觸很快就能上手,直接分組開始著手進行學習單上的內容紀錄!在紀錄展區的過程中也希望孩子們能夠了解「布展」的重點,因此特別請他們觀察每個展區所使用的「展覽形式」為何?不同展覽的模式又有哪些優缺點?

孩子們小組分工的意識和速度很快,很快地分配、合作、找資料,大家雖然覺得很累,但沒有人放棄,或直接撒手不管,取而代之的是產生對於某幾個展區的內容的興趣!前面努力也在課堂裡先做的預習作業見效! 在活動整天的時間,半天安排展館內的學習和體驗,也把剩下的時間給小孩有自主探索的機會,在參加活動前就有請小組一起討論與搜尋資料:哪一層樓的哪個展區有什麼東西?透過事前的規劃,讓每個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和內容,用舒適的速度與節奏看展,也能在此看到每個孩子的興趣大不相同,有想去生物展的,有想去科學展的,有想去物理展的,大家的興趣在這個瞬間展露不已!

另一方面,在博物館這種非學校類型的學習生態中中,自主探索尤其重要也最有價值。看著孩子四處走跳,對同一個體驗重複無數次還是感到很有趣,或者和同學不停聊剛剛看到的東西,甚至把過去學過、經歷過的觀展經驗,盡情分享給身邊的人,這種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是課程中最令人開心的光景!

在參加完這次的外出活動,體驗了各式各樣跟「科學」、「科技」有關的學習資源後,就算未來這群孩子不一定會走向科學、理工,但是這樣的探索,是素養的建立,更是累積學習資本快速又充滿動機的方法。

而最後,分享兩個今天全班一起玩的工作坊!一個是與樹共生之坡,如何在不影響樹林下,製作坡道,這是許多土木工程常常會需要處理的問題,如何設計出人與自然能夠共存的方案,就是設計師需要苦惱的地方了!

另一個是我的設計挑戰,「設計」非常講求兩個議題:為誰設計?為什麼設計?「設計」會出現都跟「解決問題或需求」有關!在這個活動中,會翻出四張卡片,分別是器具、人物、事件和限制。希望孩子能從中發現自己是有能力動手做出設計、做出改變,透過合作、創意和分享,完成一個小小的設計專案。

這次的行程總算告一段落!大家都玩得非常盡興!

然而,一趟好的外出學習需要再回到學校內,因此回到課堂上,我們即進行活動覆盤與回顧整個展覽,全班一起討論學習單的內容,再以註解的方式將孩子們的回應附上,大家互相分享觀察到的答案內容!

這次的外出活動行程整體課程在此告一段落!每次的活動雖然大方面類似但細節都會不太一樣,我想這就是教育迷人的地方!跟著不同學生與時代背景,總會有不同的火花產生!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zackn0j04涉略實驗教育、新創教育、區塊鏈、金融科技 Maker、STEAM、Education。 喜好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總體經濟學,會不時分享上述所提之個人想法或書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CoSpaces 程式 3D設計課程

CoSpaces 程式 3D設計課程(中低年級)

CoSpaces 程式 3D設計課程